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手穴手纹诊治-->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第一节 内科病证
第一节 内科病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感冒
【概述】感冒,又名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极为常见。本病初起多以鼻塞、流涕、喷嚏,喉痛开始,或先有全身轻度的酸痛不适,微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如继续发展,可累及喉部、气管、及支气管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临床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红肿疼痛,热度增高,并常伴有结膜充血,流泪,头痛等症。有时可有消化道症状。普通感冒应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细菌感染、腺病毒以及麻疹、百日咳等前驱症状相区别。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十宣、少商、尺泽。
主穴:合谷。
配穴:高热配十宣点刺放血。
咽痛配少商。
咳嗽配尺泽。
操作:穴位皮肤消毒后,用28号毫针,合谷穴直刺0.5~1寸,针感可传至食指尖,得气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病例:郭某,女,23岁。1993年11月13日就诊。主诉发热,咽痛,头痛,鼻塞2天。测体温37.8℃。严寒无汗,咽红,扁桃体稍大。诉曾服A、P、C及先锋Ⅳ号抗生素等药,热退后体温又升,自觉身体倦怠,不思饮食,且头痛、咽痛加重。遂取针予以针刺,用28号毫针,对准合谷,直刺1寸左右,提插捻转1分钟,并点刺双少商。合谷留针10~15分钟,少商不留针。针后微汗出,头痛、咽痛明显减轻,测体温37.2℃。第二天上症悉减,咳嗽较多,又加刺尺泽,未再服药而愈。
按语: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上接肺经,下连胃经。外感风寒或风热上受,首先影响到肺,而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肺胃有热,热毒上攻,而出现头痛、咽痛。泻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是治疗感冒发热的有效穴位。
方法2:
选穴:感冒点。
操作:用28~30号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0.2~0.3寸。得气后,提插捻转1分钟,用泻法,行针10~15分钟。
资料: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院介绍,感冒点主治感冒、扁桃体炎、牙痛,效果好。
(二)艾灸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用温水洗净虎口部皮肤,把一圆椎状艾炷放于虎口合谷穴上,点燃圆顶椎点,慢慢燃烧,病人自觉有一种温热感,待艾炷烧至皮肤灼痛时去掉,艾灸3~5壮。亦可切直径3厘米,厚0.3厘米大小的生姜1片,如患者觉太热不能忍受时,可再切0.1厘米厚姜片垫在下面。每次可灸15~20分钟。
按语: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艾可温通十二经。艾灸可驱太阳之表邪。
(三)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少商。
操作:用细三棱针或粗毫针,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快速速入,轻轻摇摆1~2下,迅速出针,医者用拇、食指轻轻挤出3~5滴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
按语:点刺井穴放血,对急性外感热病疗效显著已公认。对感受风寒时邪所致的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疗效亦佳。
(四)点穴疗法
选穴:感冒点、肺穴、鱼际。
操作:用拇指指尖点按患者以上穴位,以出现酸、麻、胀为度。每穴点按10数次。如鼻塞、流涕可用艾灸或香烟灸。头痛、身痛可配合掐揉太阳、合谷、曲池、委中等穴位。
(五)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鱼际。
操作:将维生素C500毫克/2毫升,注入双鱼际穴,每日1次,3天为1疗程。亦可配合耳穴,每穴0.1毫升注入肾上腺、皮质下。
资料:《穴位注射疗法》载:郭同经用维生素C穴位注射鱼际穴,治疗各种类型感冒,效果肯定,一般3次治愈。
按语:鱼际乃肺经荥穴,用以清肺止咳,加耳穴肾上腺,能退热、消炎、抗过敏,配皮质下镇静止痛。维生素C能促进内皮细胞产生抗体,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穴位注射可起到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
二、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局部地区调查发现发病率高达5.29%。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2岁以前开始发病者居多,约20%的病人有家族史。好发于秋冬季节,春季次之。
本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多为时邪外袭痰饮伏肺;或饮食不慎,烦恼等精神因素;或对某种物质过敏而诱发。认为痰气搏击于气道,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
哮喘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进而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成为痼疾。本病的治疗应重在预防发作。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合谷、少商、鱼际、三间、手无名、咳喘点。
