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案一、谢×× 男 19岁
1958年秋,因反复鼻血,面色萎黄不华,住某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一月后,红血球由120万上升到370万。出院后仍不时鼻血。1959年因食物中毒,又引起大出血,经治疗后,红血球由19万上升到270万,但两腿时出紫血斑。
1962年因鼻血不止住医学院,骨髓化验未作肯定。院外专家会诊,认为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人认为与发育有关。予以激素治疗,血像随即上升,不久又复下降。住医学院8个月,未见好转。
患者面色(白光)白,两颧潮红,鼻衄反复不已,四肢清冷,纳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来迟细,精神萎顿,大便反而干结,此先天不足,气不摄血,络伤血溢也,拟与附磁三甲汤潜阳固络。
处方:制川附子4.5g加至9g 灵磁石30g 生牡蛎30g 龟版12g 鳖甲12g 珍珠母12g 鹿角胶9g 阿胶9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苍术9g 陈皮9g 骨碎补12g。
前后10余次门诊,服药60余贴,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色素逐渐恢复正常,追访三年,未发。
按:本案证见反复鼻衄,兼见面色萎黄无华,两腿紫斑时发,专家会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两颧潮红、反复鼻衄是标,为虚阳上泛、火不归元。四肢清冷、神情萎顿、脉来迟细是本,为肾元亏虚。先生采用温潜法,用附子、鹿角胶、阿胶、桑椹子、枸杞子、补骨脂温补肾元、填肾益精,以磁石、三甲、珍珠母潜镇浮越之虚阳而引火归元、导龙入海;以苍术、陈皮斡旋大气,宣畅气血;见鼻衄而用附子、鹿角胶大辛大热之品,似出常理之外,然细析之,虚阳得敛肾虚得补,又确切中病机。不用止衄药而衄血自止,可谓匠心独到运,皆辨证精当而遣药得宜也。
案二、申×× 女 57岁
近10年来时有寐中烦躁懊(忄农)nao,强迫起坐,才得缓解,西医检查有阵发性房颤,朝减暮甚,四肢乏力,有时关节疼痛,舌暗红,脉沉细。更年之龄,阴阳交替,五脏有不足之处,临床有难名之苦,宜于强心益营,化痰宁神。
处方:制川附子9g(先煎) 桂枝9g 生地15g 白芍9g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香附9g 乌药9g 郁金9g 菖蒲9g 甘草4.5g 小麦15g 大枣7个
此方加减,服用40余帖,烦躁懊(忄农)nao、关节疼痛渐平。
按:该患者年近六旬,原禀赋不足。常年耗用,阴血匮乏。阴虚则虚阳上扰,故常有烦躁懊(忄农)nao,此阴阳互根,阴虚者阳亦不足,故治疗以滋阴与温阳同用,以生地、白芍配附子、桂枝,加柴胡、郁金、香附等调畅气机,而达到阴平阳秘之功。
案三、任×× 男 44岁
62年某月初诊,胃病20年左右,开始时发现食下作胀,午后更甚。1948年在延安经中医针灸治疗,收效,但稍吃生硬食物时仍发胀。迄今背脊有一块(如手掌大)处冰冷,口干不能饮水,入水即胀。头昏、目花、气短、心悸、耳鸣、脑胀、舌苔白腻而干糙无津,脉来弦缓。西医诊为慢性胃炎,中医视为脾肾虚亏,经治均鲜效,应是阳虚夹饮,气不化津,附苓牡泽汤主之。
处方:制川附子9g(先煎) 带皮茯苓18g 牡蛎30g 泽泻9g 苍术9g 川厚朴6g 陈皮6g 大腹皮9g 白芥子4.5g 磁石30g 枣仁12g 知母9g
