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陈苏生-->证治经验-->五、胆结石
五、胆结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复杂,但其形成,与胆汁郁滞排泄不畅密切相关。
祖国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腐拂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利为顺。而胆汁之分泌排泄,每与偏嗜肥甘、情志拂郁等因素有关。盖偏嗜肥甘则伤脾,脾伤则健运失司;情志拂郁则伤肝,肝伤则疏泄不利,均能影响及胆汁的分泌排泄而致郁滞。故而偏嗜肥甘与情志拂郁也就同胆石症之发生形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
目前,中医对胆石症的治疗,大多分气郁、湿热、脓毒三型,在具体治则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从胆石静止期着手,强调提高气郁型疗效,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肝阴不足三型。有的主张从病邪热化的程度,将其分为蕴热、温热、热毒(脓毒)三个不同阶段,强调通里攻下与清热解毒。有的则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例多有脾胃阴虚的证候出发,强调胆脾分消,主张胆脾同治,在茵陈、郁金等药中加消导药。慢性胆石病的辩证则重视肝肾两脏关系,分别应用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及养肝柔肝和疏利肝胆相结合的方法。
各种治疗方剂很多,但治法不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解毒、通里攻下等几种,也多以大柴胡汤、茵陈蒿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先生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胆石症之治疗与常法有别,其经验为:疏清滑利通其用
胆附生于肝,胆汁乃肝之余气化。《东医宝鉴》云: “肝之余气泄胆,聚而成精。”故胆的病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基于此,先生认为清泄湿热当与升降滑利相结合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肝的疏泄正常,气机的升降也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反之,肝失疏泄,郁而化热,引起肝热灼液,导致胆汁排泄不利,就会造成郁结聚而成石。因为不管是气郁型、湿热型或脓毒型,均与肝脏气机升降失调有关。结石是标,气滞是本,所以治疗胆石症必须重视气机升降,疏肝理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开郁能降低胆管口括约肌的紧张度,减少胃酸分泌和游离酸钙,使胰腺分泌减少,解除胰管梗阻力,减少压力,增加胆汁的分泌,与中医理论相合。
胆石症以湿热型为最多见,湿与热两者,目前均以清热为主。而先生认为还当注意配以甘凉滑利之品。因为甘凉滑利之药多能去湿,湿去则热无所依,再加滑利对消痈化石、利窍排毒均有好处,故治疗胆结石当以疏、清、滑、利为主。根据疏以解郁,清以泄热,利以去着的原则,先生自拟柴牡五金汤,其组成如下: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海金砂15g 广郁金9g 鸡内金4.5g 金铃子9g 金钱草15~30g 青、陈皮各5g 枳实6g 甘草4.5g 川厚朴6g 瓜蒌12g 冬瓜子18g 冬葵子12g
方解:柴胡与牡蛎同用,《本草经解》认为“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牡蛎味咸性降,《汤液本草》认为“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故两者合用,一升一降,不但能宣畅气机,还有软坚散结之功效。
郁金、金铃子、青陈皮,疏肝以解郁,理气兼消积。现代药理分析得知,郁金所含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并使胆囊收缩,有利胆作用,挥发油还可溶解泥沙状结石,故用于胆结石尤宜。
海金砂、金钱草、鸡内金,清泄湿热,利水通淋,化坚消石。鸡内金兼可健脾,须生用碾末吞服。
冬葵子、冬瓜子、瓜蒌,滑以去着,通窍利湿,还有消痈排毒作用。
制川厚朴、甘草、枳实,不加大黄而配以滑利之品,既有小承气汤行气除滞、清热通便作用,又可避免用药过峻而伤胃气。
本方虽以疏清滑利为主,但药不过峻,所以只要患者不是十分虚弱,一般都可使用。
辨证加减:
(2)出现黄疸者:加茵陈、山栀。
另外,每日服雪羹汤1帖。
雪羹汤
此方出于清代《绛雪园古方选注》,云:“羹,食物之味调和也;雪,喻其淡而无奇。荸荠味甘,海蜇味咸,皆性寒而滑利。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以泄热止痛,捷如影响”。先生取其滑利以排石,泄热以止痛,久服而不伤正气,亦“食疗以辅之”之意也。
舒肝和络善其后
六腑以通为用。胆石即使排除以后,也还有复发可能,当保持其气机的通利。故先生用舒肝和络饮善其后,防止复发。
舒肝和络饮旨在舒肝,法在通利,故仍以柴胡、牡蛎为主药;香附、乌药,调气活血,疏肝消痞;苍术、厚朴,温中燥湿,宽胸利膈,散满行滞;郁金、菖蒲,开窍豁痰,利胆解郁;夜交藤、合欢皮,和血安神,故能达到气血流畅,消化正常,以防胆石再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