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医学摘粹-->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六经提纲-->阳明经虚证提纲

阳明经虚证提纲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明中寒。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拂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按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盛则阳明司权,太阴化燥,而入胃腑。阴盛则太阴当令,阳明化湿,而传脾脏。人之本气不一,有胃实者,有胃虚者,胃实入腑则燥热,而宜凉泄。胃虚传脏则湿寒,而宜温补。大、小承气之证,胃之实者;五苓、四逆之证,胃之虚者;实者是为阳明病,虚者名为阳明,而实则太阴也。人知胃实者之无所复传,不知胃虚者之动入三阴、传变无穷也。则承气三汤,可以生人于胃实,可以杀人于胃虚,未可混施也。

按阳明虚证,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里有积湿,以五苓散主之。

里有虚热,以栀子豉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里有湿热,以猪苓汤主之。里有燥热,以白虎汤主之。

里有瘀热,以茵陈蒿汤主之。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