此方加减断续服用40余贴,背凉渐除,精神焕发,食欲开而胀满大减,观察2年,背凉一症从此根除。
按:本病前医认为是脾肾虚亏故纯用补法,然而无效。先生根据口干不能饮水,入水即胀,气短而渴,断为阳虚夹饮,气不化津。所以用泽泻、带皮苓、大腹皮,淡渗利水;苍术、川朴、陈皮,燥湿健脾;配以牡蛎、白芥子,消饮散结。遂使阳气得复,脾运得健,留饮自除,多年积症霍然而愈。
案四、梁×× 男 81岁
1985年5月18日初诊。患者面浮脚肿近2年,日渐加重。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低落,尿毒症。面色黧黑眼目浮肿,脚肿按之如泥。血压不高,疲困乏力,舌质灰暗,边有瘀滞,中有裂纹,脉来细而结。此属心阳不振,秽浊凝聚,拟予强心健脾,温肾泄浊为治。
制川附子9~12g 桂枝9g 茯苓9g 柴胡9g 左牡蛎30g 泽兰9g 泽泻9g 黄芪12g 防己6g 白术9g 巴戟天9g 仙灵脾9g 制远志4.5g 太子参15g 麦冬10g
以上方为基础,前后服药3个月余,浮肿渐退,食欲和睡眠均为正常。然而有时仍有头痛倦怠,肢体发痒。舌质光剥灰暗,如剥皮猪腰,湿润涎流;脉细,有时有歇止。前者为肾气竭,后者为心力衰,心肾俱惫,小愈不足持,再以温阳泄浊并进。
处方:制附子9~12g(先煎) 生地12g 柴胡9g 左牡蛎30g(先煎) 泽兰9g 泽泻9g 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白薇9g 防风6g 甘草4.5g 夜交藤15g 合欢皮24g 苍术9g 川厚朴6g 僵蚕9g
有浮肿气促时,加别直参6g(轻者可用太子参、沙参等代)、炙麻黄4.5g、赤小豆15g。小溲反多时,加仙茅、狗脊等补固肾气。
按:该病人已至耄耋之年,患慢性肾炎之后,引起肾功低落,浊阴弥漫,水气凌心而引起心力衰竭,脉细结,此肾病为本,心病为标。肾真易亏难复,所以急当强心健脾,以保中流砥柱。所以第一方以附子、桂枝配太子参、麦冬,温阳强心;黄芪、白术、茯苓,健脾补中而利水。防己、泽兰、泽泻,行水祛瘀而泄浊。柴胡、牡蛎,一升一降,推陈致新,升清排浊。巴戟天、仙灵脾,温补肾阳。如此元阳得振,脾土得复,气化得行,水肿自退,故利水而不伤正。此后纳欲渐开,中土渐复,浮肿渐退。但秽毒凝聚,隐患未清,所以时有倦怠、肤痒等症。故第二方加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清泄血中之毒;夜交藤、合欢皮,既可活血消肿,又可止痒通络;防风、僵蚕,祛风泄热而止肤痒。从各个方面加强排毒泄浊,以巩固疗效。
案五、蔡×× 男 23岁
襁褓有奶癣史。近三年来出现哮喘,每届秋冬季节发作频繁,发则昼轻夜甚不得平卧,咳痰不多,鼻塞多嚏,苔净脉弦细。此乃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多因过敏源的刺激导致肺气宣肃失司。拟与调整肺气、脱敏止咳平喘,佐以和中。炙麻黄4.5g 麻黄根4.5g 桃仁9g 苦杏仁9g 郁李仁9g 白果仁9g(打) 蒸百部9g 款冬花9g 车前草24g 生甘草4.5g 辛夷9g 苍耳子9g 净蝉衣6g 白僵蚕9g 苍术9g 厚朴6g 知母9g 忍冬藤24g。服上方7贴后哮喘控制,咳嗽气急依然。复诊去知母、忍冬藤、蝉衣、僵蚕,加夜交藤、合欢皮以助通络解郁之功。药后诸症皆减,哮喘未发。后以原方加北沙参、麦门冬等养阴润肺之品调治半年余,症情稳定。中途曾因天气暴寒、腠理不固,咳嗽鼻塞又起,为防诱发哮喘,于原方中加入防风以祛风解表,数日即平。经随访1年半,哮喘未复发。
案六、朱×× 男 31岁
