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香唐松草

香唐松草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拼音名】 Xiānɡ Tánɡ Sōnɡ Cǎo

【别名】 马尾黄连土黄连马尾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foetidum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挖取,洗净晒干,用时切段。

【原形态】 香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15-100cm。无毛或幼时有短柔毛,长大后脱落变无毛。茎直立,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叶柄短,有鞘;托叶膜质,褐色;基生叶和茎下问开花杳枯萎;茎中部叶为三至四回三出近羽状复叶,有短柄;叶片长5.5-12cm;小叶草质,菱状宽倒卵形、卵形或近圆形,长4-15m,宽3.5-15m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楔形或圆形,有时浅心形,3浅裂,裂片全缘或有2-3疏齿,上面脉稍凹陷,疏被腺毛,下面脉稍隆起,沿脉生短柔毛和腺毛。圆锥花序;具少数或多数花;花两性,花梗细,长5-12mm,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萼片4-5,花瓣状,卵形,长2.5-4mm,宽约1.5mm,淡黄绿色,外面常有疏柔毛,时落;;花瓣无;雄蕊多数,比萼片长1-2倍,花丝上部狭线形,下部丝状,花药狭长圆形,长2.5-3.5mm,先端有短尖;心皮4-8,被疏柔毛,无柄,柱头三角状箭头形。瘦果倒卵形,扁平,长3-5mm,有短柔毛,有8条纵肋,宿存柱头上约1mm。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4500m山地草坡或高山多石砾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性状】 性状鉴别,细根数十条丛生于较小的根茎下面,长3-8cm,直径约1.5mm;表面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气微,味略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3-4列;皮层纤维连成环带;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三原型;木质部束与纤维束各3束相间排列。

【化学成份】 根含小檗碱(berberine),异波尔定碱(isbold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海罂栗碱(glaucine),黄花海罂粟碱(glauvine,corunnine),唐松品碱(thalphine),唐松品宁碱(thalphinine)等。地上部分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唐松草碱(thalflavine),哈尔明碱(harmine),氧化海罂粟碱(oxyglaucine),香唐松草碱(thalfoetidine),异粉防已碱(isotetrandrine),小檗胺(berbamine),非替定碱(phetidine,fetidine),环香唐松草甙(cyclofoetoside)A及B,香唐松草甙(foetoside)C,胡萝卜甙(daucosterol),芸香甙(rutin),鼠李素-3-葡萄糖甙(rhamnetin-3-β-D-glucopyranoside)唐松草酸(thalictric acid)等。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香唐松草碱能抑制大鼠瓦克肉瘤W256及小鼠Lewis。香唐松草甙C亦有抗肿瘤活性。

2.抗菌作用,香唐松草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对结核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62.5μg/ml(无血清)或125μg/ml(有血清时)3.降压作用,所含非零星定碱有降压作用,其粗制剂可用治高血压。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主湿热痢疾;黄疸;目赤肿痛;痈肿疮疖;风湿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