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临床营养学-->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29 肾脏疾病-->29.5 慢性肾功能衰竭
29.5 慢性肾功能衰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表现,有氮代谢产物的滞留、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常危及生命。按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血症期及尿毒症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小球滤过率降至50~70ml·min-1,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尚属正常,一般仅有原有肾脏病的表现,但在进食高蛋白饮食时,由于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血尿素氮可有一过性升高。
(2)氮血症期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ml·min-1,血中非蛋白氮>29mmol·L-1(>40mg%),血尿素氮>9.0mmol·L-1(>25mg%),血肌酐>177μmol·L-1(2mg%),伴有食欲减退、轻度乏力、夜尿、尿比重降低(固定在1.010左右)和不同程度的贫血。
(3)尿毒症期 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1,非蛋白氮57mmol·L-1(>80mg%),血尿素氮21mmol·L-1(>60mg%),血肌酐>442μmol·L-1(5mg%),伴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并出现严重的尿毒症的各种临床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常伴有高血压、贫血,有1/3~1/2病人有出血倾向,如皮肤、胃肠道的出血,后者又可加重贫血。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病人常伴有的一种症状,由于贫血、黑色素沉着而形成尿毒症特殊的褐黄面容。随着病情的加重可以发生烦躁不安,呼吸深而快,肌肉颤动或抽搐,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常有神翅淡膜或最后发展到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29.5.1 病理生理
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很多,但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却基本相似,都是由于肾单位的严重破坏,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15%以下时,体内出现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和代谢废物的滞留,常有下列代谢紊乱发生。
(1)钠和水平衡的紊乱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由于肾脏浓缩和黧功能的严重障碍而又摄入过多的钠和水可造成钠和水的滞留,引起水肿,高血压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若摄入过少,又易出现低钠及脱水,故亦不宜过度限制,一般钠的摄入量以不出现水肿为宜。
(2)钾代谢的紊乱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时,肾小管不能充分排钾以及摄入过多含钾药物或食物(摄入量>70~90mmol时),代谢性酸中毒,溶血,感染,脱水等都可引起高钾血症,如因肾功能衰竭伴有多尿,呕吐,腹泻及钾摄入量不足时又可导致低钾血症。
(3)钙、磷镁代谢紊乱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40~50ml·min-1时,使磷的滤过和排出减少,导致血磷升高,刺激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使尿磷排泄增加,血磷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血磷的升高不能控制,高血磷以及肾实质的损害使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1,25(OH)2D3]能力减退,使血钙浓度下降。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由于饮食的限制或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抑制了镁的吸收,所以镁平衡可在正常范围。但尿少的病人,在大量镁负荷时很难排出,体液内过剩的镁可产生血镁过高。
(4)代谢性酸中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使代谢产物包括硫酸盐、磷酸盐等酸性物质在体内滞留。而肾小管合成氨与排泌氢离子的功能显著减退,因此常有酸中毒,若有腹泻使碱性肠液丢失,则可使酸中毒症状更为严重。
(5)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代谢的变化
①蛋白质代谢: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食物中蛋白质与血中尿素氮含量有密切关系,如摄食高蛋白质饮食,血浆尿素氮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上升。当病人良欲低下,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就会出现负氮平衡及低蛋白血症。在一般饮食条件下,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值的25%以下时,血中尿素氮即开始升高,经肾小球排出尿素减少而小部分须经肾外途径排出。尿毒症患者血中必需氨基酸如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等降低,而苯丙氨酸升高,且非必需氨基酸中的酪氨酸降低,反应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特有的蛋白质代谢改变。
②脂肪代谢:尿素症患者可能由于高胰岛素血症而促进肝脏对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同时组织清除脂蛋白脂酶的活力降低而易发生高脂蛋白血症。
③糖(碳水化物)代谢:约有70~75%的尿毒症病人有葡萄糖耐量降低,其血糖曲线与轻型糖尿病人相似,但空腹血糖正常。近年来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并和氮血症有密切相关,对胰岛不经不敏感病人,经透析后可得到纠正,糖耐量曲线亦可恢复正常,但不能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29.5.2 临床表现
尿毒症患者的毒性症状是由于体内氮及其它代谢产物的潴留以及平衡机制出现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1)胃肠系统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溃疡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等。
(2)心血管系统常有肾性高血压,可导致全身小动脉硬化,心机能不全;晚期患者在有水、钠潴留时易出现心力衰竭,并可有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
(3)造血系统尿毒症患者绝大部分会出现贫血,贫血是由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肾实质损害后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形成减少。
②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潴留,尤其是甲基胍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③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潴留可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
