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临床营养学-->第四篇 特殊饮食与营养-->40 临床检查用饮食-->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分泌醛酮、110脱氧皮质酮(DOC)及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调节机体的电解质代谢。其中以醛固酮的作用最强。它作用于远端肾小管及皮质的集合管,促进Na+和Cl-的重吸收,增加尿K+和H+的排泄。在正常情况下,醛固酮的分泌受几种因素的调控: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血清K+水平和ACTH、脂肪酸释放激素(β-Lipotropin)等。其中以肾素血管紧张肽最为重要。当缺Na+或由于失血、脱水导致肾小球旁器(JGA)的血流灌注压降低时,或体位改变(直立位)均可刺激肾素分泌。肾素作为一种酶可水解血管紧张肽原(α2-球蛋白),使之转变为10肽的血管紧张肽I。血管紧张肽I被肺和血浆中的转化酶迅速水解为8肽,即血管紧张肽Ⅱ。后者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其确切作用部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促进球状带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醛固酮促进Na+、Cl-的重吸收,因而总体Na+增加,伴以细胞外液容量的扩张,从而切断了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轴的反馈环,即肾素分泌加强刺激醛固酮分泌;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增高又直接反馈抑制肾不经的分泌。应当指出,Na+、Cl-的重吸收是以牺性K+和H+为代价的,因而尿K+和H+排泄增加。醋固酮分泌异常增加的情况下,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可导致低血钾及碱中毒。原醛系醛固酮自主性分泌增多的结果,临床上有三种类型:①单侧腺瘤,即Conn综合征,约占原醛的80%左右;②双侧球状带的增生;③地塞米松抑制性家话型(较罕见)。不论何种类型的原醛,其共同特征是低血钾性高血压而不伴有水肿,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而血浆肾素活性(PRA)受抑制。患者常有肌夫力或肌麻痹及碱中毒。原醛罕有水肿的原因,系由于醛固酮追逃(Aldosteroneescape)或钠兆逸(Sodium escape)所致。原醛具有高血压、低血钾等特点,而高血压病、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亦可出现低钾及PRA、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因此这些疾病容易与原醛混淆。临床上采用测定PRA或血管紧张肽Ⅱ及血浆醛固酮不平以作辅助诊断。假如PRA基础水平低则应作限钠刺激试验;反之如PRA高,血醛固酮增高,则应作钠负荷(高钠)试验以便进一步确诊。PRA和醛固酮的测定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降压药、利用剂、口服避孕药等),体位,采血时间、年龄、疾病状态以及膳食中Na+、K+含量等。其中尤以膳食钠含量具有重要意义。限钠试验、钠负荷试验好是根据这一原理而设计的。为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应尽量使试验条件标准化,否则会给实验结果的解释造成困难。生理情况下,PRA和醛固酮卧位低、立位高,低Na+刺激分泌增高,高NA+则抑制其分泌。而K+具有相反的作用,低血钾抑制、高血钾促进其分泌。老年人PRA减低。此外,对采血时间及结果解释尚应考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晨高、夜低的生理节律性。需要饮食配合的检查有以下几种。

40.1.1 限钠试验饮食

(1)原理 当正常人膳食中Na+极度减低时,可强烈地刺激肾素分泌,故此试验又称为肾素刺激试验(Renin stimulation test)。原醛由于醛固酮呈自主性分泌,因而PRA受抑制。原发性高血压中约25%有低肾素血症。因此,本试验对于原醛及其他低钾性高血压或低PRA型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 试验前患者至少两周应进食正常Na+、K+饮食(钠钾固定膳食),停服一切降压药(如停降压药有危险可必胜哌唑嗪或甲基多巴)、口服避孕药、固醇激素、利尿剂、补钾及含甘草次酸的制剂等。试验开始时,给患者吃限Na+正常K+饮食(Na+≤10mol·d-1、K+60~100mol·d-1)5天。试验前晨8时及立位4h后,分别测定PRA、血浆醛固酮及aN+、K+,同时测定24h尿Na+、K+及醛固酮的含量作为基础对照值。试验第5日晨8时及立位4小时后,分别采血并留当天24h尿重复以上血、尿检查项目。

(3)饮食实施

①先食用固定正常钠150mol、钾60~100mol,饮食2周。

②再食用限钠饮食5天,每日饮食钠≤10mol。先将mol换算为mg,即1mol钠=23mg钠,故每日钠量应为≤230mg。

③正常钠、钾固定饮食的安排,参阅醛固酮拮抗剂试验饮食实施。

④低钠,正常钾食谱举例(表40-1)及一日食谱安排(表40-2)。

表40-1 低钠(≤mol)、正常钾(60~100mol)饮食举例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