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王孙
王孙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药大辞典》:王孙
【出处】 《本经》
【拼音名】 Wánɡ Sūn
【别名】 白功草、长孙、黄孙、黄昏、海孙、蔓延(《别录》),牡蒙(陶弘景),早藕(《本草拾遗,),百节藕(《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四叶王孙的根茎。白露至霜降间挖取,去净苗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状,粗壮而长,有节。茎单1,直立,高约30厘米,单叶,通常4叶轮生于茎顶;叶片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柄。花单生于叶轮之上,具长柄;外列花被4瓣,淡黄绿色,广披针形,先端反卷,萼片状;内列花被4瓣,线形;雄蕊8枚,花丝细长,花药基部着生,长形;子房上位,球形,花柱4枚。肉质浆果,紫黑色,室背开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
【性味】 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功能主治】 治痹症四肢酸疼,赤白痢疾。
①《本经》:"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
②《别录》:"益气。"
③《唐本草》:"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疡。"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虚劳。"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王孙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小品》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一物明矣。
2.《蜀本草》:王孙,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
3.《纲目》:王孙,叶生颠顶,似紫河车叶。按神农及吴普《本草》,紫参一名牡蒙。陶弘景亦曰,今方家呼紫参为牡蒙,其王孙并无牡蒙之名,而陶氏于王孙下,乃云又名牡蒙,且无形状。唐苏恭始以紫参、牡蒙为二物,谓紫参叶似羊蹄,王孙
【拼音名】 Wánɡ Sūn
【英文名】 rhizome of Fourleaf paris
【别名】 长孙、海孙、白功草、蔓延、黄孙、黄昏、杜蒙、露水一颗珠、露水珠、清水珠、七叶一枝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巴山重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is bashanensis Wang et Tang[P.quadrifolia L.var.setchua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巴山重楼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5-45cm。根茎细长而横生,直径4-8mm。叶4枚轮生,稀为5枚;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9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短柄或无柄。花梗长2-7cm;外轮花被片4,狭披针形,长1.5-3cm,宽3-4cm,反折;内轮花被片线形,与外轮同数且近等长;雄蕊通常8,花药长1- 1.2cm,花丝短,药隔突出部分长6-10mm;子房球形,花柱4-5分枝。浆果状蒴果不开裂,紫色;种子多数。花期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荫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较细长,直径2-4mm,近等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节间较长。断面粉性。气微,味微苦。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散寒祛湿;通络止痛;止血生肌。主寒湿久痹,腰肢冷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1.《本经》: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
2.《别录》:益气。
3.《唐本草》: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疡。
4.《植物名实图考》:治虚劳。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