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丽江山慈菇
丽江山慈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中草药汇编》:丽江山慈菇
【拼音名】 Lì Jiānɡ Shān Cí Gu
【别名】 益辟坚、草贝母
【来源】 为百合科江山慈菇属植物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A. Gray,以鳞茎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研粉备用。
【毒性】 本品可使中枢神经麻痹,使触觉不敏感,给与大剂量则引起吐泻和肠出血。
【性味】 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镇痛,抗癌。用于支气管炎,哮喘,痛风,乳癌,鼻咽癌,唾腺肿瘤。
【用法用量】 1~2分,研粉加适量蜂蜜蒸服。
【备注】 (1)本品在云南部分地区误称土贝母,由于本品有毒,主治功能与土贝母不同,不能混用,注意鉴别。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丽江山慈菇
【拼音名】 Lì Jiānɡ Shān Cí Gu
【别名】 益辟坚、草贝母、土贝母、闹狗药、光慈菇、苦子、光苦子、光姑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山慈菇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phigenia indica (L.)Kunth [Melanthium indic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山慈菇 多年牛草本,高20cm左右。地下鳞茎小,圆球形,径约Icm,外皮赤褐色。茎单一,入土部分白色,地上部分带紫色。叶条形全条状披针形,长约15cm,宽约0.5cm,先端渐尖,基部成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有花2-3朵;花梗长2-3cm,粗约1mm;总苞片叶状,条形,等长于花梗或过之,先端弯钩状;花被片6,紫色。蒴果倒卵形或卵圆形,宽约5mm,有棱。花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松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2cm,高1-1.5cm;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微麻。
2.显微鉴别:球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细胞扁平,长30-60μm,厚18-23μm。其内侧为宽广的薄壁组织,有外韧型维管束,稀疏散在,每束有导管3-7个,环纹或网纹,直径9-45μm。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单粒,呈不规则圆形或半截米形,脐点呈星状或点状,多数淀粉已糊化。
3.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 85%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lml,置水浴上蒸干,加6mol/L盐酸溶解,煮沸2-3min,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即显榄绿色,加氯仿数滴,振摇,氯仿层显黄褐色。
【化学成份】 种子、球茎、叶、茎含秋水仙碱(colchicine),角秋水仙碱(cornigerine),β-光秋水仙碱(β-lumicolchicine)及N-甲酸-N-去乙酰秋水仙碱(N-formyl-N-deacetylcolchicine)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 l.抗痛风作用:秋水仙碱(Col)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着的治疗效果,也是有效的预防药。Col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其他关节炎只偶尔有效。Col不是镇痛药,对其他类型疼痛无效。但Col对急、慢性椎间盘综合征恰有较快的止痛作用,静注Coilmg疼痛缓解,症状、体征也迅速改善,止痛机制尚不完全清楚。Col不影响肾对尿酸的排泄,也不影响尿酸的血浓度。Col能和微管蛋白结合,妨碍了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功能并引起粒细胞和其他可移动细胞中原纤维微管解聚和消失。这一作用显然是Col有效作用的基础,即抑制粒细胞移向发炎区,减少粒细胞代谢和吞噬活动。这一作用减少了发生于吞噬作用的乳酸和引起炎症的酶的前体的释放,使炎症反应的循环被打破。与尿酸盐接触的中性白细胞将尿酸盐摄取并产生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能是急性痛风关节炎的致病因子,将其注入关节可引起明显的关节炎,与注入尿酸盐结晶引起者在组织学上没有区别。Col能防止白细胞产生这种糖蛋白。
2.抗炎作用:Col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炎性水肿,抑制肥大细胞中组胺的分泌,提高白细胞内cAMP的水平,抑制炎症时多核白细胞释放溶酶,抑制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反应及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利于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及减少炎症介质对组织的损伤刺激。
3.抗肿瘤作用:Col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由Col经氢氧化铵水解而得,Colchicine amide)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秋水仙酰胺的抗肿瘤效果较明显,如对小鼠肉瘤S180、 S37及肝癌的抑制率约为70%,对大鼠瓦克癌肉瘤256(W256)的抑制率约为60%。抑瘤率以秋水仙酰胺为高,其抗瘤谱比Col广,而毒性较低,安全范围较大,治疗指数为Col的1.75培。其抗瘤作用机制是由于它们是特异性细胞有丝分裂中期(M期)阻滞剂之故。Col与微管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两者形成二聚体,使微管不能发挥装配功能,阻止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最终凝集成团,使细胞分裂停止于中期。随后使细胞核结构改变,细胞发生畸形和死亡。分裂越旺盛和代谢速度越高的细胞最易受Col攻击,高浓度可完全阻止进入有丝分裂,但当纺锤体已经形成,它就不再影响其分裂过程。Col对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也同样有选择性阻断作用。
4.抑制疤痕增殖:复方秋水仙碱离子导入法对人体皮肤瘢痕增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破坏细胞微管系统,干扰成纤维细胞排泌前胶原蛋白,使胶原纤维的形成受阻。电镜下可见一些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肿胀,核周间隙和粗面内质网扩大,以及胞浆膜性成分髓样变等,这是秋水仙碱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损伤表现。细胞内自身性溶酶体数量增多,提示细胞内堆积的前胶原蛋白,通过自噬作用进入溶酶体系统,被溶酶体内的酶所消化降解。
