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虎耳还魂草
虎耳还魂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药大辞典》:虎耳还魂草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Hǔ ěr Hái Hún Cǎo
【别名】 还魂草、九倒生(《贵州民间药物》)。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茎。叶3~4枚。轮生于根茎顶端,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卵形,长1.5~4厘米,宽1~1.5厘米,最上层的叶小,先端圆或短尖。基部狭,边缘有钝锯齿,羽状脉,干后皱缩,叶面不平,两面均被白色柔毛和黑褐色斑。花茎数枚腋生,高6~12厘米,数花近伞房状排列;萼5裂;花冠筒状,肢微呈2唇形,淡紫色;雄蕊4,药室广歧,花粉散出后花丝旋卷,将花药拉入冠管内。蒴果线形,长1.2~2厘米,成熟时2裂。种子纺锤形。
【生境分布】 生于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部和甘肃、陕西、山西。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 《贵州草药》:"健脾,止血,化瘀。"
【用法用量】 ①治小儿疳积:虎耳还魂草叶一钱,胡椒五粒。蒸猪肉吃。
②治跌打损伤:虎耳还魂草二两。蒸酒半斤服。
③治刀伤:虎耳还魂草叶,捣烂敷伤处。(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虎耳还魂草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Hǔ ěr Hái Hún Cǎo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Corallodiscus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珊瑚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allodiscus cardatulus (Craib) Burtt [Didissandra cordatula Crai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珊瑚苣苔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莲座状;外层的叶具长柄,内层叶无柄;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卵形,长1-3cm,宽1-2.2cm,先端微钝基楔形,边缘微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圆齿,上面平展,有时具不明显的皱褶,稀呈泡状,疏被淡褐色长柔毛,老叶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密被锈色绒毛。聚伞花序2-3次分枝,每花序具3-10朵花;花序具3-10朵花;花序梗长4-14cm,疏被淡褐色长柔毛至无毛;苞片不存在;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狭卵形,外面被疏毛至无毛;花冠筒状,淡紫色或紫蓝色,长9-11mm,檐部二唇形,上唇短,2浅裂,下唇3裂,内面下唇一侧具髯毛的斑纹;能育雄蕊4,内藏,花药成对连着,基部极叉开;雌蕊无毛;子房长圆形,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短于子房,柱头头状,微凹。蒴果线形,长约2cm,无毛。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100m的山地阴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微辛;性平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健脾;化瘀;止血。主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贵州草药》:健脾,止血,化瘀。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