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手穴手纹诊治-->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近视眼
【概述】
近视眼发病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有人统计约占50%以上。近视眼又分为假近视,真近视。中医认为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治疗上应补益肝肾为主。
【手穴治法】
(一)艾灸法
选穴:劳宫。
操作:患者采取站位,坐位均可,用鼻自然呼吸,舌抵上腭,排除杂念,艾灸劳宫穴7~10分钟,至皮肤发红。5~7天为1疗程,间隔3~5天进行第二疗程,一般需要4个疗程。
资料:据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三中学校医室李爱琴报道,治疗假性近视138例,真性近视130例,经艾灸劳宫穴假性近视痊愈30例,显放7例,有效101例;真性近视痊愈13例,好转16例,有效89例。
按语: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素间·五脏生成》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故灸此穴,可以促进肝的功能,从而提高视力。
(二)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眼点。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用1寸毫针,直刺0.3~0.6寸,轻轻提插捻转,寻针感,患者酸、麻为主。针刺半分钟左右,一般不留针。每日1次。
方法2:
选穴:二明。
操作:取1寸毫针,针尖沿食指,小指第1关节横纹斜刺0.3~0.5寸。针感局部及手指麻木。每日1次。不留针。
(三)指针疗法
选穴:二间、三间、退热点、二明。
操作:医者用拇指或食指尖对准以上穴位,按压3~5次后,轻轻的沿逆时针方向转动50—100次,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0~100次。
【手穴治萃】
针刺提高甲亢性突眼症视力的临床观察。用同一针刺方法对15例突眼症作了针刺即时对视力的影响,针刺前后视力变化等进行了临床观察。取穴:合谷,上天柱风池,瞳子,攒竹。针刺合谷时,针尖略斜向腕部,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以加强针刺感应。眼部穴位沿皮刺。每周2次,两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疗效观察:(1)针刺即刻的视力变化:针刺即刻视力能提高1排眼为160眼次;提高2排眼为64眼次;提高3排眼为30眼次;提高4排眼为4眼次。视力恢复1.5眼为46眼次。针刺即刻提高视力的总有效率为67.6%。(2)针刺前后(3个疗程)视力对照:15例患者(30眼)的视力有明显改善。视力提高1排眼计6眼;提高2排眼计8眼;提高3排眼计9眼。提高4排眼计4眼。90%眼的视力都有改善。(吴泽森等,江苏中医杂志—1986,(1),—28)
腕踝针治疗近视眼151例。治疗方法:上1点(在手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凹陷处),双眼近视选双侧。按常规操作,进针一般不痛,如痛应将针退至皮下表浅部位,再重新进针。留针1小时,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后可行第二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治疗结果:痊愈17只眼(5.7%);显效97只眼(32.4%);进步139只眼(46.5%),无效46只眼(15.4%),总有效率为84.6%。中医认为“近视乃少火”,阳不足,阴有余。手少阴经支脉上系于目系。故取手少阴经的络穴——通里附近浅刺皮部,可以针对这一条经脉进行调整,振奋阳气。腕踝针不求针感,是极轻微刺激方法,是较理想的补法。(江祥上海针灸杂志1987,(4),—11)
二、麦粒肿
【概述】
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在睑缘毛囊皮脂腺的称外麦粒肿,发生在脸板腺的称内麦粒肿。发病早期,眼睑局部红肿、疼痛,有硬节和触痛,数天后出现黄色脓点,破溃排脓后可自愈。中医认为,风热挟肝火上攻所致,治疗上以清肝泻火,解毒为法。
