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万病回春-->卷之三-->痢疾

痢疾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脉∶痢脉多滑,按之虚绝,尺微无阴,涩则少血,沉细者生,洪弦者死。

痢疾不分赤白,俱作湿热治之明矣。赤属血、白属气,赤白相兼,脓血杂痢,皆因脾胃失调,饮食停滞,积于肠胃之间多。其暑湿伤脾,故作痢疾,起于肚腹疼痛,大便里急后重,小水短赤不长,身凉脉缓者易治,身热脉弦急者难治。痢疾初起一二日,元气壮实者,先用玄白散,虚弱者,用芍药汤疏通积滞。三四日以后,元气渐弱,调和饮食加减治之。如不止,服参归芍药汤调理脾胃、补益元气。久不愈,方可服人参养脏汤加减治之。

切不可骤用粟壳等药,止塞太早,恐内积气未尽,成休息痢,亦恐毒攻上,胸腹饱闷作疼,恶心呕哕发呃,难治,因毒瓦斯攻胃故也。先水泻,后脓血者,是肾传脾,难愈;先脓血,后水泻者,是脾传肾,易愈。又有痢下鲜血者,如尘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如竹筒者,呕哕发呃、烦躁身热者,俱难治也。如鱼脑髓者,身热脉数大,半生半死也。大抵治痢疾一二日,元气未虚,治宜疏通积滞,此通因通用之法;三四日后,不可疏通,恐元气虚也,当清热解毒、调养脾胃为主。经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若大肠积滞壅实而后重,法当疏导之,若大肠气虚下陷而后重,法当升补之。

初下痢者,不分赤白,皆湿热也。壮盛人初痢宜利之。

玄白散 治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腹痛脓血窘迫,壮盛人一剂即愈。

牵牛(赤痢用黑、白痢用白,赤白相杂,黑白兼用,半生半炒捣碎) 生地黄 赤芍 归尾 槟榔 枳壳(去瓤,麸炒) 莪术(煨) 黄连(各一钱) 大黄(二钱) 暑月加香薷(一钱,炒)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以利二三次为度。

虚弱人初痢宜清之。

芍药汤

芍药(二钱) 木香(一钱) 当归(一钱) 枳壳(去穣,一钱) 黄芩(去朽,一钱) 槟榔(一钱)黄连(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下痢稍久者,宜调和也。

调和饮

白芍(三钱) 当归(一钱) 川芎(二钱)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桃仁(一钱) 升麻(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如红痢根据本方;如白痢,用吴茱萸一钱、芩连用酒炒,赤白痢加白术茯苓陈皮香附各一钱。

痢因热积而气滞者,宜清热顺气也。

立效散 治赤白痢疾,脓血相兼,里急后重,疼痛,一服立止。

净黄连(四两,酒洗,吴茱萸三两同炒,去茱萸不用) 陈枳壳(二两,去穣,麸炒)

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黄酒调下;泄泻,米汤下;噤口痢疾,陈仓米汤送下。

下痢发热不退者,肠胃中有风邪也。

仓廪散 治痢疾赤白,发热不退,肠胃中有风邪热毒及时行瘟疫,沿门阖境,皆下痢噤口者,服之神效。即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三百粒,姜枣煎服。如痢后手足痛加槟榔、木瓜;噤口痢加陈仓米一撮、石莲肉七枚。

下痢发热,便闭者,表里有实热也。六一顺气汤。(方见伤寒。)治痢不问赤白相杂,肚痛,里急后重,浑身发热,口干发渴,用此通利即止。

下痢噤口不食者,脾虚胃热甚也。

参连汤

人参(五钱) 黄连(一两)

上锉一剂,水煎,终日时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口呷下咽喉,即好,加石莲肉三钱尤效。外以田螺捣烂脐中,引药下行故也。

开噤汤 治噤口痢疾。徐元济传。

砂仁(一钱,研) 砂糖(七钱) 细茶(五钱) 生姜(五片)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至八分,露一宿,次早面北温服。外用木鳖子二钱去壳、麝香二分,共捣置脐中即思食。

一方 治噤口痢、米谷不下者神效。

用石莲肉为末,每服二三钱,用陈仓米汤调下即效。呕加生姜汁二三匙。

下痢久不止者,宜调养气血兼升涩也。

参归芍药汤 治痢久一二十日,痢多不止,用此调养气血自愈。

人参(一钱) 当归(酒洗,二钱) 茯苓 白术(一钱) 砂仁(七分) 山药(炒) 陈皮(各一钱)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乌梅一个、灯草一团、莲肉七个,水煎温服,照后加减。噤口痢不食者,胃口热极故也,加炒黄连、莲肉、人参、炒米、乌梅,清热开胃为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者,是热极气滞也。又云∶里急者,腹中不宽快也。

