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病理生理学-->第四章 发热-->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发热是不是防御反应,是否有利于传染病康复?至今资料和观点矛盾。现把正反两类资料摘要对照如下表:
不难看出,上列双方资料相互矛盾。故目前对发热的生物学意义,未能做一般结论。只能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和判断。自临床广泛使用解热药以来,除个别外,未见对普通传染病的病情或终局产生明显影响。一般既不使病情恶化,又未能促进传染病康复。虽然发热疗法曾用于治疗淋菌性尿道炎和神经梅素等,有一定效果。但这些疾病本身并无发热。故不能据此判断发热能促进传染病康复。另外许多无菌性炎症性发热,则谈不上想象中的好处。全身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促进免疫反应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 蜥蜴或金鱼感染嗜水性产气单胞菌,体温升高者生存率较高。
· 过热动物感染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比常温延缓死亡或提高生存率。
· 发热提高动物对痢疾中毒的抵抗力,延缓中毒死亡或提高生存率。
2.体温升高增强某些防御反应
· 激活白细胞吞噬活力,促进白细胞游走,有利于消灭局部细菌。
·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癌效应。
· 有利于T淋巴细胞增殖和增加抗体产生
· IL-1引起的低铁血症不利细菌生长,发热对此有协同作用
· 大鼠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冷却视前区致发热增高
· 常温小鼠能忍受的破伤风芽胞感染剂量,可使发热小鼠感染致死。
· 发热或过热提高动物对细菌内毒素的毒血症敏感性,显著降低半致死量。提高中毒死亡率
2.体温升高抑制某些防御反应
(1)明显降低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
(2)抑制IL-1的释放,从而抑制IL-1引 起的免疫反应
(3)使血中补体和细菌凝集素减少甚至消失
(4)使家兔伤寒被动免疫的抗体效价下降,抗体消耗加快
一般认为发热>40.5℃对病体有不良效应,包括脱水、谵妄,心肺负荷增加,负营养平衡等。至于中度发热对病体的利弊如何?尤其是在哺乳类动物和人体,还必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特别要把发热和非发热因素严格区分开,才能得出精确的答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