慢支哮喘反复发作四年余,胸闷气短,入夜为甚。动辄张口抬肩,喘息不已,大汗淋漓,咳嗽痰黄,纳呆口干,苔腻,舌尖红,脉沉细。此乃痰浊壅肺,肺失宣肃。拟与宣肃肺气,化痰和中。炙麻黄4.5g 麻黄根4.5g 桃仁9g 苦杏仁9g 郁李仁9g 白果仁(打)9g 蒸百部9g 炙款冬花9g 车前草24g 生甘草4.5g 苍耳子9g 陈辛夷6g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苍术9g 厚朴6g 郁金9g 菖蒲6g。药后喘息减而未平,原方加土茯苓30g 忍冬藤30g 连翘9g 白薇9g 局方黑锡丹6g(包煎)。7剂后咳痰哮喘均明显改善,继则佐以温肾纳气之破故纸、枸杞子、菟丝子、核桃夹,以开肺、温中纳肾三法并用,肺脾肾三脏同治,调治二月余咳除喘平,诸症悉除。随访1年余哮喘未发。
案七、姚×× 男 48岁
向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史,经常出现房颤。上月突然出现左侧偏瘫,神志昏迷,呼吸迫促,痰涎壅盛,声如曳锯。经手术切开气管,吸出顽痰,并大量应用用抗生素及强心药,仍然昏迷不醒,木僵无所知觉,口噤,二便闭结。又经透析疗法,小溲已稍有,但汗出如洗,上身尤甚,身热不因汗衰。舌胖苔白滑,脉沉微。先生认为此乃“心脑俱病,肺肾交困”,关键在于脑功能之失调,应先予醒脑开窍、消瘀涤痰、解毒存阴、标本兼顾之法。
治以柴牡三角汤加味:柴胡9g 生牡蛎30g 山羊角24g 水牛角24g 生鹿角9g(上四味先煎) 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白薇9g 郁金9g 石菖蒲9g 泽兰9g 茺蔚子9g 胆南星9g 天竺黄9g 夜交藤15g 合欢皮24g 浓煎鼻饲。另用西洋参、麦冬煎汤代茶。
经中西医协作,四剂热退,汗仍多,神识略有清醒时,偏瘫依然,复增呃逆。方中加刀豆子、玉蝴蝶、竹茹,四剂而呃逆止。大便五日不解,加枳实、瓜蒌而大便行,神识稍清,但气管插管处痰涎仍多。原方去枳实,加桃杏仁各9g。半月后,气管插管抽去,病情大安。前后复诊15次,服柴牡三角汤62剂,神识完全清朗,语言亦恢复正常,食欲睡眠均正常。治疗二个半月后,偏瘫亦恢复十之五六,可以扶持下地行动。遂嘱针灸调理而愈。
案八、徐×× 男 62岁
患者1989年第2次中风。脑CT提示为多发性脑梗塞。诊见患者体丰,神志昏迷,四肢活动不利,以左半为甚。便秘,口干欲饮,舌红绛中裂,脉弦细而数。此乃因痱中病灶深邃,残瘀凝液未能速解,乃致于此。当予平肝息风、化瘀解凝、开窍泄热佐以通腑,与柴牡三角汤加味:
柴胡9g 生牡蛎30g 山羊角15g 水牛角15g 生鹿角6g 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白薇9g 茺蔚子9g 决明子9g 女贞子9g 郁金9g 石菖蒲9g 枳实9g 生大黄9g(后下) 夜交藤15g。
3天后便通,神识渐清,纳呆。原方去生军、枳实,加苍术、川厚朴、知母。7剂后纳渐增,便畅,寐安,口干、舌绛中裂均有明显好转。继以原方加减,隔日1帖,前后诊治5月余,肢体活动渐趋正常。后经随访,病情未见反复。
案九、崔某某 男 75岁
1990年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低落伴尿酸性痛风结节,一年来尿素氮高达74.6%,肌酐4.10%。脉来弦细,舌质淡而胖大,面色(白光)huang白,面目浮肿,腰酸乏力,精神疲惫,口淡目糊,小溲短少,大便艰约。病在静止期,与“强肾泄浊煎”加首乌、苁蓉、柴胡、泽兰、泽泻、苍术、枳实、桃仁、火麻仁各9g,川厚朴6g,生牡蛎30g(先煎)。服药14剂后,大便行,尿意畅。但尿酸性痛风又发,足踝红肿结节(火欣)xin热疼痛,不能落地。续予“强肾泄浊煎”加柴胡、生牡蛎、香附、乌药、苍术、厚朴、泽兰、泽泻、玄参、萆(艹解)xie、威灵仙、瓜蒌、生米仁。经治二月余,尿酸性痛风已平,面浮跗肿已消,可以自己步行来门诊。嘱守方再服一月,诸恙悉安。随访至今,痛风未发,肾功能始终稳定。
