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正文-->温补肾阳
温补肾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厥证:厥证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其伤于内者,多由下元亏损,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成。前贤治厥证,必究其为气、为血、属痰、属食、伤酒、伤色等不同病因而分别处理。观先生此案,以药测证看来,选用右归饮出入,以温补肾阳,于肾阴中求肾阳,似为色厥。惟色厥发生于入房时。此患者之厥,乃起自跌扑,故色厥之假说,似难以服人。姑存疑,录之以备一格。”严,女,骤然跌扑,将苏,津津冷汗;数年来发作数次,其甚者小溲自遗。按其两脉沉细欲绝。明天麻、熟地、潼白蒺藜、龙眼肉、山萸肉、枸杞子、炮附块、浮小麦、大川芎、肉桂末(分二次吞)、清炙草”。
水肿:水肿一般从五脏水分证,心水之起因,又有心阳虚衰、心气亏损及心血瘀阻之别,观本案处方,当属肾阳不足。但先生学贯中西,故称之为”心衰脚肿”。处方用金匮肾气丸,是既从肾治,亦从心治。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桂附均有强心之功,临床医生用之治心衰,颇有效验。至于加破故纸的缘由,可以从昔贤言论中得到启发:张石顽云:”补骨脂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使元阳坚固”。汪 庵也指出:破故纸”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总之,金匮肾气丸与补肾脂,功效在于补君相二火。案”王,男,因心脏衰弱而脚肿,因肿而心脏更衰。往年白昼肿,入夜则消,今则整日不消。如不积极治疗,将来肿势弥漫于腹部,即难治矣。熟地、山药、肉桂(研分二次吞)熟附块、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破故纸、葫芦瓢”。
又如”潘,男,肾脏水肿之治法,有温肾、逐水、利尿之别,亦有三法参合用之者。今患者面色苍白,舌淡、脉软,二便俱少,腹部绷结,邪实正虚,治法不可偏执一端。炮附块、生白术、云苓、杭白芍、淡干姜、葫芦瓢、舟车丸(分两次吞)”。本案所列症状,其病机当为脾肾阳虚,气滞水停,所谓邪实正虚,法当消补兼施。其补,用真武汤以温脾肾之际,化气利水以治本,其消,用舟车丸行气逐水,葫芦瓢利水消肿以治标。似此温肾、逐水、利尿三法并施,扶正祛邪,谅能奏功。
水肿虽咳,但无恶寒发热之表证,以非风水,故不能越婢。从”气上冲咽喉则咳”的见证,断为”肾虚水寒上逆”,方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出入,其中真武汤温肾阳,加入桂枝,则寓苓桂术甘汤意。此方有温运中州,布化阳气以行水之功。金匮原用此方治水饮,先生灵活运用,借以治水肿,盖水与饮同源而异流,本属一家也。如”朱,男,用仲景之蒲灰散兼汤剂,其肿大退,自觉气上冲咽喉则咳,乃肾虚水寒上逆也。炮附块、杭白芍、白术、淡姜皮、带皮苓、泽泻、防风、桂枝、葫芦瓢”。
以上三例水肿,病名同而病机各异,因而立法遣方用药,均有差异。第一例王姓为金匮肾气丸证。后两例,虽同为真武汤证,但潘姓正虚邪实,水气弥漫于三焦,以致”腹部绷结”,于是参入舟车丸峻剂以逐水。朱姓肿己大退,此刻水邪虽未泛滥,但”水寒上逆”致咳,故又参入桂枝,使成苓桂术甘汤以温脾行水。可见三例各有其特点。
虚劳:虚劳一证,向有”虚则补之”,”劳者温之”的治疗大法,故治虚劳者,每以温补为第一要务。本例仅述及恶寒拥絮不暖一语,叙证未详。从方中用四神丸中之主药——补骨脂与肉豆蔻看来,患者还应有肾泄之证。由于命门火衰,内不能温运脏腑,外无以温煦肌肤,所以”恶寒特甚”。先生用峻猛药附子与温和药巴戟、补骨脂、鹿角霜等为伍,则虽峻而不烈,温而不燥,务使肾阳来复,命火以旺。案如”邵,男,正当壮年,而恶寒特甚,虽拥絮亦不觉暖,以当补命门真火。炮附块、山萸肉、巴戟天、补骨脂、鹿角霜、当归、肉豆蔻、生姜、大枣、炙草”。
月经后期:月经辨证,多以期、量、色、质着手,其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者,常从虚从寒论治。先生亦不例外。如女子须得肾气充,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方能以时下,于是投以温肾和营之品,如案例:“赵,女,经行后期,将行先下白物,既行其色淡,平居洒洒然有寒意。古人之概念,为虚寒之象。肉豆蔻、炮附块、炮姜炭、白芍、补骨脂、北细辛、川桂枝、黄芪、青防风、炙甘草”。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