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挂金灯
挂金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药大辞典》:挂金灯
【出处】 《救荒本草》
【拼音名】 Guà Jīn Dēnɡ
【别名】 酸浆实(《本经》),天泡草铃儿(《卫生杂兴》),金灯笼、天灯笼(汪连仕《采药书》),灯笼果(《铁岭县志》),天泡果(《贵州民间方药集》),包铃子(《安徽药材》),端浆果、野胡椒(《江苏植药志》),锦灯笼(《山西中药志》),鬼灯笼(《浙江民间草药》),水辣子、浆水罐、勒马回(《陕西中药志》)。
【来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宿萼或带有成熟果实的宿萼。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红色或红黄色时摘下,去掉果实或连同果实一起晒干。
【生境分布】 主产于吉林、河北、新疆、山东等地。此外,黑龙江、辽宁、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亦产。
【性状】 干燥的宿萼,呈三角形灯笼状,多压扁。基部略平截而内凹,中央着生细长的果柄,萼边缘2~4裂,常皱缩。将萼片全部展开,直径4~6厘米,橙黄色至橙红色,略有光泽,革质,薄而柔韧,具细密的网状脉,中空,或留有橙红色果实1枚。果实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果皮皱缩,内含多数种子。气特异,萼味苦,果味甘微酸。以个大、整齐、色红、洁净、不带果柄者为佳。
【化学成份】 含类胡萝卜素成分酸浆果红素。
【性味】 酸,寒。
①《别录》:"寒。"
②《卮言》:"酸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咸。"
④《纲目》:"酸,平,无毒。"
【归经】 ①《陕西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治骨蒸劳热,咳嗽,咽喉肿痛,黄疸,水肿,天泡湿疮。
①《本经》:"(主)产难。"
②《别录》:"治烦热,定志益气,利水道。"
③陶弘景:"小儿食之能除热,亦主黄疸。"
④《嘉佑本草》:"主骨蒸。"
⑤《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玉茎痛。攻疮毒,治腹痈,破血,破气。"
⑥《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及肿。"
⑦《中药材手册》:"清肺胃热,消郁结,止喉痛。治咽肿,锁缠喉风,一切疮肿,妇女血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 ①《陕西中药志》:"虚泄泻者忌用。"
②《闽东本草》:"有堕胎作用,孕妇忌用。"
【附方】 ①治百日咳:酸浆果实,瓦上烧存性。每服一分,白砂糖送下。(《江西中医药》(3):22,1953)
②治喉炎:天泡果研末一钱,加冰片一分,吹喉部。(《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尿结石:天泡果五钱,龙胆一钱,草药(红茯苓)三钱.香樟根一钱,生车前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天泡湿疮:天泡草铃儿生捣敷之,亦可为末,油调敷。(《卫生杂兴》)
⑤治天蛇头(指尖痛):天泡果套在指上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挂金灯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 Guà Jīn Dēnɡ
【英文名】 calyx or calyx with fruit of Franchet Groundcherry
【别名】 酸浆实、灯笼儿、王母珠、洛神珠、天泡草铃儿、金灯笼、天灯笼、红姑娘、灯笼果、天泡果、包铃子、端浆果、野胡椒、锦灯笼、天泡灯、鬼灯笼、水辣子、浆水灌、勒马回、红灯笼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挂金灯及酸浆的带宿萼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alkekengi L. var .francheti (Mast .) Makino P. alkekengi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橘红色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约40-80cm,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2枚生于一节;叶柄长约1-3cm;叶片长卵形至阔形,长5-15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移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16mm,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弯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5,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2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10-15mm,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形态与原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性状】 性状鉴别 宿萼膨大而薄,略呈灯笼状,多皱缩或压扁,长2.5-4.5cm,直径2-4cm;表面橘红色或淡绿色,有5条明显的纵棱,棱间具网状细脉纹,先端渐尖,微5裂,基部内凹,有细果柄。体轻,质韧,中空,或内有类球形浆果,直径约1.2cm,橘黄色或橘红色,表面皱缩,内含多数种子。种子细小,扁圆形,黄棕色。气微,宿萼味苦,果实微甜、微酸。
