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诊家正眼-->卷二-->涩脉(阴)

涩脉(阴)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体象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主病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痢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按】涩者,不流利、不爽快之义也。《内经》曰∶“参伍不调”,谓之凝滞而至数不和匀也。《脉诀》以轻刀刮竹为喻者,刀刮竹则阻滞而不滑也。通真子以如雨沾沙为喻者,谓雨沾金石,则滑而流利;雨沾沙土,则涩而不流也。李时珍以病蚕食叶为喻者,谓其迟慢而艰难也。伪诀云∶“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则是微脉而非涩脉也。王叔和谓其一止复来,亦有疵病。盖涩脉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又曰∶“细而迟,往来难。”且涩者,乃浮分多而沉分少,有类乎散而实非散也。须知极软似有若无为微脉,浮而且细且软为濡脉,沉而且细且软为弱脉,三者之脉,皆指下模糊而不清爽,有似乎涩而确有分别也。肺之为脏,气多血少,故右寸见之,为合度之诊。肾之为脏,专司精血,故左尺见之,为虚残之候。不问男妇,凡尺中沉涩者,必艰于嗣,正血少精伤之症也。如怀子而得涩脉,则血不足以养胎。如无孕而得涩脉,将有阴衰髓竭之忧。

大抵一切世间之物,濡润则必滑,枯槁则必涩;故滑为痰饮,涩主阴衰,理有固然,无足疑者。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