中药材-->粽粑叶
粽粑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中草药汇编》:粽粑叶
【别名】 柊叶、棕叶
【来源】 竹芋科粽粑叶Phrynium capitatum Will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广东、云南。
【性味】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
感冒高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根状茎5钱,水煎服。
口腔溃烂,酒醉。叶柄5钱,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含漱或内服。
小便不利,音哑。叶3~5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粽粑叶
【拼音名】 Zònɡ Bā Yè
【别名】 冬叶、粽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竹芋科植物柊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柊叶,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茎块状。叶基生;叶柄长约60cm,叶枕长3-7cm,无毛;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50cm,宽10-22cm,先端短渐尖,基部急尖,两面均无毛。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约5cm,无柄,自叶鞘内生出;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3cm,紫红色,先端初急尖,后呈纤维状;每一苞片内有花3对,无柄;萼片玫形,长约1cm,被绢毛。果梨形,粟色,具3棱,长1-1.2cm,外果皮质硬。种子2-3颗,具浅槽良及小疣凸。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物性,喜温暖潮湿气假。宜选土层深厚、肥沃的阴湿地栽培。
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初春,从母株中挖掘部分新长出的粗壮植株作种苗,分成数蔸,每蔸留3-4个地上茎,煎去茎下部叶片,按行120×100cm挖穴,穴深约30cm,每穴栽1蔸,盖土,压紧。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主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音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鲜草捣烂取汁。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