【手穴治法】
(一)艾灸疗法
选穴:后溪。
操作:用艾绒捏成麦粒大的艾柱,病在左侧灸右后溪,在右眼灸左侧后溪。先在穴位上添少许凡士林油以粘住艾炷,然后点燃,行直接灸。待艾炷烧为灰烬,再加灸1炷,2炷,连续灸至3壮。
资料:据广江省东莞市卫生学校李史光介绍,近30年来用灸治后溪穴治疗麦粒肿50例,效果甚好。轻者只灸1次治愈;重者施灸2次后可根治。一般在施灸后第1天,如未成脓的麦粒肿可自行消退,不会再成脓;如已成脓在施灸后第2天开始溃脓,3天后把浓排净,局部不留疤痕。
病例:李某某,男,32岁。1986年7月21日就诊。诊断:右眼上眼睑麦粒肿。主诉:屡患麦粒肿,左右两眼上下眼睑轮流发作。每次发作都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注射青霉素,外敷四环素眼膏,内服中药等治疗,也需7~10天方能治好。这次发作初起时右眼睑感痒,继则眼涩难睁,3天后局部红肿加重,肿块突起而刺痛,并伴寒热、头痛、口渴、便秘等全身症状。检查:右眼上睑红肿,胀痛,结膜充血,上睑外眦部有硬块及脓头,舌苔黄,脉洪数。治疗经过:取患者左手后溪穴,直接灸3壮,第2天即溃脓,前后4天,诸症消失而愈。事隔6个月后,又左下眼睑痒、红肿,即行第2次施灸,按上法取右后溪空,直接灸3壮,诸症消失,至今已22年,自此未再复发。
按语: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温灸后溪穴、可补虚泻实。麦粒肿为眼料常见病,多为热毒蕴伏,余邪未清,故常反复发作。灸治后溪穴确实有良效。考虑其作用为通过灸治起到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在正气强盛的作用下,使蕴伏的热毒得以驱除。
(二)针灸疗法
方法1:
选穴:大骨空
操作:取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大骨空穴,用火点燃施灸,共灸3壮。或针上加灸。即用1~1.5寸毫针,直刺进针0.8寸左右,提插捻转,得气后用艾条灸针身,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3次可愈。
方法2:
选穴:二明。
操作;针尖沿食指和小指第一关节横纹,斜刺3~5分,针感局部或手指麻木。一般不留针,每日1次,一周为1疗程。亦可配合艾条灸。
资料:据《红医针疗法》介绍:针二明穴可治疗各种眼疾。
【手穴治萃】
1.艾灸后溪穴可治麦粒肿。取穴方法:握拳,掌心向上,在第五掌骨指关节后尺侧。施灸方法:用艾绒捏成麦粒大的艾柱,取左灸右,取右灸左之法,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烧为灰烬,再加1炷,2炷,连续至3炷为止。(李史光新中医1985,(1)—31)
2.穴位敷药加缚扎中指治疗早期麦粒肿。本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其中外麦粒肿18例,内麦粒肿7例,均无脓点出现。治疗方法:(1)中指缚扎法:用细线一根,将患眼同侧中指第二指节中部缠绕1~4圈,松紧适当,6~8小时后松绑。缚扎中指的时间,距发病的时间越早越好。若次日尚未痊愈者,可再按以上法扎之。(2)穴位敷贴法:以生南星50克,生地黄50克,共捣烂成膏状。取药少许制成厚约0.2厘米,宽约1.5厘米大的圆形药饼,敷贴于患侧太阳穴上,盖上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4次。多数在敷药半小时后,自感敷药处皮肤发痒,此为正常现象。经上方治疗3日,痊愈5例。治愈最短时间为10小时。(莫文丹广西中医药1986,9(2),—18)
三、慢性鼻炎
【概述】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慢性充血、肿胀,并可发展为鼻腔粘膜和鼻甲骨的肥厚。慢性鼻炎常由于急性鼻炎的反复发作,或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所引起。临床症状主要为鼻塞、流涕,鼻涕可为粘液性或脓性。可伴有头痛,头晕及嗅觉减退等症状。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
操作:取1.5寸毫针、患者手放于桌面或两膝上,取坐位,自然放松。针刺根据患者体质强弱,采取中、强、弱不同刺激。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隔日或每日1次。
