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中医疾病预测-->篇二 人体相学-->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耳是人体重要的信息窗口。耳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仅占人体总面积的百分之一而已,然却有着对全身内脏预报的全息作用……

 

第一节 耳先兆的理论基础

耳是人体重要的信息接受站,前人称为“采听官”,耳是人体信息的窗口,也是人体脏腑重要的外相。耳为人体宗脉之所聚,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脏腑经络的病理尤可反映于耳,通过耳可以较早预报内体疾患,因此耳是人体体表外窍中的重要荧光屏,通过耳相可以窥测内脏的疾患。耳部是人体信息输出、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人体各脏器、各部位于耳部皆有集中反映点,故耳具有重要的先兆意义。

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相关联,耳尤与肾、心最为密切。

耳与肾关系:耳为肾所主,肾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肾在窍为耳”《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此外,《难经》、《中藏经》也认为耳为肾之外候,如《难经·四十难》曰:“耳者,肾之候”。三十七难说:“肾气通于耳”。《中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足见耳与肾的特殊关系。

耳与心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关于心开窍于耳的意义,晋·《甲乙经》即有解释,认为心气本通于舌,五脏皆有窍,舌非窍,故心窍寄耳,原文曰:“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在于耳。”杨上善《太素》也持上述观点,并指出心开窍于耳是因“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济,心气通耳,故以窍言之,即心以耳为窍。”今人实验观察证实手少阴心经的刺激感传可以上传耳廓,表明心耳之间确实以经络为媒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耳只应为肾窍,其言心窍者,无非为说明耳不独与肾攸关,而是和诸脏腑皆密切联系而已。首先,从经络来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说明经络与耳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其中,直接循环耳部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上耳前”,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却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因此,胃、膀胱、三焦、胆经、其经气皆直通于耳,其病候也皆反应于耳。如:手少阳三焦经“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所生病者……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在十五络脉中,手太阴之络会于耳中,因此手太阴肺经与耳也有经络联系基础。经气间接影响耳的经络有六阴经别,借其阳经通路上达于耳,此外阴蹻、阳蹻,其经气也上通于耳,故《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所聚也。”即是对耳与脏腑关系的总括。

以上说明了耳与五脏皆密切相关,耳为肾之窍,故耳为肾之外候。肾藏精,精充耳始能听,故《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心主神,心神明始能审听。肝藏血,耳受血始能听。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合司宗气,肺朝百脉,宗气上贯于耳,耳方能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即可说明。脾胃为升降之中轴,脾胃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上达贯耳,耳方能聪,因此耳不仅为肾窍、心窍,同样亦为肺窍、脾窍、肝窍。耳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不过占人体总面积的百分之一而已,然却具有对全身脏器预报的全息作用,就是因为耳通过经络系统与内脏有着纵深联系的缘故。事实上,耳下确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脑及人体各部组织皆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因此,耳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气象预报站。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肾”与耳的关系,如余氏综述了现代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肾与耳的关系。如对内耳有毒性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硫酸霉素等)对肾脏亦有毒性作用,抑制肾功能的利尿剂(如利尿酸、速尿)同时可以致耳聋,用肾X光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纳),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疗效,肾衰、肾透析、肾移植病人出现听力下降,先天性肾功能障碍,常伴先天性耳聋,用中医滋补肝肾法治疗耳聋与内耳眩晕症获得疗效等。

以上说明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脏腑有病也必然反映于耳,故耳先兆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第二节 耳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耳相对肾气及寿夭的预测

耳为肾窍,肾气通于耳,故耳又为肾之外候。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寿夭生死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因此,耳廓宽大厚实、泽润红活,耳垂肥厚下垂者寿,耳廓瘦小而薄、泽黣,耳垂小和不能下垂者夭。《灵枢·本藏》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贝润浦氏曾报道,他对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50名进行耳诊统计,发现长寿老人耳廓的特点是耳廓长和耳垂大。据测量,80岁以上老人,耳廓的长度皆在7厘米以上(一般人为5~8厘米),有的甚至达到8.5厘米,80以上老人耳垂长度都在1.8厘米以上(一般人为1~2.5厘米),有的竟达3.2厘米,有的老人甚至自觉60岁以后耳廓及耳垂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足见耳廓与耳垂对寿夭有一定关系。

《灵枢经》还记述了耳的外形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如:《阴阳二十五人篇》曰:“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而气血盛衰的状况又直接影响着寿夭状况,说明耳相对寿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耳的形状尤其反映着肾气的状况。如《望诊尊经》曰:“察耳之好恶,可知肾之强弱也。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

此外,耳的温度变化往往是肾阴阳偏胜的先兆。如耳朵发凉畏寒,尤以耳根发凉者,是肾阳虚的标志。而耳廓发烫恶热,又是肾阴虚火旺的征兆。

《灵枢·决气》曰:“精脱者,耳聋”。说明耳的听力变化最能预报肾气的盛衰状况,《素问·生气通天篇》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耳闭不可以听”,皆说明耳的听力最能提示肾精状况。

