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十九、便、秘

十九、便、秘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腹胀等。

(一)一般治疗

1.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ml,晨起饮用冷开水一杯,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还可每日睡前饮用一杯蜂蜜水。

2.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刺激肠蠕动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多食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等多纤维食物均有促进排便的作用,切忌精米精面的饮食结构,忌食辛辣食物。

3.类,骨折愈合就快”的观点。饮食营养要均衡。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创伤或骨折后卧床,排便反射较弱,加上大多数患者羞于在床上大便,更羞于求助于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这类患者,及时告知患者忍耐排便的危害性。根据患者日常生活的习惯,与其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有时即使无便意,也应给予便盆,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5.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创伤或骨折后卧床患者虽不能进行全身运动,但也要做床上运动,根据骨折的类型,可做仰卧起坐、平卧抬腿、抬高臀部,以及肌肉的静止收缩运动。配合吸、鼓腹肌锻炼,用力吸气同时,尽量使腹肌高于剑突1~2cm,如此反复10~30次,每日3~4次。

6.自我按摩:

团摩脐四周法:仰卧位,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脐旁,适当用力,绕脐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次,或15分钟左右。

拿捏腹肌法:仰卧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边拿边捏腹部肌肉30~50次,双手可同时进行。

团摩下腹部法:用右手掌心重叠于左手背,左手掌心紧贴于下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圆形摩动30~50圈,以皮肤发热为佳。

推揉腰骶部法: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反手以掌根附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30~50次,直至腰骶部发热。

(二)中药治疗

1.番泻叶5-10克,代茶饮

2.对于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心烦、身热、口臭、腹胀、腹痛、舌红苔黄者,采用复方芦荟胶囊、舒秘胶囊。

3.大便干结或不干,排出不畅或欲便不得,情绪抑郁、胸胁痞闷、腹胀排气则舒者,治疗应当行气导滞,可服用木香顺气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4.对于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术后便秘患者,可应用麻子仁丸、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麻仁软胶囊等。

5.对于大便并不干燥但排出困难,体寒肢冷、面暗、小便清长、腰膝凉痛、舌淡苔白的阳虚便秘患者,可应用便通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金匮肾气丸等。

6.由于感染发热等原因导致的便秘应当清热泻火通便,可应用牛黄上清丸、牛黄清火丸、栀子金花丸连翘败毒丸、牛黄解毒软胶囊等。

7.由于饮食积滞,肠运动减弱引起的便秘、腹部胀满,可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加味保和丸等。

(三)警惕便秘的严重情况——粪便嵌塞

灾后由于创伤、疼痛、镇痛药物应用及卧床等原因,便秘情况十分常见,严重者可出现粪便嵌塞,多见于3~5天未排便时,其主要表现是肛门直肠坠胀,便意频数,时有稀粪水从肛门流出,甚至带有粘液血水。注意此种情况切不可认为是腹泻或痢疾而应用止泻药物。此时应进行肛门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内较多质地坚硬或呈粘土样粪便存留。

粪便嵌塞的处理方法是人工协助排便,戴手套适当扩肛后将粪块掏出,也可将粪块捣烂后灌肠排出。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