方法2:
选穴;人中。
操作:患者仰掌,医者用拇、食指夹住患者中指,取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0.1~0.2寸,针感以局部疼痛为主。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
药物:复合维生素B
操作:按穴位注射疗法常规操作,进针后待患者感到酸麻胀后,穴位注射0.2~0.5毫升维生素B,每日或隔日1次。
按语:慢性鼻炎属于祖国医学“鼻渊”、“脑漏”范畴。针灸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实践也证明合谷穴确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配合迎香穴,疗效会更高。合谷穴为大肠经穴,可疏调阳明经气,因手阳明经脉循鼻旁而又与肺相表里,肺开窍于鼻,因此针刺合谷可治疗鼻炎。
【手穴治萃】
针刺合谷穴抑制鼻粘膜分泌功能的临床观察。临床发现针刺合谷穴有明显抑制鼻粘膜分泌作用,作者为进一步证明此种作用,将8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刺左合谷穴27例;单刺右合谷穴26例;刺双合谷穴27例。针刺手法视患者鼻粘膜水肿程度(经鼻镜检查)及体质强弱,分别给予强、中度刺激。治疗结果:以针刺后10分钟内鼻粘膜水肿消退,鼻塞缓解,流涕停止,通气改善者为有效;超过10分钟仍有鼻粘膜水肿、流涕、鼻塞等分泌亢进者为无效。在80例中,有效78例,无效2例。表明针刺合谷穴抑制鼻粘膜水肿,抑制其分泌功能的效果是可靠的。亦证明单刺一侧合谷穴与刺双侧合谷穴其抑制分泌功能的作用无异,提示在临床治疗中任选一合谷穴即可。不必同刺双侧穴位。临床可治疗过敏性鼻炎。(张吉顺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5)、—306)
四、鼻衄
【概述】鼻衄是指鼻出血,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血液病、高热、炎症、代偿性月经过多,服抗凝剂过量及鼻中隔偏等。轻着点滴而出,重者血流如注,出血过多可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等表现。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少商。
操作:用毫针直刺0.1~0.3寸。用泻法刺激。不留针。用于热邪亢盛所致的鼻衄。
方法2:
选穴:鼻出血点。
操作:针沿第一、二掌骨间横刺1.5寸~2寸。针感麻酸至拇、食指尖。
资料: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院介绍:鼻出血点治鼻衄效果较好。
方法3:
选穴:合谷
操作:取对侧合谷穴,先用拇指尖切患者虎口处,有酸麻感明显处,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行针20分钟。并用干棉球或干棉球上少醮肾上腺素塞鼻孔。
(二)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少商、商阳。
操作:先从上臂内侧往少商、商阳穴处推按,令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点刺少商、商阳穴约0.1寸左右,出针后立即在针孔两旁挤压,挤出3~4滴血。
(三)手针疗法
选穴:少商、合谷。
操作:少商用切法,合谷用捏法。少商切压按切压少商法。切压10分钟。捏合谷,捏1分钟松半分钟。如外伤出血不止时,用两手拇食二指同时对捏昆仑,太溪。
资料:据《指针疗法》一书介绍,切压合谷、少商穴治鼻衄甚验。
五、口腔炎
【概述】
口腔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某种维生素缺乏以及口腔内毒素感染引起。病变在口腔内膜发生点片状溃疡。饮食、渴水,语言时发生疼痛。
【手穴治法】
针刺方法
方法1:
选穴:劳宫(双)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向手背方向直刺0.5~0.8寸,以针下满实,不涩不滞为度。留针30~60分钟,针下松滑为准。左右同刺。
资料:据山西省汾阳县张维劲医师介绍:其随父学医,运用劳宫穴治愈口舌生疮,鹅掌风不胜枚举。新病、实证多1~2次即愈,久病慢性病一般3~5次可愈。附1例。