临床上,无论是先天或是后天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据曾兆麟氏报道,肾阴虚与肾阳虚病人的小便中,糖皮质激素的排出量发生改变,说明肾上腺皮质是中医肾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发现肾脏和内耳中的一些细胞在生理形态结构、酶的含量及分布方面,都有相似的特征。肾脏与内耳中某些组织在功能和药物与疾病反应方面有共同特性,并有新的功能活动规律和调节机制。经实验发现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AD)对内耳功能有促进作用。

此外,耳的色泽变化还标志着肾气的盛衰状况。如耳廓红活明亮为肾气充盛之貌,耳廓色黑而干是肾阴不足的征兆,而干黑焦枯又提示肾水亏极,耳廓萎缩发暗则是肾气绝的危象,耳廓苍白虚浮为肾阳不足之状,耳廓发青为内有寒象。耳廓的色泽变化还能反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如耳廓色淡苍白、发凉或黑而质薄,多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低下之兆,常出现于肾阳虚患者(如阿狄森氏病);如耳廓渐肥红油光、发热多提示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出现于肾阴虚火炎(相当于柯兴氏综合征)。

上述通过耳的形状、色泽和温度与肾关系的论述,说明耳对肾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二、耳对诸病的先兆意义

耳与五脏六腑皆密切相关,耳能反映诸脏的疾患。故《灵枢·师传》曰:“肾者主卫外,使之远听,使耳好恶,以知其性。”心寄窍于耳,故耳聪耳鸣均能反映心血的状况,如耳闻不聪可为心血不足的预兆,耳鸣心烦又往往是心火上炎干扰耳窍之兆,耳鸣或暴聋又常常是肝阳上亢或肝胆痰火之征。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脾胃为清升浊降之枢纽,若脾胃升降失司,可致九窍不通。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等皆指出九窍不利与脾胃密切相关。李东垣脾胃论》也提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临床上确有实践意义。又肺肾同司呼吸清浊的吐纳作用,当肺肾虚,肺肾吐纳失聪时,易导致清气下陷引起失聪,如《证治准绳·杂病·耳》说:“耳聋少气嗌干者为肺虚。又引《内经》藏气法时论曰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也。”因此临床上听力减退还可为肺肾虚惫的标志。说明耳除与心肝肾相关外与脾肺的关系也很密切。

耳对全身各系统许多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是人体疾病的一个重要反映仪,近代对耳的观察引起了普遍注目,证实了耳对人体各系统疾病皆有普遍的预报意义。据报道耳廓在光照下所呈现的不同颜色及亮度可以提示内脏病灶区,对提示疾病的早期定位诊断颇具实践意义。由于脏腑经络病变可反映到相应的耳穴上,因此耳穴的早期诊断日愈被关注。如据叶、肖二氏报道,在耳部相应部位和肿瘤特异区处无变色、变形者,则为恶性肿瘤早期,在耳部相应部位处有片状白色和肿瘤特异区处有变形者,则为恶性肿瘤中期,在耳部相应部位有片状白色或暗灰色,和在肿瘤特异区处有一隆起结节或边缘不清压之疼痛的软骨,则为恶性肿瘤。其中贲门癌36例,其阳性率占86%以上。

目前应用耳廓穴位压痛点窥见内脏疾病正在不断被发现,如贝氏发现肝硬化患者不仅在相关穴位有压痛点反应,而且耳穴局部可有棕灰色或紫红色的色素改变,并可有斑状、条索状或丘疹样软骨隆起。

在肝胆系统方面,有人观察耳壳肝、胆、脾区有无软骨隆起或丘疹结节及色泽变化对肝胆疾病有较早诊断意义。据报道,有人对75例肝炎患者进行耳廓探查,发现肝区有压痛阳性者61例,而151例正常人中肝区压痛阳性者仅4例。

在脾胃方面,孟荣华氏报道,观察103例患者耳壳病变反映中,大致可以看出如下规律,凡慢性内脏疾患,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相应穴出现的反应多为棕色的点状或片状,棕灰色、白色的丘疹,如系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伴腹部压痛者,相应穴或有关脏腑穴多为点状、片状的充血、红晕。13例癌症患者中均有肝穴、脾穴及相应穴呈索状或隆起,有的界线不清……此外还发现肝、脾疾患皆可交叉反映,如胃、十二指肠疾患中,肝穴可出现阳性反映,肝病患者耳壳亦出现于胃穴反应。

