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水肿-->第一节 概述-->二、水肿发病的基本因素-->(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

(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细胞外液量增多是因钠水摄入超过排出以致滞留。钠水能自由弥散或滤过毛细血管壁,故当钠水滞留引起血管内液增多时,必然引起血管外的细胞外液增多。增多的组织间液不能及时移走,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出现水肿。若事先已有组织间液积聚,则钠水滞留会加重水肿的发展。钠水滞留的基本机制是球-管失平衡而导致肾排钠和排水的减少。正常人能摄入比较大量的钠[例如每天0.34mol(20g)食盐]而不致发生钠滞留和水肿。但若排钠功能不足,则通常摄钠量就足以造成钠水滞留。平常由肾小管滤过的钠水总量中,只有0.5-1%左右被排出,而有99-99.5%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中约60-70%由近曲小管重吸收,这里钠的重吸收属主动过程即需能转运;钠水在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则主要受刺激所控制。这些调节因素保证了球-管平衡。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伴有相应的重吸收减少,肾排钠水就要减少;如果肾小球滤过量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排钠水量也会减少;如果肾小管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则肾排钠水就更加减少。这三种情况都可以引起球-管失平衡(图7-1),导致钠水滞留和细胞外液量增多。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