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垂丝卫矛
垂丝卫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药大辞典》:垂丝卫矛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 Chuí Sī Wèi Máo
【别名】 球果卫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青皮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小米饭、暖木(《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垂丝卫矛的茎皮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灌木,高2~4米。冬芽长5~7毫米,尖圆锥形。叶对生,卵状长圆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圆形或平截圆形,边缘具密锯齿;叶柄长4~10毫米。花两性,聚伞花序疏而宽,具多花;花梗及分枝纤细;花淡绿色,径8~9毫米,5数;雄蕊无花丝,花药1室,扁宽倒梯形;花盘圆形。蒴果近球形,径1~1.5厘米,有(4~)5条纵棱,下垂,熟时暗红色;种皮红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山坡杂木林内。分布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湖南、四川、辽宁等地。
【性味】 安徽《单方草药选编》:"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痢疾初起,骨折损伤,关节酸痛,阴囊湿痒。"
②安徽《单方草药选编》:"活血行瘀,通经逐水。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妇女感寒经闭腹痛,腹水臌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骨折损伤:垂丝卫矛根或茎皮,捣烂外敷。
②治关节酸痛:垂丝卫矛根一两。水煎,饭前服。
③治阴囊奇痒有渗出粘液:垂丝卫矛茎皮,研末,加桐油调敷患处,或煎汤熏洗。(选方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垂丝卫矛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 Chuí Sī Wèi Máo
【英文名】 bark or root of Pendulous Euonymus, bark or root of Sharpleaf Euonymus
【别名】 球果卫矛、五棱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垂丝卫矛的根、根皮、及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oxyphyllus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茎,剥皮鲜用或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剥皮晒干。
【原形态】 垂丝卫矛 落叶灌木,高2-4m。叶对生,偶有互生;叶柄长2-10mm;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4-9cm,宽2.5-5cm,先端渐尖,边缘具密锯齿,基部宽圆形或平截圆形。花两性,为腋生疏聚伞花序,多花,总花梗细长,长4-6cm;花径8-9mm,5数,淡绿色,花丝短;花盘圆形。蒴果近球形,直径1-1.5cm,具4-5纵棱,下垂,熟时暗红色,假种皮红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杂木林下及溪谷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
【化学成份】 叶含邻-香豆酸(o-coumaric acid)。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利水解毒。主风湿痹痛;痢疾;泄泻;痛经;闭经;跌打骨折;脚气;水肿;阴囊湿痒;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痢疾初起,骨折损伤,关节酸痛,阴囊湿痒。
2.安徽《单方草药选编》:活血行瘀,通经逐水。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妇女感寒经闭腹痛,腹水臌胀。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