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国医学通史-->辽夏金元时期医学-->辽夏金元临床各科成就-->六、针灸科

六、针灸科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时期的针灸学发展也有其时代特征。针灸,以刺络放血泄热多见及多用灸法于临床,并出现了较多的以灸治为主的针灸学家。在针灸理论上,则相应发展了有关针刺泄热、灼艾保命等学说,在针刺操作手法方面也有发展,并出现了子午流注、飞腾八法等按时取穴法,提高了针灸疗效。

(一)针灸学说

金元四大家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他们在形成他们的医学特色时,在针灸方面也多有建树。如刘完素,他在经络辨证方面颇有发挥,提出治中风之六经分证法(见下表),就很有特色。

张从正重视针灸在驱邪方面的作用。提出“血出与之发汗,名虽异而实同”认为刺络泄血除热攻邪最捷,因此临症多用。针放血,是对《素问·针解篇》“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的发展。

李杲发展了《内经》的脾胃理论,提出了“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在针灸方面,常以“补外踝下留之”,(李杲《脾胃论·三焦元气衰旺》),(足太阳之昆仑穴)以达火生土,充实脾胃之气,及“以胃合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达到补脾胃元气以制阴火的目的,是补土思想在针灸学中的应用。其弟子罗天益发展了李杲的针灸法,以中腕、气海、足三里组成灸补脾胃的主方,治疗脾胃虚寒证。

刘完素六经分证表(魏稼《各家针灸学说》P.4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