董某,42岁。1987年4月8日就诊。患口疮已4年。现症:满口疼痛,舌淡尖绛。助颊内淡红,间有脱皮溃疡数处,小便清长,大便干稀交作,饮食欠佳,脉沉微数。处方:双劳宫穴。针后次日即愈强半,效不更方,再刺双劳宫穴,兼服知柏地黄汤2剂加肉桂9克,以善其后,从此痊愈未犯。
方法2:
选穴:内阳池。
操作:直刺0.3~0.5寸,得气后捻转数次。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用艾条灸10~20分钟。每日1次,每3次为1疗程。
六、下颌关节脱臼
【概述】
下颌关节脱臼是由下合关节韧带松弛所致,造成下颌韧带松弛的原因有下合关节炎,下颌周围组织结缔增生,常与风湿因素有关。脱臼后病人语言,咀嚼功能障碍。
【手穴治法】
选穴;合谷。
操作:常规消毒后,直刺0.8寸左右,针感较强时,令患者大声咳嗽帮助复位。
资料:据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郑祥华副教授介绍;采用针刺合谷穴治疗8例下颌关节脱臼患者,采用上法其中7例1次立愈,1例年老体弱患者针刺1次后显效,仍感下颌关节活动障碍不适,次日再针1次而愈。举1例。
病例;张某,女,47岁。1968年8月11日,就诊。诊断:下颌关节急性脱臼。患者经针刺合谷穴下颌关节脱臼复位后诉说:昨天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喷嚏、至昨晚深夜时分,因连续猛力打喷嚏数声,下颌随即脱垂,不能回复,用手捧托下颌,彻夜未眠,至清晨即来求治。当即给予针刺左手合谷穴。治疗方法:当进针得气后,针感较强时,即令患者准备作大声咳嗽动作,在叫患者作大声咳嗽动作的一瞬间,迅速将针用力捻转,用突然强刺激手法,此时患者因受到突然的强刺激,自然由于难忍而猛然张口发出“呀”的一声,患者下颌向下猛力扩张牵拉,下颌关节即能随合口而自动复位。
按语;针刺合谷穴治疗下合关节脱臼,得气后针感不强时不应令患者作“咳”动作及急于行强力捻转泻法,否则针感不强,患者因感受刺激不大而作“呀”声张口不大,下颌向下扩张牵拉位置不大,仍不能达到复位效果。
七、牙痛
【概述】
牙痛是口腔科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生的原因较多,如龋齿,牙周炎,冠周炎等都可引起牙痛。中医认为牙痛有虫蛀,或胃经火上扰所致。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或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0.5~1寸。得气后提插捻转,用泻法。并令患者做吸气(用牙缝抽气)动作,痛止后行针15分钟。左侧牙痛取右侧合谷,右侧牙痛取左侧合谷,一般一针见效。
资料:①据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科李美琪介绍,用合谷穴治牙痛,牙痛即止。
病例:李某某,女,47岁。因咀嚼不慎而致左下第4牙齿裂开,疼痛剧烈,服止痛片也不止痛,无法进食。去口腔科门诊,因对普鲁卡因过敏,不能用,故针刺双合谷,在行拔牙时很顺利。
②据河北中医学院陈若昆主任医师介绍:针刺合谷穴治牙痛数百例,无不应手而效。针刺合谷提插捻转时令患者做抽吸动作,让冷空气从牙缝中吸入,一般针刺对侧合谷1穴即可。
方法2:
选穴:三间。
操作:患者半握拳立于桌面或立放于伏兔穴部位。直刺0.8~1.2寸,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至疼痛消失。
资料:《针灸临证集验》孙学全介绍。
病例:潘某某,女,37岁,教师。左侧下第2磨牙龋齿痛3天。受冷热刺激后则痛剧,按上法针三间1次痛止,1年后随访未复发。
方法3:
选穴:牙痛点。
操作:28号或30号毫针,直刺0.5寸~1寸。针感掌心酸胀。
方法4:
选穴:上合谷。
操作:用30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沿第二掌骨掌侧向中指方向,斜刺1.5~2寸。得气后即可出针。得气时手掌及上肢有酸、麻,胀感,甚至可放散至面颊部。
(二)艾灸法(针刺加灸)
选穴;合谷、牙痛点。
操作:①艾炷灸:用艾绒团成枣核大小的艾炷,置放于穴位,直接灸3~5壮。②针刺加灸,针刺如上法,留针时加艾条灸10~15分钟。
(三)指针疗法
选穴:合谷、牙痛点。
操作:用拇指指尖对准穴位掐压1~2分钟,病人有酸胀痛感。左侧牙痛压右侧合谷穴,右侧牙痛压左侧合谷穴。按语:牙痛多属阳明之火上扰,故治牙痛多取阳明经俞穴。合谷、三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三间,合谷能疏风清热。合谷且为四大要穴之一,能治面口一些疾患。
