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指毛桃

【拼音名】 Wú Zhǐ Máo Táo

【别名】 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黄芪[广东]、三爪龙五爪龙、五爪桃、山狗差

【来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F. hirta Vahl var. palmatiloba (Merr.)Chum],以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注:佛掌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 hirta Migo 功效近似前种。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1~2米,全株具贴伏短硬毛和白色乳汁。根浅黄色,皮柔韧,有香气。茎直立,很少分枝。叶互生,纸质,长椭圆披针形或广卵形。夏季花序托球形,成对腋生。花序托熟时由红变黑。

【性味】 甘,微温。

【功能主治】 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用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白带。

【用法用量】 0.5~2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五指毛桃

【拼音名】 Wú Zhǐ Máo Táo

【别名】 五指牛奶、土黄芪、土五加皮、五爪龙、母猪奶、南芪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simplicissima Lour.[F.hirta Vahl var.palmatiloba(Merr.)Chu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落叶小乔木,高1-2m,全株被黄褐色贴伏短硬毛,有乳汁。叶互生;叶片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狭广卵形,长8-25m,宽4-10(-1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片,微波状锯齿或全缘,两面粗糙,基出脉3-7条;具叶柄,长2-7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8-2cm。隐头花序,花序托对生于叶腋或已落叶的叶腋间,球形,直径5-10mm,顶部有苞片形成的脐状突起,幼时特别明显,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紧贴的柔毛;总花梗短,长5mm,或无;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近顶部,花被片4,线状披计形,雄蕊1-2;瘿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4。瘦果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林中或山谷灌木丛中,以及村寨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2-2.5cm,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可见明显的横向皮孔及须根痕。部分栓皮脱落后露出黄色皮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纤维性。饮片通常厚1-1.5cm,皮薄,木部呈黄白色,有众多同心环,可见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气微香,味甘。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排列整齐,几乎每个细胞含一个草酸钙方晶。皮层窄,分布较多草酸钙方晶,石细胞散在。韧皮部宽广,有很多纤维,单个或成束,壁厚,其间夹有乳管。形成层环明显。木部射线宽1-10余列细胞,导管径向排列,单个散生或数个相聚,类圆形,直径30-200μm,木纤维与木薄壁细胞交互排列成同心环。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幼根几无草酸钙方晶。

粉末特征 灰黄色。

1.木栓细胞类方形,内含棕色物。

2.导管类圆形,直径30-200μm,多为具缘纹孔导管。

3.方晶多存于薄壁细胞中,直径15-18μm。

4.石细胞单个或多个聚集成群,孔沟明显,直径16-45μm。

5.乳管微弯曲,直径11-22μm,常与纤维并列。

6.淀粉粒单粒或复粒,单粒的直径5-25μm。

理化鉴别 取根的粗粉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7%盐酸羟胺及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至呈碱性;于水浴上微沸2分钟,冷却,加稀盐酸酸化;加入1%三氯化铁试液2滴,摇匀,显紫红色。

【化学成份】 含氨基酸、糖类、甾体、香豆精等。

【药理作用】 五指毛桃根煎剂、乙醇提取物、乙醇回流后残渣的水提取物,分别给小鼠灌服对氨水喷雾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试管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亦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产地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饮片性状:本品为圆形厚片,皮部狭窄,易撕裂,纤维性;木部宽广,淡黄色。周边灰黄色或棕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90g。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