④铁、叶酸及蛋白质的不足,特别是运转蛋白的丢失,尿毒症病人如血清铁浓度及铁结合力降低,提示铁从网状内皮细胞中释放发生障碍。
⑤容易出血,常有皮下瘀斑,粘膜出血,黑粪等。
(4)呼吸系统酸中毒病人常出现深而快的呼吸,若累及中枢系统可有潮氏呼吸。患者易有肺炎,发病率约为40~62%。
(5)神经系统尿毒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肌肉失调、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或抽搐,最后发展到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6)皮肤系统皮肤干燥、脱屑,全身皮肤瘙痒,皮炎等。由于尿素析出可在皮肤上形成尿素霜。
29.5.3 饮食治疗
1930与与1948年Fishberg与Addis相继提出尿毒症患者要限制蛋白质,但未区分动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因此在饮食治疗中一直应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蛋白质一天摄入量不超过30~40g,以素食为主,而不采用任何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这样虽可使症状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供给这种低蛋白高热量饮食,食物品种单调,使病人食欲减退难于接受,进食量减少,且因摄入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不足,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而影响到全身营养状况。Giordano与Giovannetti在1963与1964年报道采用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食物以减少非必需氨基酸摄入治疗尿毒症后,逐渐引起重视并相继应用获得一定的疗效。目前,尿毒症饮食治疗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十年来尿毒症的治疗饮食已结合病理生理特点,病情的不同变化,在营养要求上除考虑总氮摄入量,必需氨基酸的量与比例和热量供应外,还特别注意饮食中磷的含量及热量供应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目前,尿毒症除采用高生物价低蛋白饮食外,还有必需氨基酸疗法和α-酮酸或羟酸疗法。
(1)高生物价低蛋白饮食
①热量和蛋白质: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与结合肾功能改变情况,供给足够热量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热量来源主要是淀粉和脂肪。Giovannetti等提出要保持尿毒症病人的正氮平衡,每日需供给8400kJ(2000kcal)以上热量,并给予高生物价的蛋白质0.26g·kg-1。SHaw认为大多数尿毒症病人每日给予0.3g·kg-1可维持氮平衡。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每日应给予蛋白质0.4~0.5g·kg-1才能维持氮平衡。Kopple认为每日给予0.55~0.60g·kg-1比每天供给20g蛋白质更易于获得氮平衡。但对降低血尿素氮并不满意。但后一种饮食品种单调,口味较差,病人难以坚持。为此,Carmena等人建议一周中连续6天供给24g高生物价低蛋白饮食,第7天可自由选择饮食,这样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量可维持在30g左右,既能获得氮平衡,又能调节口味,增加病人食欲。作者曾对19例晚期肾衰病人进行观察,一年内没有出现尿毒症症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等在70年代曾对18例尿毒症病人采用高生物价低蛋白饮食(以麦淀粉为主食)治疗,平均治疗9.7月,病人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血尿毒氮与肌酐下降,后者11例随机统计病人对照有显著差异。然而,饮食治疗对内生肌酐清除率<5ml·min-1的患者难以奏效,照例应作透析治疗。
在低蛋白饮食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轻度上升时,可将一天的进食量分为多次进食,经透析后可以得到纠正。如出现高尿酸血症应采用低嘌呤饮食。
②脂肪: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可导致高脂血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脂肪供给上要注意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有的学者认为在一定热量供应下,P/S值以1:1.5为佳。在应用上则以采用素油为宜。
③记录出入液量:若患者尿量不减少,一般水分不必严加限制,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但对晚期尿量少于1000ml·d-1、有浮肿或心脏负荷增加的病人,则应限制进液量。在尿量过少或无尿时,又应注意避免食用含钾量高的食物以防饮食性高钾血症;患者亦可由于摄入量不足和利尿剂的应用出现低钾血症,此时又应补充钾盐。
④患者若无浮肿和严重高血压,不必严格限制食盐,以防低钠血症发生。
⑤高磷血症可使肾功能恶化,并使血清钙降低,低蛋白饮食可降低磷的摄入量。近来发现低蛋白饮食和低磷饮食有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但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常仍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磷,故除采用低磷饮食外,并用氢氧化铝等药物以降低磷的吸收。
⑥血钙过低常见于慢性尿毒症中,主要降低血磷,若血钙水平过低引起症状时,可给予高钙饮食,特别在纠正酸中毒时,可口服碳酸钙5~10g以提高血钙水平。但效果欠佳。
⑦病人常有缺铁性贫血,应供给富含铁质及维生素C的食物。
⑧尿毒症病人易患胃炎、肠炎而有腹泻,甚至有大便隐血,因此宜给易于消化的软饭菜,以防胃肠道机械性刺激而加重病情。
尿毒症病人的膳食兴趣例见表29-5~29-7。
(2)必需氨基酸饮食疗法近十年来尿毒症饮食治疗的一个进展是当肾功能恶化单采用高生物价低蛋白饮食已不能保持适当的尿素氮水平时,必需再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加入必需氨基酸制剂。常用的剂型有粉剂、片剂、糖浆等,尚可静脉补给。粉剂可以和麦、玉米淀粉做成各种点心进食。饮食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例一般为:
每日非选择性蛋白质0.3g·kg-1+必需氨基酸2~3Rose单位+足够热量。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必需氨基酸比例低而非必需氨基酸高。有些学者发现上述饮食利用好,易于获得氮平衡。Furst认为口服必需氨基酸能促进肝脏蛋白合成,静脉注射则促进肌肉合成。采用必需氨基酸,蛋白质摄入量比高生物价低蛋白饮食更低,既能满足体内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容易获得氮平衡,又能减少氮代谢产物;同时可减少磷的摄入量,故能减轻钙质沉积对肾单位的损害。此外,蛋白质的选择不限于高生物价蛋白,这样有利于调节病人口味,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3)α-酮酸或羟酸疗法 Richards根据肠道内尿素降解的氨氮可部分在肝内转变为氨基酸,于1967年提出用必需氨基酸对应的α-酮酸治疗尿毒症。1971、1972年Richards及Giordano分别证明α-酮酸可饮食中取代缬氨酸和苯丙氨酸。Walser于1973年每天每公斤用0.3g非选择性蛋白+α-酮酸+足够热量。治疗尿毒症获得成功,使氮平衡改善,尿毒症缓解。α-酮酸不含氮,不会造成氮潴留,摄氮量亦比其他尿毒症饮食为低,但其价格高,有时用α-羟酸替代α-酮酸,羟酸治疗尿毒症的可能机理是利用体内的尿素氮转变成必需氨基酸,减少尿素生成,有利于蛋白质合成。血磷的控制也较必需氨基酸饮食更为满意。由于生产成本及口味等问题尚未普及应用。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