(四)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用5毫升1次性注射器,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取双合谷,每穴注射维生素B1100毫克。
资料:据郭同经《穴位注射疗法》一书介绍,用此方治疗牙痛66例,均可立即止痛。其中12例止痛后数小时或次日复发,再行穴注,仍可立即止痛。
【手穴治萃】
据冯儒氏报道:手陷谷穴治疗牙痛、落枕效果良好。手陷谷穴在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后的掌骨间,二、三掌骨小头后方陷中,握拳取之,同手针落枕穴部位。
操作:左侧牙痛取左手,右侧牙痛取右手,常规消毒,取1寸毫针,针尖向腕斜刺入穴位,进针3~5分,针刺手法用重提轻插,配合吸气时进针,呼气时提针的手法,留针10~20分钟,中间行针1次,牙痛消失或减轻后出针,每日1次,一般1次后即愈。
治疗结果;用此法治疗牙痛2千余例,一次痊愈1200例,二次痊愈1026例,总治愈率为94.1%。(河南中医1992.12(2)—89)
八、落枕
【概述】
落枕多数是由睡觉时头部姿势不适当,局部受寒或轻度扫伤引起。临床多表现早晨起床后感到一侧颈部牵强、酸痛和转动不灵,有时酸痛可扩散到肩部或背部,局部有压痛。轻者3~5天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本症可能由颈部枢椎脱位、骨缝开错,或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扭拉伤,继发于颈、肩、背部肌肉痉挛所致。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偏历。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毫针,合谷穴直刺1~1.5寸,偏历穴向肘部斜刺1~1.5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并嘱患者前后左右活动颈部。
病例:霍某,男,26岁。自晨起左侧颈部活动受限、俯仰、转侧不能,疼痛放射肩部,颈项部有明显压痛。辩证为风邪外束,脉络失和,刺以原络穴。针刺左合谷、偏历。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活动颈部,以松弛颈部肌肉,约10分钟即感舒适,疼痛十去其八,留针20分钟,疼痛消失,活动如常。
来源:董自安/江苏中医11—1992,(3)—26
方法2:
选穴:后溪穴。
操作:在后溪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直刺0.8寸左右,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3分钟,同时令患者做左右摇头动作,待患者自觉颈项转动轻松,疼痛有所减轻或直至消失时,徐徐退针,不按针孔。
病例:肖某某,男,37岁。1984年12月8日就诊。诊断:落枕。自述前日晨起时即觉颈部酸痛,不能转侧,疼痛放射至右侧背部,头颈向左侧倾斜,经服中西药及外贴伤湿止痛膏未效。遂取一侧后溪穴,向掌心方向直刺1寸深,用泻法捻转行针,并令其左右摇动颈部。针3分钟,疼痛消失,颈部活动自如。
来源:《单穴治病选萃》载:杨富华主治医师治疗落针168例,1次治愈124例,2次治愈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一般针刺一侧后溪穴1~2次,即可获效。
按语: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之三阴三阳经均经颈部,故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有良效。
方法3:
选穴:外劳宫。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寸毫针,对准穴位,直刺0.8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并令患者活动颈部。留针10~20分钟。
按语:外劳宫属经外奇穴,与劳宫穴相对,针刺外劳宫可柔筋缓急,故可治疗落枕。
方法4:
选穴:落扰穴。