操作:未发作时以补虚,调理肺功能为主。可选合谷、鱼际、咳喘点、三间。并配合体穴肺俞、关元针刺或针灸。发作时,取以上穴位,左右手交替扎针,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可配合天突、合谷以平喘。
按语:支气管哮喘常反复发作,且冬春易发,可采取冬病夏治,重在预防发作。哮喘发作而体质较强,可针刺以平喘、缓解支气管痉挛,若系久病体弱、合并肺心病、心功能衰竭、肺通气灌注功能低下,则不宜施针。
(二)七星针疗法
选穴:少商、太渊、列缺。
操作:循手太阴肺经少商、太渊至列缺、用啄刺法,每分钟100次左右。从少商至列缺,再从列缺至少商来回返复进行。每次不少于20分钟,每日1~2次,7~10天为1疗程。可用于支气管炎的休止期,预防哮喘发作。
(三)埋藏疗法
选穴:掌1号(食指第一节指腹正中)
操作:①肾上腺组织穴位埋藏法:取猪、牛、马等肾上腺,去包膜切成高粱粒大小,在2—4℃冷藏7天,经高压消毒后低温保存备用。于选定穴位皮下,埋入备用的肾上腺素1小块,2周埋藏1次。②鸡内金埋藏:用热水泡软鸡内金,切成所需要的形状,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煮沸15—20分钟备用。亦可先高压灭菌,再用生理盐水泡胀,置入75%酒精中备用。③埋羊肠线: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或用1%的利多卡因),用三角针穿0号或1号铬制肠线在标定好的穴位上穿刺,并将羊肠线埋入皮下,或手术切开,置入穴位对应的皮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四)指针疗法
选穴:肺穴、合谷、咳喘点。
操作:让患者取坐位,手自然立放在桌面上。医者拇指指尖对准穴位,食指在对应的手掌侧。点按一松一弛,点按时患者有酸、麻胀感,两穴交替进行,每穴点按5分钟,每日点按2~3次。发作时重点,平时轻按。
(五)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定喘、列缺。
药物:胎盘组织液、0.1%肾上腺素溶液。
操作:取以上穴位,按常规肌肉注射方法。每穴注射胎盘组织液1~2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哮喘发作时,在定喘穴注入0.1%肾上腺素溶液0.1毫升。(定喘在第七颈椎旁开2寸处)
(六)推拿疗法
选穴:肺经、脾经、肾经、合谷。
操作:采取旋推或直推方法,向指尖方向直推肺、脾、肾三经,每经约推200次,自指尖向上直推100次。每穴掐按3~5次,多用补法。亦可配合掐合谷、外劳宫。
(七)按摩疗法
选穴:合谷、外劳宫、少商。
操作:合谷、外劳宫采取按揉法,操作时,医者用拇指和食指端,对准穴位和穴位对应的部位,先以拇指端按、揉20~30次。然后以拇指、食指对拿10~15次。少商采用掐揉法,操作时,以手拇指甲尖,对准病人手拇指甲根部少商穴处,先掐3~5次,后揉20~30次,揉动方向不拘。
【手穴治萃】
1.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200例灸,1985,(1)。——4
治疗方法:(1)取穴:鱼际穴。(2)刺法:每次针一侧,每日1次或每发作时针1次,左右鱼际穴交替使用。刺时针尖向掌心斜刺,深度5分左右,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转行针1次。针刺10次为一疗程或每发作时针刺。疗效:在200例中,基本痊愈37例,显效92例,有效者68例,总有效率98.5%。其中远期有疗效的(痊愈+显效)129例。
2.穴位割治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102例远期疗效观察/陈远存,何建猷/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10)。——627
采用穴位割治加埋线治疗本病102例。治疗方法:分别取掌1穴(食指第1节指腹正中,男左女右)和膻中穴,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纵切口1厘米,深达皮下,剪除部分皮下组织,闭合止血钳伸入切口达骨膜面,来回捣动数次加强刺激,然后埋入1号医用羊肠线两段;每段1~2厘米,包扎切口(必要时缝合一针,6天拆线)。治疗效果:经10年以后随访观察,临床治愈20例,显效34例,好转29例,无效12例,复发7例。
三、急性咽喉炎
【概述】急性咽喉炎,是急性咽炎和急性喉炎的并称。本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有接受烟酒、物理化学因子刺激,用声过度等病史,出现喉部干痒,声嘶或失音。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
【手穴治法】
(一)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少商、十宣。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直刺,用泻法约1分钟左右,留针15~20分钟,至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吞咽疼痛亦明显减轻时,将针取出,并放血3~5滴。
(二)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
操作:取双侧合谷穴,直刺0.5~0.8寸,采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可运针1~2次。
方法2:
选穴:中渚。
操作:用28号1~1.5寸粗毫针,进针稍向上斜刺,待得气后,运针30分钟。每日1次。对急性咽喉炎所致的咽痛有效。
(三)割治埋线疗法
选穴:鱼际。
操作:按穴位割治埋线疗法操作,埋入2~3厘米羊肠线一根。割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止血,用血管钳夹除少许皮下脂肪。术后严防感染,勤换药。
(四)艾灸疗法
选穴:咽喉点
操作:用艾条熏灸咽喉点,离穴位部皮肤一寸左右,点啄熏灸,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主治感受风寒引起的咽痛,呼吸困难,伴全身寒热者。
四、头痛
【概述】