在心肺方面,耳廓血管正常是隐而不显的,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肺心病患者则耳廓血管可显露无余。具润浦氏通过观察认为耳折征的出现与心血管硬化程度有关。此外,耳廓的相应区有瘀点或瘀斑还能及早提示内有瘀血,至于耳轮甲错则已为瘀血晚期,提示预后不良。据观察,急性气管炎在耳部气管处有红色丘疹,而慢性气管炎则有白色丘疹。由于耳与脏腑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因此近年通过耳穴针灸、埋藏、注射治病已屡见不鲜,如以耳穴治胆结石、肥胖症、糖尿病、骨质增生、关节炎、动脉硬化……皆可获愈。

在妇科方面,据李惠芳氏报道,耳穴染色法可以诊断早孕,其实验认为早孕子宫腔内产生较大的生理变化时,也能反映到相应的耳穴区上,采用耳穴染色法即可使相应耳穴显示出染色点。刘士佩氏观察33例健康未婚女青年耳廓子宫穴变化以判断经期,符合率高达80.8%。

耳廓反映疾病不仅在内科及妇科有效,小儿科也极为关注,根据小儿耳后络脉较成人显露,故据其色泽,分支可以观察内脏病,如小儿耳根发凉、耳背有红络常是麻疹先兆,耳后络脉变青可为痫证预报,乍青乍白主痛,耳后乱纹主凶等。

此外,耳又为肾之窍,肾主骨,故耳部除对肾有特殊诊断意义之外,对骨也有特殊意义。如《灵枢·卫气失常》说:“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据报道有耳底部出现结节状隆起,发现骶骨恶性骨瘤的病例。

有学者通过系统的探测,500例中除一例未出现反应点外,一般均出现十几个到几十个反应点,最多的129个。因此,每个病人往往会出现多个反应点,而每个反应点也往往为多种疾病所共有。

从上述近代文献报道,可以说明耳对人体各脏腑疾病确有预报意义。

三、耳的凶兆意义

耳为肾之官,耳轮枯焦发黑为肾败,肾主藏精为五脏之根,故耳廓萎缩是五脏具竭的征兆。此外,耳聋、舌卷、唇青,预兆厥阴气绝,亦属难治。《中藏经》论耳部凶证曰:“黑色起于耳目,渐入于口者死,赤色见于耳目额者,五日死,肾绝耳干者,六日死。”记述了耳黑、耳干和耳赤的凶兆意义。《素问·诊要经终》亦曰:“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一日半死。”临床上耳廓过度肥满红亮者,又为中风先兆,下消耳焦为肾竭之象。日·柳谷素灵等观察到耳廓薄而干焦者多提示糖尿病、肾脏病、心脏病等预后不良,而出现缩小、震颤、灼热等也象征不良后果。总之,耳缩、耳黑和耳凉及暴聋四大症为不良凶兆,非肾竭则为精脱。

四、耳先兆对癌的预报意义

耳部相应区出现异常,包括色泽、形态和感觉的改变,常可提示内脏恶性肿瘤的存在,尤其对肝癌、胃癌、食道癌及肺癌有一定的预报意义。近代研究发现,内脏有肿瘤则耳壳相应穴位电阻降低,因此通过肿瘤探测仪可以发现肝癌、胃癌、肺癌。据报道有50%以上符合率。叶、肖二氏报道耳部早期诊断信息,经过试验发现耳部是输出信息最强、最集中的地方,在耳部相应部位有片状白色或暗灰色,和在肿瘤特异区处有一隆起结节,或边缘不清压之疼痛的软骨,则为恶性肿瘤。在耳部相应部位处有片状白色和肿瘤特异区处有变形者,则为恶性肿瘤中期,在耳部相应部位和肿瘤特异区处无变色、变形者,则为恶性肿瘤早期。

在肝癌方面,耳部相应部位有增生隆起及色泽变异是癌肿的早期先兆。如宋一同氏报道,观察54例肝癌患者耳廓肝区有结节隆起者32人,肝区呈菜花状或点片状暗灰色者22人。赵萌生氏报道肝癌患者在肝区可见梅花型凹陷、瘀点。何氏等报道,耳穴肝区增生隆起现象对原发性肝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在49例肝癌患者中,35例耳穴有增生隆起现象,其中33例出现在耳穴肝区,占总数的67%。在29例肝硬化患者中,23例有耳穴增生隆起,其中17例表现在耳穴肝区,占总数的59%,说明肝脏疾患容易在耳穴肝区出现变化,耳穴肝区增生隆起现象,对肝肿瘤的初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胃、食管癌方面,有人观察到单侧相应耳穴区局部凹陷为阳性,胃癌阳性率为40%,肠癌阻性率为22%,食管癌阳性率为21%。另外,据王允惠氏报道,耳诊辅助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64.1%。

另外,癌在耳穴反映的支下结节,还有一个特点是压痛强烈及不移动。皮下结节的移动程度及压痛程度,往往被作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上述说明耳对癌症的预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