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蔓胡颓子

蔓胡颓子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中草药汇编》:胡颓子

【拼音名】 Màn Hú Tuí Zǐ

【别名】 耳环果、羊奶果、甜棒槌、砂糖罐、桂香柳

【来源】 胡颓子科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以果、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 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南达广东、广西、台湾。

【化学成份】 叶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醣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 酸,平。

【功能主治】 叶:平喘止咳。

果:收敛止泻。

根:利水通淋,散瘀消肿。

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叶研粉,每次0.5~1钱,每日2次;或用鲜叶3~4钱,水煎服。

肠炎腹泻:果3~6钱,水煎服。

骨鲠喉:鲜叶2~3凉,捣烂冲开水,慢慢吞咽。

跌打肿痛,吐血,尿路结石:根1~2两,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蔓胡颓子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 Màn Hú Tuí Zǐ

【别名】 甜棒锤、蒲颓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抱君子、桂香柳(《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蔷蔤树、半春子、疑吴(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果实。春季采收。

【原形态】 常绿蔓生或攀援灌木,无刺,长达5米,小枝密被锈色鳞片。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黄褐色或青铜色,有锈色鳞片,侧脉6~8对。花淡白色,下垂,外面密被锈色鳞片,3~7朵聚生于叶腋而成一短总状花序;花被筒漏斗状,质厚,上部4裂,裂片宽三角形,内面被白色星状绒毛;雄蕊4;花柱直立,无毛。果椭圆形,密被锈色鳞片,长1~1.4厘米。花期冬季。

【生境分布】 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丛中。分布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南达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

【功能主治】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泻。治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备注】 广东等地尚产一种角花胡颓子与本种的区别点为:花单生;花被管四棱,于子房顶部收缩,上端4裂;果具长柄。功用与蔓胡顽子基本相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蔓胡颓子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 Màn Hú Tuí Zǐ

【英文名】 Fruit of Glabrous Elaeagnus

【别名】 甜棒锤、蒲颓子、半春子、疑吴、痧银藤、白面将军、加豆叶、藤木楂、柿果、白甜蒲、旗糊、顶钟树、米疑吴、蔷蔤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和角花胡颓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laeagnus glabra Thunb.2.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

采收和储藏:春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蔓胡颓子 常绿蔓生或攀援援灌木,高达6m。无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锈色鳞片。单叶互生;叶辆长5-8mm;叶片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被褐色鳞片。花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常3-7朵密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萼筒漏斗形,长4.5-5.5mm,裂片2.5-3mm;雄蕊的花丝长不超过1mm;花柱细长,无毛,先端弯曲。果实长圆形,稍有汁,长14-19mm,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2.角花胡颓子 本种与蔓胡颓子的主要区别点为:花单生,萼筒显着四角形(角柱状),裂片长3.5-4.5mm,网状脉在上面极明显,易于识别。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丛中。

2.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 广东等地尚产一种角花胡颓子 Elaeagnusgonyanthes Benth.与本种的区别点为:花单生;花被管四棱,于子房顶部收缩,上端4裂;果具长柄。功用与蔓胡颓子基本相同。

【性味】 酸;平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泻;止痢。主肠炎;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

【各家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泻。治肠炎腹泻。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