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第八章 免疫应答-->第一节 炎症细胞-->三、嗜酸性粒细胞
三、嗜酸性粒细胞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是直径约10~15μm的圆形细胞,因其富含嗜酸性颗粒而得名。细胞的嗜酸性颗粒中含有多种酶类,如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磷脂酶D、血纤维蛋白溶酶等;还含有较多的碱性组蛋白,因此使颗粒呈嗜酸性。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爱GM-CSF、IL-2和IL-3的诱导发育成熟。该细胞的寿命很短,在骨髓有2~6天的成熟期,在循环中的半寿期约6~12h,在结缔组织中可存活数日。
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这个数字只占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的一小部分。估计在骨髓和其他结缔组织中的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约200倍和500倍于循环中的同类细胞。IgE型超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并且可受趋化因子的作用向局部组织中集聚。
嗜酸性粒细胞表达低亲和性IgE受体FcεRⅡ,在正常血清IgE水平时有与IgE结合;约10%~30%的细胞表达FcγRⅢ或FcγRⅡ(表8-2);约40%50%的细胞表达补体受体。这些受体与带相应配体的抗原结合可使细胞活化,GM-CSF、IL-1、IL-2、IL-5和TNFα等细胞因子也可使细胞直接活化。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主要表现下列生物活性:
表8-2炎症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受体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