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木黄连
木黄连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药大辞典》:木黄连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 Mù Huánɡ Lián
【别名】 土黄连(《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全年可采,除去枝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2米或更高,全体光滑无毛。茎粗壮,表面暗棕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30厘米,总叶柄基部扁阔,腹面具浅槽,节明显;小叶革质,5~7枚,椭圆形,长6.5~7.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具锋利的芒尖,往往于叶尖的两侧有1~2个锐齿,基部楔形,下面一对小叶往往基部不等。总状花序丛生于枝的顶端,长10~20厘米,花众多,黄色;苞片1枚,三角形,棕色,长约1.5毫米;萼片9,黄色,花瓣状,分3轮排列,每轮3片;花瓣6,较内轮萼片为小,矩圆形;雄蕊6枚,花丝短棒状;子房上位,柱头头状,扁平。浆果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状】 茎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浅纵沟和横向裂纹,幼茎较平滑,往往有突起的叶痕及叶柄残基,栓皮质松,脱落处可见黄色木部;质坚脆,折断面呈破裂状,淡黄色;横切面近圆形,髓部淡黄色,木部黄色,射线清晰。根呈圆柱状,略扭曲,表面棕黄色,有纵沟纹及支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
【性味】 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心胃火,解毒。治阳黄、热痢、赤眼;外治刀伤,火烫伤。(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寒体弱者忌用。"
【备注】 同属植物苏氏十大功劳、半覆瓦十大功劳、独龙十大功劳等的根,在广西民间亦称木黄连或土黄连,并与本品同等使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黄连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 Mù Huánɡ Lián
【英文名】 Chengkou Mahonia
【别名】 土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 shenii Chun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除去枝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无刺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1-2m或更高,茎粗壮,暗棕色。叶互生;羽状复叶,长20-30cm,小叶革质,2-3对,叶片椭圆形,长6.5-7.5cm,宽2.5-4cm,先端渐尖,刺状,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全缘,或在叶尖的两侧有1-2个刺状锯齿。总状花序丛生枝端,长10-20cm;苞片1,棕色,三角形;萼片9,花瓣状,三轮;花黄色,6瓣,长圆形;雄蕊6,花丝短棒状;雌蕊柱头头状,扁平。浆果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深山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稍扭曲,表面棕黄色,有纵沟纹及支根痕;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黄色。茎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浅纵沟和横向裂纹,较嫩的茎较平滑,常有叶柄残基及叶痕;皮部易脱落,内面黄色;质坚脆,折断面破裂,淡黄色,横断面木部黄色;质坚脆,射线清晰。
【化学成份】 无刺十大功劳茎含小檗碱(berberine)。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目赤肿痛;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汁涂搽、滴眼。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