5.防止粘连形成:用手术方法造成家兔坐骨神经损伤性炎症的病理模型及肠粘连模型,观察秋水仙碱的作用,结果表明秋水仙碱肌内注射每日125μg/kg,连续给药 4星期,对神经周围组织的粘连、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家兔腹腔内注入 30mg/L。秋水仙碱溶液,用量lmg/kg,术后10-15天剖腹探查,记录粘连处数、致密程度、粘连面积,并将粘连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秋水仙碱组所形成的粘连组织质脆,疏松易分离。毛细血管增生减少,并以纤维母细胞为主。电镜发现纤维母细胞浆内有成团的中等电子密度颗粒,线粒体变性。腹腔内粘连面积显着减少,但粘连处数未见明显减少,说明秋水仙碱对家兔腹腔粘连具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且在lmg/kg 水平并不引起家兔机能状态的明显改变,但也提示以上剂量并非抗粘连组织的最大效应,其抗粘连的给药方式宜在术后2-7天内。
6.护肝作用:用两种浓度(12.5%、25%)四氯化碳(CCI4)的橄榄油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造成中毒性肝坏死模型,部分小鼠分别给予丙酸睾酮或戊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见睾酮对雌雄鼠存活率无影响,但可提高秋水仙碱对雌鼠的治疗效果,可见秋水仙碱(0.5μg/只,灌服,每日1次,共14次)对雄鼠的治疗效果优于雌鼠。雌二醇可促使雄鼠全部死亡,加用秋水仙碱后能使半数雄鼠存活,有显着差异,且存活鼠肝脏病理改变也较轻,说明有护肝作用。单用雌二醇能使雌鼠对抗较大剂量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与单用秋水仙碱治疗组有显着差别。
7.其他作用:Col给家兔皮下注射(3mg/ kg),可使白细胞总数下降,持续l小时,2-6小时后,白细胞又显着增加,10-24小时达高峰,增加值可达正常值的2-5倍;静脉注射后,可使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下降70%,切除垂体后下降50%,在白细胞下降阶段,血凝加速,但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血凝亦延迟。Col给正常大鼠注射后24小时可选择性抑制淋巴组织(脾、胸腺)的呼吸,切除肾上腺后,此作用减弱,提示此作用可能与药物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Col在接近毒性剂量时,可引起移植性肿瘤出血;并伴抗肿瘤组织的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同时还能使大鼠、小鼠肝和小肠中抗坏血酸含量降低,但不影响肝脏代谢。此外,Col还能增强或延长催眠药的作用,增加中枢抑制药的敏感性,抑制呼吸中枢;增加拟交感神经药的反应,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升高。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导致充血,甚至发生出血性胃肠炎。
8.体内过程:用14C-COI或秋水仙酰胺给正常小鼠皮下注射,4小时后观察其体内分布,主要分布在脾脏,为给药量的40%,其次是肾和小肠,肝中最少,而血液、脑、肌肉和心脏均无放射性。秋水仙酰胺在肿瘤内含量较高,而Col则较少。Col在体内排泄慢,小鼠静脉注射后16小时,体内仍保存有50%左右。Col在大鼠、犬、猫体内主要经胆汁和小肠排泄,尿中排泄较少。而秋水仙酰胺经尿排泄较快,且无明显的蓄积性。Col可从呼吸道排出,24小时内排出的14CO2约为原药总量的5%-23%。而秋水仙酰胺未能从呼气中检出放射性。且从尿排出的放射性物质中有原形及其分解产物。
口服Col后迅速吸收,血浆峰浓度发生于服后0.5-2小时,Col及其代谢物大部分通过胆汁及肠分泌进入肠道。由于这原因,再加上肠上皮更新较快,更易受COI作用的影响。这可解释Chl中毒时肠道症状比较突出的原因。单次静注Col后,可在白细胞及尿中检测到该药至少9天。Col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约10%-20%排泄于尿,肝病患者,肝对该药的摄取和消除减少,从尿排出的部分增加。
9.毒性:急性毒性试验:Col给小鼠腹腔注射1次,其半数致死量为2.6-2.8mg/kg;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7-3.03mg/kg。秋水仙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1.77mg/kg,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0.59mg/kg。两者中毒现象相似,一般在给药后3-6小时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后以呼吸衰竭而死亡。
亚急性毒性试验:Col及秋水仙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天,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95mg/kg及61.6lmg/kg。腹腔注射秋水仙碱 1-2mg/kg,连续3天,可见胃肠蠕动减少,胃肠道充血、溃烂等;家兔静脉注射总量为3.9mg/kg时,可见胃、肠胀气,及肾脏的损害。在到达抗肿瘤剂量时,可使脾脏重量减轻约50%-60%。此外,一定量的Col可抑制正常细胞分裂,骨髓抑制而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秋水仙酰胺给犬静脉注射0.2-0.4mg/kg,第4日亦可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并见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骨髓抑制,但对肾脏无明显损害,以上症状在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丽江山慈菇含大量Col,内服后在体内可氧化成有剧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碱(oxydicolchine),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产生严重刺激,并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其致死量约为20-30mg。
Col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发生于快速增殖的胃肠上皮细胞,特别是空肠,主要是恶心、呕吐和腹痛。一旦发生应即停药,潜伏期约几小时或更长。静注Col同样有效,且发生效果更快,几可完全避免胃肠副作用。Col急性中毒时可致出血性胃肠炎、广泛性血管损害、肾毒性、肌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性麻痹。Cul可产生暂时性白细胞减少,随后发生白细胞增加,有时系由嗜碱性粒细胞显着增加之故。长期应用Col者还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肌病和脱发的危险。也曾有精子缺乏的报道。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通风处,防蛀、防霉。
【性味】 苦;微辛;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散结止痛。主乳腺癌;鼻咽癌;唾腺肿瘤;瘰疬;皮肤肿块;痛风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6g,同蜂蜜蒸。外用:适量,鲜品捣烂,醋调敷。
【注意】 服用过量易中毒。年老体弱,尤其是肾、胃肠或心脏病患者慎服,孕妇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