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明医指掌-->卷三-->诸气证一

诸气证一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歌】营运不息真元气,出自中焦统属肺。外护皮毛内导血,冲和百脉名为卫。七情六欲有所干,清者浊而行者滞。扰乱妄动失其常,痞闷壅塞从此致。局方治气多辛温,往往流传千古弊。至我丹溪一发挥,凡气有余从火治。气变火证常八九,冷生气者无一二。气虚气实细斟量,勿泥辛香峻削剂。

【论】夫气者,氤氲浩大之元气。斯气也,在外则卫护皮毛,充实腠理;在内则导引血脉,调和阴阳。周流一身,营运不息,如环无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源出中焦,总统于肺,气曷赏病于人也。及其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间发,乖戾失常,则清者遽变而为浊,行者抑遏而反止,扰乱妄动,失其常度,变而为火。河间云∶五志过极,则为火也。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又云∶上升之气,至肝而出,中挟相火,冷生气者,十无一、二也。若此者,则气之属火明矣。而局方以沉香木香、丁、檀、藿、麝等香,与香附砂仁、丁皮、益智三棱、蓬术、枳壳枳实青皮、浓朴、半夏乌药紫苏莱菔子等辛香燥剂之破耗者,通治诸气,此千古之弊也。丹溪《局方发挥》痛斥其非,以开后学之盲聩。若痞闷壅塞,喘满肿胀之证,或暂用以开导,若使常服久服,宁无助火添病,耗损真气乎?然,气有虚有实,安可一概治之乎?消息而调之可也。

【脉】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濡软难治。其或沉滑,气兼痰饮。

 

气虚

劳役伤气,中气不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真气虚,脉脱神衰,气短不足息,人参养荣汤、生脉散

气血两虚,自汗喘急,脉细,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四君子汤(方见脾胃条。)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气血俱亏。

人参(一钱,去芦) 白术(一钱,土炒) 白茯苓(八分) 陈皮(八分) 甘草(炙,八分) 黄(蜜炙,八分) 当归(一钱) 白芍药(酒炒,一钱) 熟地黄(一钱) 远志(去心,八分) 五味子(八分) 肉桂(七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清晨服。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条。)

生脉散

清暑益气,生脉补元。

人参(去芦,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一钱)

上用水煎,时时服之。

八珍汤

平补气血,调和阴阳。

白术(一钱,炒)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熟地黄(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白芍药(一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女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

白术(炒,一钱半) 人参(去芦,一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炙,一钱)当归(一钱二分) 白芍药(一钱) 川芎(八分) 熟地黄(一钱五分) 黄 (蜜炙,一钱) 肉桂(七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服。

 

气实

气实者,邪气实也,乃为气实,当从火治。气有余,便是火,当归龙荟丸。气实胀满,四七汤黄芩黄连、山栀、香附、枳实、陈皮之类。挟痰者,加栝蒌、贝母、香附、海石之类治之。

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条。)

四七汤

治气实胀满,胸膈不舒,一切诸气之证。

浓朴(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两半) 紫苏(一两)

上锉,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服。

 

气滞

气滞者,郁而不伸也,木香化滞汤主之。破滞气在上,枳壳、桔梗、砂仁、香附。在中,浓朴、枳实。

在下,青皮、木香、槟榔。因怒而气滞不行者,二陈汤加山栀、柴胡、香附。气滞而痛,再加木香、乌药。在内挟相火上冲而气滞者,知母黄柏、黄芩、黄连、香附。阴虚气滞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

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

枳实(二分) 柴胡(四分) 木香(三分) 陈皮(五分) 甘草(一分) 半夏(姜制,一钱) 草豆蔻(五分) 当归(二分) 红花(一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气寒

气寒者,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在表,身热者,麻黄桂枝之类。寒气犯脑作痛,羌活黑附汤。寒气犯胃作痛,草豆蔻丸。寒气在腹作痛,作泻,作呕,厥逆者,理中汤。寒气在少腹作痛,脉沉迟,厥冷,四逆汤吴茱萸,或理中汤加吴茱萸。

羌活黑附汤

羌活(五分) 黑附(炮,三分) 苍术(五分) 麻黄(不去根,三分) 僵蚕(三分) 白芷(二分) 升麻(二分) 防风(二分) 黄 (一钱) 黄柏(三分,酒炒)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服。

草豆蔻丸

治秋、冬伤寒冷之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草豆蔻(湿面裹,煨,去皮取仁,一两) 大麦 面(炒黄色,半两) 神曲(炒黄,半两) 白术(炒,一两) 黄芩(半两,去皮)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 半夏(汤泡七次,晒干,半两) 橘皮(一钱) 青皮(二钱) 干生姜(二钱) 炒盐(半钱)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丸,如绿豆大一倍,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如冬月用,别作一药,不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温剂,是其治也。然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

理中汤(方见中寒条。)

四逆汤(方见中寒条。)

达按∶经云∶诸痛皆因于气,诸病皆生于气。诚哉斯言!是气也,常则为气,导引血液,升降三焦,周流四体。变则为火,有升无降,燔灼中外,以致血液停留,为痰为积。充乎脏腑,溢乎经络,胶乎咽膈,为咳呕、为痞塞、为胀满,为疼痛之所由也。凡遇气动痛作之时,非辛温消散不可。然必详其所起之因,触动何脏之令,于辛温药中,加以苦寒之药尤佳。如∶喜动心火,加黄连。怒动肝火,加柴胡。悲动肺火,加黄芩。恐动肾火,加黄柏。思动脾火,加芍药之类是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