亦有虚坐而大便不行者,皆血虚也。血虚则里急后重,如四物汤之类治之,加木香、槟榔,和消积气则后重自除。

久痢后重不除者,虚气坠下也。治痢用下药挨积仍后重者,乃阳不升也,用升麻为君,加人参、当归,芍药为君,升麻少许提气。

大凡痢作痛者,热流下也,加炒芩、芍药清之。

痢后发热不止,或积少但虚坐努力者,俱是血虚故也,倍加当归、芍药、地黄滋养阴血,其热自安。

积中有紫血者,是瘀血也,加芍药、红花生血和血,则便血自愈。

痢下如绿豆汁者,是湿也,加苍术、白术渗湿利小便。

实肠散 治久痢去多,不分赤白,用此末药换出黄粪来。

干山药(炒黄色,一两) 好莲肉(炒,去心,一两) 炒黄米(一合)

上共为细末,用砂糖调热汤和匀前药末,不干不稀。渐渐调服,后用清米汤漱口,常服之最效。

汤泡饮 治久痢不愈,无分赤白,俱可服。

粟壳(蜜水炒,三钱) 乌梅(一个,去核) 甘草(三分) 蜜(三匙)

上锉碎,用滚水一钟,泡浸一时,去渣,三次服之。

真人养脏汤 治大人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脓血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或脱肛下坠、酒毒便血并皆治之。

肉桂(五分) 人参(去芦) 当归 诃子(煨去核) 木香 甘草(炙) 肉豆蔻(面裹煨,各一钱)

芍药 白术(各一钱) 枳壳(蜜炙,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前温服。脏寒者加附子一钱制。

痢疾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瘦弱之甚者,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加炒芍、泽泻、木香、砂仁、白蔻地榆、米壳醋炒。

大抵久痢不止,多属血气虚弱,宜用八珍汤。若脾气虚而血弱者,用四君子汤;若胃气虚而血弱者,用补中益气汤。大凡此症久而不愈,或变症百出,但守前法,久之自愈。一血痢及下血久不止,用六味丸加地榆、阿胶、黄连、黄芩、生地黄。(以上四方俱见补益。)

【补遗方】

狗皮膏 贴泻痢如神。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木鳖子(十个) 杏仁(四十九个) 桃枝(四十九节,二指长) 柳枝(四十九节,如箸大)

上用香油七两,将木鳖子以下四味入油炸,浮捞起渣,下好黄丹飞过三两,熬将成膏,用槐枝不住手搅,滴水成珠退火,再入乳香、没药,加麝香一分搅匀。退火毒以狗皮摊膏贴脐上。

泻痢膏

赤石脂(四两) 诃子(四两) 罂粟壳(四两) 干姜(五两)

上以上为细末,用真麻油二斤四两,熬去四两,止吊二斤,再熬滚入上好飞黄丹一斤,熬黑色,滴水成珠,方入后四味药∶龙骨二两、乳香五钱、没药五钱、麝香一钱,俱为细末,入内搅匀退火。出火毒,摊贴脐上,每一个重三钱。冬月可加肉蔻五钱。

秘方 治痢久不愈者,用白萝卜取汁一钟,蜜一钟,共煎滚调匀,温服立止。

又方

用阴干陈久萝卜英煎汤服之,止痢如神。

又方

用大团鱼一个,水煮去肠甲,加生姜七片、砂糖一小块,不用盐酱,少入米粉作羹吃一二碗,其痢立止。

大司寇春冈刘公,年近古稀,患痢脓血腹痛,诸医弗效。余诊六脉微数,此肥甘太过,内有积热,当服酒蒸大黄一两清利之。公曰∶吾衰老恐不能,唯滋补、平和之剂可也。余再四宽释,公意始从,遂服之,逾日而愈。

通府竹峰何公,患痢赤白,昼夜无度,遍身瘙痒,心中烦躁。予诊六脉大数,人迎偏盛,此风邪热毒也。

以人参败毒散加防风荆芥、黄连,去人参,二服即愈。又诊六脉仍前大数,余曰∶数则心烦,大则病进,将来必有痰喘之患不起。后逾月,果如其言。

一人痢后两足浮肿、胸膈胀满、小便短少。用分利之剂,遍身肿兼气喘。余曰∶两足浮肿,脾气下陷也,胸膈胀满,脾虚作痞也;小便短少,肺不能生肾也;身肿气喘,脾不能生肺也。用补中益气加附子而愈。半载后,因酒食劳倦两目浮肿、小便短少,仍服前药顿愈。(方见补益。)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