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一·外科-->臂痈

臂痈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薛立斋治进士申天益,臂患痈,寒热头痛,形气虚弱,此手足阳明经风热邪之症,用桔梗升麻汤二剂,外邪顿散。用托里消毒散二剂,肿痛顿退。乃用补中益气散汤调理,形气渐复而愈。

一妇人臂患肿,恶寒,不作脓,以十宣散六剂而溃,以托里散数剂而瘳。

一妇人臂肿未成脓,饮食少思,遇劳作痛,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二剂,痛少止。补气血,健脾胃药而消。

一妇人臂患毒,肿硬,咽喉壅塞,四肢逆冷,发寒热,以五香连翘汤二剂顿愈,以疮科流气散四剂而消。

一男子臂患痈,脉弦紧有力,以白芷升麻汤二剂顿退,又二剂而消。

一男子臂患痈,不作脓,灸以豆豉饼及饮托里药,三十余剂而溃,又月余而瘳。

一妇人患臂痈,疮口紫陷,脓清不敛。彼以为毒未尽,欲服攻毒之剂。谓疮疡之症,肿起坚硬脓稠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遂以附子饼灸之,及饮十全大补汤,百剂始愈。

西蜀彭黄门太安人,臂痛数年,服活络丹二十丸而瘥。

朱丹溪治从叔,平生多虑,质弱神劳,年近五十,忽左膊外侧 上,起一小红肿,大约如栗。曰∶慎勿轻视,且先与人参大料作汤,二三斤为好。彼未之信,慢进小帖,数服未解而止。旬余值大风拔木,疮上起一道红线,绕至背胛,直抵右胛肋。曰∶必大料人参,少加川芎陈皮白术等补剂与之。后与此方,两阅月而安。

东垣曰∶尹老家素贫,己酉岁,十月初寒,形志皆苦,于手阳明大肠经分出痈,初有 疝,其臂外皆肿痛,先肿在阳明,左右寸脉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缓有力,此痈得自八风之变。以脉断之,邪气在经脉之表。其症大小便如故,饮食如常,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里也。不恶风寒,止热躁,脉不浮,知不在表也。表里既和,邪气止在经脉之中。《内经》曰∶凝于经络为疮痈。其痈出身半以上,风从上受之,故知是八风之变为疮者也。宜治其寒邪,调其经络中血气,使无凝而已。以白芷升麻汤疗之,一服而愈。炙甘草、升麻、桔梗、白芷、当归梢、生地黄、生黄芩、酒黄芩、连翘、黄 、肉桂红花。上 咀,水酒各大盏半,同煎服愈。

薛治王挥使,臂肿一块,不痛不赤,惟脉软,懒食时呕,以六君子加藿香、酒芍,呕止食进。再以八珍汤二十余剂,成脓刺之。又以十全大补而愈。次年伤寒后,此臂仍肿微痛,乃伤寒余毒也。无表症,但虚弱,先用十宣散四剂,取参、 、芎、归扶助元气,防风、桔梗、白芷、浓朴行散肿结,肉桂引经破血,肿退三四。

再以八珍汤,脓溃而愈。至冬,臂复作痛,因复祛风药,反筋挛痛甚,此血虚不能养筋,筋虚不能束骨,遂以加味十全大补而愈。

一室女臂患肿,溃久不敛,寒热交作,五心烦热,饮食少思,月水不通,与逍遥散、八珍汤,经行疮愈。一妇人月水不行,潮热咳嗽,肌体日瘦,胸膈不利,颈肿一块,日久不消,亦服前药,热退肿消,经行而愈。

宋琰年逾三十,臂患痈,溃而不痛,脓稀,脉弱。丹溪云∶疽溃深而不痛者,胃气大虚,而不知痛也。东垣云∶脓水清稀,疮口不合,气血俱虚也,当以大补药治。彼不听,服消毒药,气血虚甚,遂不救。丹溪云∶才见肿痛,参之脉症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可保终吉。又云∶溃疡内外皆虚,宜接补为主。

王时亨年逾四十,臂患毒, 痛作呕,服托里消毒药愈甚。以凉膈散二剂顿退,更以四物汤加芩、连,四剂而消。

王文远臂患毒,作痛,服寒凉药,遂致食少,大便不实。以理中丸二服,更以六君子汤砂仁、藿香治之,再以托里药,脓溃而愈。大凡疮痛甚者,如禀浓有火,则宜苦寒之剂。若禀薄者,则宜补中益气汤加芩、连之类,在下加黄柏。人肥而疮作痛者,用荆、防、羌、独之类,盖取其风能胜湿也。

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搜刻诸方,始基于此方也。(《本草纲目》)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