操作:斜刺,针0.5~1寸,强刺激,上下提插、捻转,并嘱患者颈部左右摇摆,针10分钟。感受风寒者可温针加灸。按语:落枕穴为经外奇穴,可调气行血,针之主治落枕,兼治手臂痛,胃痛。
(二)指针疗法
选穴:阳溪穴。
操作:术者以左手抬住患者手腕下部,以右手拇指指尖掐压患者阳溪穴。两手交替进行,以有明显酸、麻、胀感为度。受掐压时活动颈部,待颈部活动受限缓解,项部疼痛明显减轻,能灵活转动时术者止掐。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按语:阳溪穴是手阳明经输穴,该经上颈贯颊。项颈之病为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又,桡神经分支亦经过该穴,故掐压时感应很强,治落枕有效。
(三)按摩疗法
选穴:落枕穴。
操作:(1)术前准备:患者取坐位,自然舒适地伸出手臂,不要牵强、紧张。术者取患侧无名指与小指之间落枕穴。(2)手法:术者用拇指螺纹面的外侧,按于穴位揉动;其他四指扶住患者手掌,嘱患者有酸麻反应,立即配合摆头转颈等动作。一般按揉1~2分钟。
(四)七星针疗法
选穴:虎口(合谷穴处)、鱼际。
操作:叩刺以上穴位皮肤,以红润不出血为度,并循经上叩至腕、肘部。即30~50次。叩刺法结束后,局部用热毛巾热敷或拔火罐,则效果更佳。并配合推拿颈部。
(五)电针疗法
选穴:后溪穴。
操作:两手握拳选穴,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直刺0.3~0.4寸,行强刺激,随后用G6805,或626等其它的电针仪,接通脉冲电流,频率40~50次1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10~20分钟。
资料:《单穴治病选萃》载马辉明自1981~1983年在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期间,单用后溪穴治疗落枕215例。其中男123例,女92例,年龄30岁以内31例,31~45岁63例,45~60岁85例,61岁以上36例。电针治疗1次愈者173人,2次治愈38人,3次治疗好转14人。
按语:后溪穴为小肠经输穴,五俞配五行中属木,木气通于肝,肝主筋,故治疗后溪穴有较好的缓解肌肉、筋脉痉挛。又因后溪穴通督脉,督脉经颈项入脑,故可治落枕。
【手穴治萃】
(一)指针阳溪穴治落枕
术者以左手抬住患者手腕下部、以右手拇指尖掐压患者阳溪穴。两手交替进行,以有明显酸、麻、胀感为度。受掐压时活动颈部,待颈部活动受限缓解,项部疼痛明显减轻,能灵活转动时术者止掐。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笔者用于临床,每每见效。
阳溪穴是手阳明经上穴位,该经上颈贯颊。项颈之病为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又,桡神经分支亦经过该穴,故掐压时感应很强,治落枕有效。(王远华浙江中医杂志1993(8)—374)
(二)原络穴治落枕
霍某,男26岁。自晨起左侧颈项活动受限,俯仰转侧不能,疼痛放射肩部,颈项部有压痛。证乃风邪外束,脉络失和。针刺左合谷、偏历,得气后行针施以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头项前后左右活动,以松弛颈项部肌肉,约10分钟即感舒适,疼痛十去其八。留针20分钟,疼痛消失,活动如常。(董自安江苏中医1992(3)—26)
九、耳痛
【概述】
耳痛分耳内或耳周疼痛。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耳痛系耳部疾患所致,如耳廓外伤,外耳道疖、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中耳乳突炎。继发性耳痛发生于邻近或远隔器官的疾病,如扁桃体炎,颞颌关节炎等口腔科疾病。
【手穴治法】
选穴:中渚。
操作:取30号1.5寸毫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3~5分,捻动得气,再捻20余下,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3次为1疗程。
据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孙明一副主任医师介绍,针刺中诸穴可治疗耳痛、胃脘痛、胸闷、胁痛、牙痛。对症治疗,每有卓效。轻者1次可解除痛苦,重者3~5次可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