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医学正传-->卷之二-->燥证

燥证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内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原病式曰∶经云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又燥、湿少异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故火热胜,则金衰而风生,缘风能胜湿,热能耗液而反寒,阳实阴虚,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凡人风病多因热甚,而风燥者为其兼化,以热为其主也。盖肝主于筋,而风气自甚,又燥热加之,则筋大燥也。燥金主于收敛,其脉紧涩,故为病劲强紧急而口噤也。或病燥热太甚而脾胃干涸成消渴者,或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平者,或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筋惕而搐,又或风热燥并而郁甚于里,故烦满而或秘结也。及风痫之发作者,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烁而螈 昏冒僵仆也。凡此诸证,皆由热甚而生风燥,病各有异者,由风热燥各微甚不等故也。所谓中风筋缓者,因其风热胜湿而为燥之甚也。然筋缓不收而痿痹,故诸 郁病痿皆属于肺金,乃燥之化也。如秋深燥甚,则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是以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为病者,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骸,故若是也,学人不可不知。

脉法

脉紧而涩,或浮而弦,或芤而虚。

方法

丹溪曰∶皮肤皴揭拆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皆火烁肺金,燥之甚也,宜以四物汤川芎,加麦门冬人参天花粉黄柏五味子之类治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条)

(以下皆 仙方)

琼脂膏 治血虚、皮肤枯燥及消渴等证。

鹿角胶(一斤) 生地黄(二十斤,洗净细捣,取真汁去渣) 白沙蜜(二斤,煎一、二沸,掠去上沫净而止) 真酥油(一斤) 生姜(二两,捣取真汁)

上先以文武火熬地黄汁数沸,以绢滤取净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胶,次下酥油及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饧,以瓷器收贮,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调下。

琼玉膏 治证同前,及肺热咳嗽甚者。(方见咳嗽门。)

天门冬 治血虚肺燥,皮肤折裂,及肺痿咳脓血证。

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

上一味,净洗,去皮心,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渣滓,用银锅或沙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地仙煎 治诸燥证。

山药(杵细,一斤) 杏仁(去皮尖,一升) 生牛乳汁(二斤)

上件将杏仁研细,入牛乳、山药拌匀,绞取汁,用新瓷瓶密封,重汤煮一日,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或汤调下。

和血益气汤(东垣) 治口燥舌干便数,舌上赤脉。此药生津液,除干燥,生肌肉。(方见消渴门。)

当归润燥汤(东垣) 治消渴,大便秘涩干燥结硬,兼喜温饮,阴头退缩,舌燥口干,眼涩难开等证。(方见消渴门。)

生津甘露汤(一名清凉饮子。东垣)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燥,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方见消渴门。)

生津甘露饮子(东垣) 治消渴,诸燥证。(方见消渴门。)

辛润缓肌汤(东垣) 治诸燥肌渴,及皮肤燥涩等证。(方见消渴门。)

润燥汤(东垣) 治大便燥结,肠胃枯涸等证。

润肠丸(东垣) 治大便干燥,闭结不通。润燥和血。

活血润燥丸(东垣) 治大便风秘、血秘,常常燥结。

润肠汤(东垣) 治大便结燥不通。(以上四方,并见大便结燥门。)

通幽汤 治大便结燥,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甘草(炙) 红花(各一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一钱)

上锉,水煎,调槟榔末五分,稍热服之。

(医案)

予仲兄怀德处士,年四十五,平生体瘦弱血少,值庚子年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久晴不雨,得燥证,皮肤折裂,手足枯燥,搔之屑起血出痛楚,十指甲浓,反而莫能搔痒。予制一方,名生血润肤饮,服数十帖,其病如脱,后治十数人皆验。

(祖传方)

生血润肤饮

川归身(酒洗) 生地黄 熟地黄(酒洗) 黄 (蜜炙,各一钱) 天门冬(一钱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九粒) 片芩(去朽,酒洗,五分) 栝蒌仁(五分) 桃仁泥(五分) 酒红花(一分) 升麻(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一钱。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