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猬肉

猬肉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药大辞典》:猬肉

【出处】 《食疗本草

【拼音名】 Wèi Ròu

【来源】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短刺猬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

【性味】 《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反胃,胃脘痛,痔瘘。

①《食疗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②《本草拾遗》:"皮及肉主反胃,炙黄食之。肉,食之主瘘。"

③《本经逢原》:"治反胃,胃脘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炙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猬肉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 Wèi Ròu

【英文名】 Hedgehog

【别名】 刺猬或短刺猬

【来源】 药材基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或大耳猬的肌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剥去皮,取肉,鲜用。

【原形态】 1.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cm,体重400-900g。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一为基部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2.达乌尔刺猬体形较刺猬小,体长17.5-25cm。耳较长,超过其周围尖刺之长。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体背为浅棕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3.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长为37-50mm,耳尖钝圆,显然超过其周围的尖刺。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

2.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

3.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

资源分布:1.广泛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

3.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降逆和胃;生肌敛疮。主反胃;胃痛;食少;痔瘘

【用法用量】 内肫:炙食或煮食,0.5-1只。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2.《本草拾遗》:皮及肉主反胃,炙黄食之。食之主瘘。

3.《本经逢原》:治反胃,胃院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