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实用手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第十九节 耳鼻咽喉科疾病-->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由于感冒,少数由鼓膜外伤后,细菌乘机侵入,多见于儿童,因儿童抵抗力差,易患感冒、麻疹、猩红热等,且儿童咽鼓管较短、宽,几呈水平位,双鼻捏紧擤涕或平躺喂奶,细菌极易入侵中耳而发病。这并非一般所说因为眼泪流入外耳道所引起。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耳痛,听力下降,儿童则表现为哭闹不休、揉耳,伴发热,一旦流出较多粘脓,即表示鼓膜已经溃穿。

应使用足量抗生素。鼓膜未穿孔,耳道尚无脓液流出时,可用1%酚甘油滴耳;鼓膜已穿孔、流脓,先用双氧水洗净脓液,滴入0.25%氯霉素液等抗生素滴耳液,鼻内滴1%麻黄素液使咽鼓管通畅有助改善中耳引流。治疗得当,多数急性病例短期可获痊愈,鼓膜穿孔也能自行愈合。

急性期发热、耳痛等症状消退,但流脓持续2~3月不止,提示转入慢性;部分病人炎症可波及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破坏听骨。病变继续发展,则出现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如见流出的脓液量少,但持续不停,气味有恶臭,时带血丝,要提高警惕,争取X线摄片以明确有无“胆脂瘤”。所谓“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是由于中耳上皮脱屑堆积,使周围骨质吸收破坏,炎症扩散,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故应及早诊治。

长期患慢性中耳炎者,突然出现发热,剧烈头痛,耳内跳痛,可能是颅内外并发症的征兆。脓液中持续带有血丝,不发热,但出现耳痛、口眼歪斜等症状时,应想到有中耳恶性肿瘤的可能。

急性中耳炎穿孔流脓后,疼痛不减,或流脓突然减少,耳后乳突部红肿压痛,多是急性乳突炎,要加大抗生素的用量。

如果炎症仍不能控制,要作手术切开引流,以免引起并发症。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