头痛是许多疾病过程中常见的自觉症状。中医认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均可引起头痛。风、寒、暑、湿之邪外袭,清阳蒙蔽,或痰浊内生,瘀血阻滞;或肝气、肝阳上扰;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脱髓、失荣等为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产生头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颅内疾病和颅外疾病两大类。颅内病变如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寄生虫病;颅血管性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转移瘤等;颅脑损伤性疾病:脑震荡,脑外伤后遗症等。另外头痛性癫痫,腰穿及腰麻后引起的头痛等。颅内病变有额窦炎、上颌窦炎、牙病、耳病、颈部疾病、鼻咽部炎、眼部疾患等五官科疾病,三叉神经痛,以及全身感染、中毒、中暑、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等都可引起头痛。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中渚、后溪、太冲。
操作:手穴与体穴相配。头顶痛多为厥阴头痛、针太冲、百会;颞部头痛多为少阳头痛,针中渚、率谷;前额痛多为阳明头痛、针合谷、解溪;枕部疼痛针后溪、风池。手法以捻转为主,先用小幅度轻轻提插,找到针感后再作持续运针,根据头痛程度,可捻转5~10分钟,运针30分钟。
方法2:
选穴:列缺。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针头向肘部斜刺0.5~1寸,针感可向下传至拇指,向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分钟。至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可治疗偏正头痛。治疗时让患者活动颈部。
按语:列缺为头、项痛治疗要穴,可治疗头颈部疼痛、活动不便等。
方法3:
选穴:液门。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进针0.3~0.5寸,得气后采取重插轻提手法,使针感上传。
资料:据南京中医学院李美琪、胡葵报道,针刺液门穴治疗肝胆火盛的少阳头痛有效,共观察10例。
病例:王××,女,54岁。1989年11月13日来诊。主诉:头痛10余年。患者10年前因儿子车祸受刺激,引发头痛。呈阵发跳胀痛,时轻时重,经用中西药物,久治未愈。伴心烦、急躁,夜寐不实,口干,纳谷尚可,苔薄黄,脉弦细。属肝郁化火,循经上扰。用液门穴1次见效,针后当天只痛1次,先后共针4次,头痛消失。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全头痛点。
操作:按穴位注射疗法,对偏头痛采取缪刺法,左侧头痛取右侧合谷穴或全头痛点,右侧头痛取左侧。药物可选普鲁卡因、鲁米那等。亦可与普鲁卡因中加入维生素B12、维生素B1穴位注射。如系两侧头痛和全头痛,左、右手穴交替应用,将药分别注入,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三)七星针疗法
选穴:健理三针、手八邪、全头痛点。
操作:医者右手持七星针针柄,左手握住患者手指尖部,对准以上穴位部皮肤叩打,每分钟扣打100次左右,以穴位部皮肤不出血为度。每日扣打1次,10次为1疗程。可治疗气虚头痛、血虚头痛、和肾精不足所致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
(四)点穴疗法
选穴:合谷(双)、列缺(双)、前头点。
操作:使患者用温水洗双手后,平放在桌面上,医者用拇、食指端,分别点压以上穴位。点压时令患者闭目,身体放松,每穴点压半分钟左右,反复点压数次。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手穴治萃】
1.手掌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剧烈头痛/李忠良/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48
作者自1978年以来采用手掌穴位封闭治疗偏头痛9例,丛集头痛6例,三叉神经痛2例,共计17例。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缪刺理论,左侧头痛取右手掌,右侧头痛取左手掌,全头痛取左右手均可或双掌。封闭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2%普鲁卡因4毫升(先做过敏试验),用6号注射针头,从掌面距第4、5指间联合近心端2厘米处进针,针头与手掌呈45度角向近心端封闭,进针3厘米深,边进针边推药,将药液均匀地注入4.5掌骨间的软组织中。除局部有暂时性麻木外无其他不适,如一次不愈,可重复给药。作者认为,本疗法能立即止痛,解除患者的痛苦,治疗17例顽固性剧烈头痛,12例1次治愈,其余5例又分别经过2—5次重复封闭治疗后痊愈。
2.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头痛391例/王玉明/中国针灸、1992—(2)—20
资料:391例中男性107例,女284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达21年。阳明头痛(前头痛)93例,少阳头痛(偏头痛)113例,厥阴头痛(巅顶头痛)44例,太阳头痛(后头痛)81例,两个部位以上痛(含全头痛)60例。本组病例均经各种有关检查排除脑肿瘤、癫痫、脑损伤及五官科疾病。
方法:取四关穴(合谷双,太冲双),阳明头痛配印堂(或印堂透攒竹),少阳头痛配太阳(或太阳透率谷),厥阴头痛配百会,太阳头痛配风池(或透刺风池),全头痛则加刺印堂、风池;两个部位并发者,则同时针刺相应部位的配穴。针刺时,先用26号2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四周扩散或沿经传导,强度和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再选26号1~2.5寸毫针针刺配穴,得气后行捻转术,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或向周围扩散等针感。留针25分钟,其间用双手如上法循环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结果:痊愈:针治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并观察半年未复发者293例,占74.94%;显效:针治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能坚持正常工作,并观察半年未加重者67例,占17.14%;好转:针治后,头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消失,发作次数减少者23例,占5.88%;无效:针治后症状无变化者8例,占2.05%。总有效率为97.95。