以个大、色鲜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 挂金灯 宿萼(中部)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皆切向延长,外被角质层,下表皮且具少数腺毛,非腺毛与气孔。主脉上凹下凸,上、下表皮内侧各有少许厚角细胞,维管束半月形、双韧型。叶肉分化不明显。细胞为长多角形,基内充满橙红色颗粒,细胞间隙大形,以叶肉的下半部为多。
宿萼粉末:浅橙红色①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长约30μm。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整、无气孔。③非腺毛长162-252μm,由3-4个细胞单列组成,壁常具小疣点。④腺毛头部单细胞,椭圆形,长径66-78μm,胞内常有淡黄绿色挥发油,柄部长223-285μm,由3-4个细胞单列组成。⑤叶肉细胞含多数橙红色颗粒。
浆果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长径58-85μm,短径8-9μm,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广阔,其中散有小形双韧型维管束,导管直径12-20μm。
种子横切面:种皮最外为1列石细胞,排列紧必,细胞类方形,径向长48-54μm,壁作U字形增厚,外壁甚薄,非木化,常皱缩,侧壁及内壁均增厚并木化;石细胞层顶面观呈网状,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长径110-160μm,短径25-98μm。壁波状弯曲,互相镶嵌。石细胞层下方为若干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皆已颓废破碎。胚乳细胞多角形,含有大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胚根及子叶位于横切面两端,其组织皆已略有分化。
【化学成份】 果实含枸橼酸(citric acid)[1],种子含酸浆甾醇(physanol)A、B,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胆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胆甾醇(24-methylcholesterol),24-乙基胆甾醇(24-ethylc-hol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24-甲基-5,24-胆甾醇烯醇(24-methylcholesta-5,24-dienol),28-异岩藻甾醇(28--isofucosterol),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24-乙基胆甾烷醇(24-ethylcholestanol),7-胆甾烯醇(cholest-7-enol)[3],8-羊毛甾烯-3β-醇(lanost-8-en-3β-,羊毛甾醇(lanosterol),24-亚甲基。-8-羊毛甾烯-3β-醇(24-methylenelanost-8-en-3β-ol),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rtenol)及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cycloartanol)[4].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果实鲜汁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酸浆果实水提物对小鼠Ehrlich腹水癌有抑制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枸橼酸。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加热10min,乘热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潭用冰醋酸1ml,溶解,加入醋酸酐-浓硫酸(19:1)试剂1ml,混合均匀。溶液迅即经,黄、红、紫、青,最终呈污绿色。(检查植物甾醇).
【性味】 味酸;甘;性寒
【归经】 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清肺利用咽;化痢利水。主肺热痰咳;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小便淋涩;天疱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1.《陕西中药志》:脾虚泄泻者忌用。
2.《闽东本草》:有堕胎作用,孕妇忌用。
【附方】 ①治喉炎:天泡果研末一钱,加冰片一分,吹喉部。(《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尿结石:天泡果五钱,龙胆一钱,草药(红茯苓)三钱,香樟根一钱,生车前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③治天泡湿疮:天泡草铃儿生捣敷之,亦可为末,油调敷。(《卫生杂兴》) ④治天蛇头(指尖痛):天泡果套在指上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产难。
2.《别录》:治烦热,定志益气,利水道。
3. 陶弘景:小儿食之能除热,亦主黄疸。
4.《嘉佑本草》:主骨蒸。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玉茎痛。攻疮毒,治腹痈,破血,破气。
6.《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及肿 。
7.《中药材手册》:清肺胃热,消郁结,止喉痛。治咽肿,锁缠喉风,一切疮肿,妇女血崩。
【临床应用】 治百日咳:酸浆果实,瓦上烧存性。每服一分,白砂糖送下。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