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常见病自测-->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第一节 饮食辨病-->三 饮食喜恶辨病
三 饮食喜恶辨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同饮食物含有人体所需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正常的饮食应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满足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正常人对营养的需求量因人而异,其食欲和所爱吃的食物也必有差异,若所愿吃的食物与正常同龄人有显着差异,则属病态,应引起重视。
(1)嗜食异物 是指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伴多食善饥,腹痛,腹泻,多属肠道寄生虫病,尤多见于小儿。
(2)嗜盐症 特别偏重于食咸味,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是由于体内钠离子随尿排出过多,所以患者为补充体内钠离子,特别喜欢咸食。
(3)恶食酸物 患者恶食酸味食物,食后则返酸、烧心,应考虑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由于患者平素胃酸分泌偏多,进食酸味食物后胃中PH值更低,导致患者不适。
(4)恶食凉物 恶食寒凉食物,食后则腹痛、腹泻,这说明身体对冷过敏,提示存在着胃肠道功能紊乱。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不同脏腑的疾病,可以产生偏食某种味道的食物。如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甜,肺病嗜辛辣,肾病嗜咸。
目前,对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研究比较热门。所谓酸性食物是指含磷、硫、氮元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可呈酸性反应。我们每天食用的米、面、肉类、蛋、白糖等都属于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豆或豆制品、海藻类及茶、咖啡、牛奶等则属于碱性食物。人在正常情况下,血液PH在7.35~7.45,呈弱碱性。这种弱碱性状况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当食用米、面、肉、蛋、鱼类等酸性物质过多时,血液酸化,PH值下降则可出现疲倦感,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并可出现皮肤粗糙,粉刺等症。因此,多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使血液向弱碱方向转化,是目前消除疲劳、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
总之,当饮食量、食欲、饮食偏嗜出现异常时,多预示着疾病的存在。在一般情况下,老人或儿童食欲不振往往是大病初起的先兆,应高度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另外,观察食欲和食量的变化情况,亦可预测疾病的转归。一般说来,食欲好转,食量渐增,为胃气渐复,病情减轻;若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是脾胃功能衰退,病情转重。如果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反而暴食,称为“除中”,是回光返照的一种表现,预后多属不良。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