五、呃逆(膈肌痉挛)
【概述】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俗称打呃。是因为膈肌突然受到冷饮、冷食、冷气或辛辣刺激而产生痉挛。亦可继发于消化道、心血管疾病过程中。中医认为本症为肺胃之气上冲咽喉。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昼夜不停,持续数天或数月,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故应积极治疗。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太渊。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避开桡动脉,用28或30号毫针直刺0.5寸,提插捻转3~5分钟。留针15~20分钟。
方法2:
选穴:呃逆点(又名中缝穴)。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进针,深近骨膜,反复捻转约1~2分钟,至呃逆停止后,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
按语:据《单穴治病选萃》、《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等资料介绍,针刺呃逆点,确实可起到很好疗效。主要对膈肌突然受到异常刺激而发生的呃逆效果较好。如久病重病过程中出现呃逆,往往预后不良。呃逆治疗也难以奏效。
(二)点穴疗法
选穴:少泽。
操作:医者用拇、食指捏住患者小指,拇指对准穴位。力量由轻到重。成人可用指甲顶玉,病人感到酸麻胀。每日数次,可作为发作期的辅助治疗或预防呃逆发作。
(三)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鱼际、少泽。
操作:常规穴位部皮肤消毒后,医者用拇指揉鱼际及少泽穴位处皮肤数次,使脉络显现,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用拇、食指轻轻挤压,放几滴血,用干棉球擦拭干净。
资料来源:据陈国献报道,指压和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呃逆效果较好。四川中医,1990—8—25
【手穴治萃】
五输穴平呃逆。病案举例:顾××,男,70岁,退休工人。呃逆5天,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呃逆频作,声高有力,胸闷不适胁肋作胀,夜寐难眠,纳食不香,大便干燥,解而不畅,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来弦细。证乃肝火犯胃,胃气不和,逆气上冲。拟法清肝和胃,理气畅中。取双太冲,双神门。太冲施以泻法,神门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首次针毕,呃逆大减,2次后呃逆停止,其它诸症亦随之而瘥。
按语:本例属肝火旺盛,胃失和降。故其治疗取足厥阴经输穴太冲清火泻肝,和胃理气。呃逆之症每每不能令人自制,致眠差心烦,取手少阴经输穴神门养心安神、平呃止逆。现代医学认为呃逆乃膈肌痉挛所致。根据经脉循行,心、肝二经皆通膈肌,二穴相伍,直达病所,解除隔肌之痉挛。(董自安江苏中医1992(3)—26)
六、胃痛
【概述】胃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症。胃痛的发生常因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情志刺激等因素引起。临床特点是胃脘部疼痛或伴有恶心,呕吐,泛酸,嘈杂,不思饮食,腹泻等。分别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相类似。
【手穴治法】
方法1:
选穴:中渚。
操作:取30号1.5毫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3~5分、捻动得气,再捻20余下,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揉闭针孔。
资料:据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孙明一副主任医师介绍,中渚穴能舒郁行气、临床治疗胃脘痛、胸闷、胁痛,牙痛,耳中痛,对症治疗每有卓效。轻者1次可解除痛苦,重者3~5次可愈。
病例:许××,女,48岁。1989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胃脘痛10余年。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和五更泄泻病史。现症:生气后后背与胃口相引作痛,纳少,头昏而胀,周身不适。诊见:神倦,面色苍白,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右兼弦)。即针中渚穴,得气后,捻动50下,留针20分钟,胃脘连背相引痛显著减轻。二诊,再针。3次痊愈。
方法2:
选穴:中魁。
操作:用28号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0.5寸,得气后行针30分钟,行针期间可用艾条熏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按语:此穴不仅治疗胃脘痛效果好,而且用针灸法可治食道癌。
(二)艾灸疗法
选穴:胃舒。
