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灵素节注类编-->卷七-->诸积病证-->伏梁
伏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有形之邪,内伏横亘如梁,故名伏梁。盖一身皆肿为风,风邪与气血胶结成形而内伏,为风肿之根也。因其邪气溢于大肠,滞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动之者,谓用针以动经气,不能抉其根,反使邪气溢于膀胱,以成蓄水溺涩之病,则当用药内治可知。然所谓病入膏肓,其危重亦可想见矣。
《素问·腹中论》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挟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此亦名伏梁者,以其同前证之形状,而病邪有异,但少腹盛而身不肿也。然其邪积裹大脓血,成肠胃痈,病已危害,故不可切按治之,每切按致死也。此在下因近二阴,必有脓血下出,若居脐上,迫胃脘而生于膈,则近心肺,而脓血不得下出,故为逆,居脐下为从也。治之勿可妄动而亟攻夺,亦可设法导其脓血下行而已。考《刺法论》并无伏梁证,未知其故。《灵枢·经筋篇》曰∶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其成伏梁,吐脓血者,死不治。其义大同。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