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病理生理学-->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在DIC中有时可伴发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这种贫血除具备溶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外周血涂片中发现有某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的红细胞如裂体细胞(schistocyte),其外形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其为红细胞碎片。这些碎片由于脆性高,故容易发生溶血。

目前认为产生红细胞碎片的原因虽然很多,但DIC是主要因素。其机制是当微血管中有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形成时,在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循环中的红细胞流过由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孔时,常会粘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这样由于血流的不断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图9-6、图9-7)。在微血流通道发生障碍时,红细胞还可能通过肺组织等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被“挤压”到血管外组织中去。这种机械损伤同样也可使红细胞扭曲、变形和碎裂。这样就形成了上述各种畸形的红细胞碎片。所以在DIC病人中有时可以有溶血的一系列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外周血涂片中可出现较多的上述各种红细胞碎片。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