操作:点燃艾条,直接熏灸双手胃舒穴,每次20分钟,以患者穴位皮肤发红,灼痛尚能耐受为度。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手穴治萃】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灸治“胃舒”穴可治疗胃脘痛。“胃舒”穴在双手小指第一节指骨外侧中间处,灸治1~3次,即有止痛效果。灸治时,点燃艾条距该穴约3寸,如欠热感,可靠近一点,有灼热感,可移远一点。两侧各灸20分钟。如病程较长,或疼痛伴呕吐者,可配合针刺双侧足三里,各刺0.5寸深,留针15分钟。每天灸2次,3天为1疗程。治疗224例,男101例,女123例,年龄12—6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日,均为门诊病人,临床表现为胃部胀痛,食欲不振,辩证属于肝气犯胃60例,湿热郁蒸40例,脾胃虚寒44例,胃阴不足29例,瘀血阻络51例。均灸1疗程而痛除。
(向伯茂浙江中医杂志8∶(3)∶3741993)
七、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统称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内分泌机能紊乱,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溃疡好发于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等处。本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钝痛、灼痛或剧痛,呈周期性发作,常伴有嗳气、反酸,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胃小弯部溃疡的疼痛多发生在进食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疼痛多发生在进食前。胃溃疡的压痛点在上腹部正中或略偏于左侧,十二指肠溃疡多偏于右侧。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围。俗称“心口痛”,“心下痛”。病因有病邪犯肺、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寒。治疗上以“理气止痛”为主。遵《内经》六腑以通为用而施法。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胃肠点。
操作:患者伸掌,常规消毒后,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提插捻转3~5次,患者有沉、麻感为得气,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厚衣被、慎风寒。
方法2:
选穴:健理三针。
操作:患者伸掌,劳宫穴后1寸取1穴,左右旁开0.5寸是两穴,共3穴。直刺或针尖向上斜刺1寸。用补法,轻轻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二)灸治疗法
选穴:胃肠点。
操作:患者把手掌放在桌面上,手心向上,取艾条一根点燃,慢慢熏灸,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或取枣核大小艾炷3—5壮,直接灸或隔姜灸,每日1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吞酸,嘈杂。
(三)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胃肠点。
操作:选用胎盘组织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等1种药物。每次取2穴,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注药1毫升。隔日1次。
按语: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多发病,治疗上综合治疗效果才好。上述各种疗法都能使胃脘痛缓解,但要使溃疡治愈,尚须远期观察。治疗时,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采取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八、急性胃肠炎
【概述】
急性胃肠炎是由于饮食不洁或饮食失节造成,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发病急骤,腹泻可日达十余次或更多,便质稀薄或水样,少数可呈米汤样或洗肉水样。吐泻严重的可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并伴有发烧、头痛、烦渴等全身症状。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腹泻点。
操作:直刺0.3~0.5寸,进针后,顺时针方向轻轻搌动针柄,得气后留针10分钟。
方法2:
选穴:止泻三穴。
操作:用1寸毫针,直刺皮下,振颤针柄,并小幅度提插搌转,每穴半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3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瓜果及油腻之品。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腹泻点。
药物:黄连素。
操作: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进针后病人有麻胀感时注药1~2毫升。
(三)点压疗法
选穴:合谷、腹泻点、前头点。
操作:用拇指托起被点压的手,用食指或中指指尖点压。力量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为限。每分钟点压60~80次,每穴点压10~20分钟,每日2~3次。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点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油腻。
九、胃肠神经官能症
【概述】胃肠神经官能症为一全身性疾病,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失调,主要为胃肠分泌与运动功能紊乱。在消化道钡剂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多见于壮年与中年,女性多于男性,症状轻重不一,病程多经年累月。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胃舒(双)。
操作:患者取坐位,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28~30长短毫针,直刺0.3寸,病人可有麻、胀、痛感觉。留针10分钟。留针期间可用艾条灸针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2:
选穴:胃肠点
操作:直刺进针0.3~0.5寸,进针后轻轻搌动针柄,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期间休息3~5天。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油腻。
(二)艾灸疗法
选穴:胃舒。
操作:用艾绒制成黄豆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灸胃舒穴3~5壮,或隔姜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手针疗法
选穴:合谷、后溪、胃肠点。
操作:用拇指点压,每穴10~20分钟。每日点按1~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品。饮食后一小时内不要按压治疗。
十、慢性腹泻
【概述】慢性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小肠、结肠、直肠性腹泻、痛在脐周、便后不缓解,便质稀薄,一般为小肠性腹泻;如腹痛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便质呈粘液或带有脓血的,一般为结肠性腹泻;如伴有里急后重的,一般属于乙状结肠或直肠的病变。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腹泻点(双)。
操作:患者取双手放于桌面上,医者用右手拇指轻轻掐压患者手背第三、四指掌关节之间,以显示骨间隙,常规皮肤消毒,直刺0.3~0.5寸。提插捻转,寻针感麻、酸至指尖,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方法2:
选穴:大肠点。
操作:患者伸掌,手指掌面,食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上,找准针刺点,垂直刺入约0.2~0.5寸,可根据引起的原因,病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分别施以强、中、弱刺激,留针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腹泻点(双)。
操作:取胎盘组织液2毫升,用注射器吸入,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对准穴位进针,每穴注药1毫升,隔日1次,7次为1疗程,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泻泄。如大便带有脓血,里急后重,可穴位注射黄连素或庆大霉素,方法同前。
(三)艾灸疗法
选穴:合谷、大肠点。
操作:用艾条熏灸,每穴熏灸20分钟,每日1次。亦可用艾炷直接灸3—5壮。主治虚寒性腹泻。对肾阳衰微,命门火衰所致的腹泻,可加灸肾穴(夜尿点)。
(四)点穴疗法
选穴:合谷,腹泻点。
操作:要求患者自然放松,先把被点压的穴位部皮肤搓热,并嘱患者喝杯热水,在穴位上少涂一点护肤油或按摩乳,开始要轻,以后逐渐加压,每日1次。如系肝气乘脾所致的腹痛泻泄,可加按压肝穴,以柔肝健脾。
十一、晕厥
【概述】
晕厥产生的原因多为急性一过性脑缺氧。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也可由神经、血糖低等因素所致。属于祖国医学“厥证”范围。其机理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异,气血运行失常造成。
【手穴治法】
(一)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劳宫、涌泉。
操作: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浅刺劳宫、涌泉穴,放血少许。
资料:据张忠仁氏介绍劳宫、涌泉穴放血治疗晕厥效果甚好。(江西中医药:1991,(4)—56)
病例:徐某某、女,42岁。1986年3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上班时,突然昏倒于地,面色苍白,双眼紧闭,脉沉细无力,血压10.6/7.4KPa,心率51次/分。余急用三棱针速刺劳宫、涌泉放血少许,少顷,患者清醒,面色随之见红润,血压回升至13.3/9.0Kpa,谈吐正常,再授开水调服50%葡萄糖水40毫升,给患者饮服,稍息片刻,诸症尽除。
(二)指针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拇指放在合谷穴上,食指、中指放在掌内与合谷穴相对处,上下手指同时按压合谷穴,一压一放,不断进行,直至病人神志清醒为止。
资料:摘《单穴治病选萃》。据肖继方介绍:用指按压合谷治疗晕针多例,均可使患者在数分钟内神志清醒。
病例:某某、男,46岁。1984年2月4日晚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当时一时无法找到药物,在紧急情况下。即给予指压合谷穴(双侧),一压一放,约3分钟左右病人神志即清醒。
按语: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据近代名医张山雷指出:“水沟、合谷穴之针刺,以回知觉。”《疮科纲要》亦指出:“猝厥暴死不知人,皆能应手出声,立刻清醒”。由此,用之有效。
(三)针刺疗法
选穴:中冲。
操作:用粗短毫针,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0.3~0.5寸深,提插捻转。不留针,并配合针刺人中,以苏醒神志。
按语:晕厥是一种因脑部发生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而突然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病人会突然晕倒,由于头部缺血,在抢救现场,须先使病员平卧,取低头位,再针刺,按压,针刺、按压均取强刺激。
十二、偏瘫
【概述】凡同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减退或消失称偏瘫,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结果。从大脑皮层运动区直到颈髓5一侧锥体束损害,均可能出现偏瘫。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炎、脑外伤等,以脑血管意外的偏瘫为常见。对此,中医根据病情的轻重,病变的深浅分为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瘫痪特点,除一侧肢体随意运动减退或消失外,腱反射亢进,肌腱张力增高,语言障碍等。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中渚。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取双侧中渚穴,针尖略向上斜刺,得气后,双手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加强刺激,使针感上传。每日或隔日1次,2~3周为1疗程。
按语: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与厥阴心包相表里,能开窍,醒神,宣导三焦气机。
方法2:
选穴:合谷。
操作:直到0.8寸,得气后,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可用电针仪通电,以增强疗效。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
药物: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可选用75%复方当归注射液,出血性偏瘫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
操作:常规消毒后,按穴位注射法,每穴注药0.5~1毫升。
(三)点刺放血疗法
操作:术者左手拇,食、中三指捏起少商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半分,并立即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放血0.5毫升左右,同时拍打麻木的肢体。每日放血1次。
【手穴治萃】
单穴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对中风后遗症上肢或指端麻木,取“少商”穴。术者左手拇、食、中三指捏起少商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半分,并立即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放血0.5毫升左右,同时拍打麻木的肢体。
疗效:单用该穴刺血治疗中风上肢麻木或指端麻木患者50例,每日点刺放血1次,轻者3次即愈,重症7次见效,总有效率为85%。
按:依“病在脏者取之井”之理,以三棱针点刺少商放血,具有通经气,理气血,泄肺热,通窍络,苏厥逆,利咽喉,消肿痛之功,对中风后肢体麻木有较好疗效。(李忠仁江苏中医1992∶(6)—22)
十三、雷诺病
【概述】雷诺病(Raynauddisease)又称二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本病少见,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
本病的病因中医认为多因气血亏虚,经脉失养或寒邪客于经脉,脉络失调所致,属于“脉痹”范畴。西医对此病的病因认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血液循环中肾上腺素含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有关。也有人认为和内分泌与遗传因素有关。因常观察到妇女月经期加重和有家族史等现象。
本病起病缓慢,发作时手指肤色先变白,继而发紫,约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皮肤转红并有烧灼、刺痛感,两手手指多呈对称性,多先从指尖开始,其后波及整个手指,其中以小指和无名指最先最多受累。长期发作可致皮肤萎缩、增厚、溃疡、甚至指端坏疽。
【手穴治法】
(一)激光治疗法
选穴:十二经“井”穴。
操作:患者取合适体位,用温水洗净双手,选用小功率气体激光器,采取直接照射法。接通电源,激光管点燃后,再调整电流至激光管最佳工作电流量,使激光管发光稳定。把手伸开,对准穴位,距离穴位部皮肤30厘米,照射功率8~10毫瓦。每次照射5~10分钟,每日照射1次,10天为1疗程。
(二)针刺疗法
选穴:合谷、阳池、八风、八邪。
操作:针刺时上肢可配合外关,曲池、下肢配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4~5个穴,每日或隔日1次。
(三)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八邪、八风。
药物: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
操作: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每次取2~3穴,每次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1次。
【手穴治萃】
氦—氖激光治疗雷诺氏症40例。男14例,女26例。病程7天~5年。上肢患病34例,下肢患病6例。
治疗方法:取十二经穴中患指上的井穴。如小指取少冲,无名指取关冲等。治疗:氦—氖激光直接照射穴位,功率8MW,波长6328A。每日1次,每穴10分钟,1月为1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痊愈26例,占65%,为症状消失,甲皱微循环正常。显效10例,占25%,为症状基本消失,甲皱微循环明显好转。好转4例,占10%,为症状减轻,甲皱微循环检查较前好转。(孙旗立等中国针灸,(1):25,1992)
十四、汗证
【概述】汗证是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多由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固表敛汗为法。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合谷、复溜。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寻觅针感,可根据自汗、盗汗或汗不出等不同症型,采取补、泻不同手法。
资料:据王侃报道:针刺合谷、复溜穴治疗汗证,两穴相配,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对汗液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先补合谷,后泻复溜可发汗;先泻合谷,后补复溜可止汗。针合谷、复溜对汗液有影响,并会产生性质不同的临床结果。即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在同一穴位上,能使无汗、多汗的病理状态趋于正常,进而说明针刺采用不同手法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实质可能是通过针刺手法来激发经气功能,调动机体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低下的机能旺盛起来,使过亢的机能恢复正常。但临床上必须把有汗、无汗,虚证、实证,采用补法还是泻汗运用好,做到辨证准确,应用得当,才是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针刺治疗汗证的体会/王侃/中医杂志——1985,(3),—48)
(二)点穴疗法
选穴:合谷、板门、退热点。
操作:取以上穴位,医者左手握住患者手指尖部,右手拇指点按每穴3—5下。然后根据虚证,实证分别采取补泻手法。补法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泻法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每穴按压旋转100次,每天进行治疗1次。10~14天为1疗程。
十五、遗精
【概述】
遗精是男子常发生的生理现象。一般十五六岁已进入青春期,有时出现溢精和泻精,如次数过多,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酸软,盗汗,小便前后有白色分泌物,就应考虑属于病态。本病分为:梦遗和滑精。梦遗是因作梦性交而射精,多属实火,故有头昏,耳鸣,健忘,小便短赤,精神不振等症状;滑精是无梦而精液不自主地流出来,多因精关不固,日久则见腰酸腿软,疲乏无力,心悸,食欲不振,下元虚冷,甚则出现阳萎不举。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后溪。
操作:患者轻握拳,在手掌尺缘掌横纹头进针0.5~0.8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点穴疗法
选穴:夜尿点、阳池。
操作:用拇指指尖点压,一日数次。注意排除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本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
(三)艾灸疗法
选穴:全息腰。
操作:用艾绒制成麦粒大小的艾炷,每次直接灸5~7壮,每日1次、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戒烟酒。
【手穴治萃】
列缺穴埋针治疗遗精6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7岁;病程最轻3个月,最长4年。其中有梦而遗者56例,无梦而遗者9例;未婚者39例,已婚者26例。查体均未发现生殖系器质性病变。患者遗精次数3~5天1次甚者每晚必遗。并多伴有头晕、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
治疗方法:取单侧列缺穴(两手交叉食指指端)。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1寸不锈钢针,逆经脉循行方向平刺入穴位,以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度。令患者取不同姿式活动无影响时,以胶布固定。每周埋针3次,左右交替进行,留针12—18小时,一般多于晚6~7时埋针,至次日8~12时取下。每天睡前在胶布上按压数次,以加强针感。
治疗结果:痊愈:伴随症状消除,遗精停止或遗精次数减少至每月3次以下者59例;有效:伴随症状基本消除,遗精次数减少但未达到每月3次以下者6例,其治愈率为90.7%,有效率为100%。
认为列缺穴归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经脉,经脉起于肾下精宫,上循阴器。故通过埋针列缺穴来通调经脉,治疗遗精。(刘喆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7.33:1992)
十六、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周期性发冷、发热性传染病,其媒介为蚊子叮咬引起,俗称“打摆子”。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疟疾的典型症状:先发冷,后发热,最后汗出热退。发冷可全身寒战,发热可全身发烫,面红耳赤,高热可达40度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症。
疟疾的结果是贫血,肝、脾肿大,多脏器血栓栓塞。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疟门。
操作:患者取坐位,手掌放在桌面或双膝上,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直刺进针。进针约1寸深。施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在疟发前,或发作时效果好,发作后亦可。
资料:针刺疟门穴治疟疾/方选书/四川中医,1985—(10)—46。据报道,治疗58例,效果满意。
方法2:
选穴:鱼际、合谷。
操作:选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皮肤。患者取立掌位,针尖可从合谷向鱼际透刺,亦可由鱼际刺向合谷。得气后留针30分钟。
(二)电针疗法
选穴:疟门。
操作:患者取坐,卧位,伸掌。采取直流电疗对置法,将两个2厘米的电极片,阳极置于穴位,阴极置于手掌与穴位相对应的部位,勿使两电极接触、电流强度6~10毫安,每次治疗15~25分钟,每日1次。2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