案十、朱×× 女 46岁
确诊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已7年,伴有高血压(21.5/13.5kPa),尿蛋白定性(+)~(++),红细胞5~6/HP,有管型。面浮肢肿,面色(白光)huang白无华,小溲频数失约,纳、寐尚可,口干,腰酸,带多,神疲,脉濡,舌有红点,苔薄腻。中西医久治不效。肾病既久,渗利过频,肾阳困惫,肾阴亦耗竭,最后终有不g胜任之时。予强肾泄浊煎加知母9g,甘草4.5g 苍术白术各9g 黄柏9g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香附9g 乌药9g 鸡冠花12g 椿根皮9g 黄精9g 楮实子9g 菟丝子9g。每周6帖,停药1天,以苏胃困。守方加减服5个月,病情稳定,腰痛大减,血压相对稳定。原方去鸡冠花、椿根皮、知母、甘草,加蚕茧壳、山萸肉、破故纸各9g,黑大豆15g,续服3个月。面浮肢肿退,面色亦略复红润,腰酸神疲带多等症大减。自述过去蛋白尿7年未断,并伴有或高或低之血压波动。自服药后管型基本未再出现,虽尿检蛋白仍偶有出现,但血压基本稳定,自己很满足,乃携方去外地疗养。
案十一、倪×× 男 45岁
腹痛便泄二年多,时发时停。发时腹中绞痛频作,呕恶,大便一日3~4次,质薄不成形,带有粘液。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服抗生素后能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复发作,持续服药又影响食欲。迁延2年之久,深以为苦。1964年1月邀先生诊治。根据其证状,诊断为脾肾阳虚型泄泻,与四煨汤、四神丸兼服,前后数诊,服药30余贴,前症霍然而失。再与参苓白术散加四神丸调理而愈。
处方:煨葛根9g 煨防风9g 煨肉果9g 煨木香9g 苍术9g 制香附9g 槟榔9g 白芍9g 甘草9g 生姜9g 大枣5个
另:四神丸每晚临睡前用洗盐汤送服四神丸6g
案十二、陆×× 女 40岁
慢性结肠炎病程近2年。腹痛且胀,时有呕恶,低热,大便溏泄,每日2~3次,胁下疼痛,脘腹嘈杂,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细。此肝脾不和,湿热壅滞,方用柴牡四煨汤加减: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煨葛根6g 煨防风6g 煨木香6g 煨肉果6g 苍术9g 厚朴6g 郁金6g 菖蒲6g 白芍6g 甘草4.5g 黄连4.5g 知母6g 藿梗9g
上方服用20余剂,大便溏泄已止,胁痛亦减,低热消失,然有时仍有反复。再以上方去黄连、知母、藿梗,加石榴皮4.5g 诃子4.5g 夜交藤15g 合欢皮24g,续服14帖。另用酒糟泥糊皮蛋,在火中烤焦,剥壳吃蛋,每日2个,连服1月以资巩固。后竟未发。
案十三、李×× 女 27岁
产后泄泻,延久不愈,医学院诊断为慢性肠炎。用中西药治疗未能止泻,来门诊求治。主诉:腹泻便溏,病程已2年,少腹疼痛。曾服健脾温肾、苦坚收涩之品,未能收效。食少神倦多矢气。舌苔中根腻,小溲带黄。每天鸡鸣即泻,大便有时稀薄,有时洞泄。兼见漏下,每月经净仅5~6天,余时均淋沥不尽,经常注射黄体酮未收效。此脾肾两亏,冲任失调,与龙牡四煨汤。
煨葛根12g 煨防风9g 煨木香9g 煨肉果9g 龙骨12g 生牡蛎30g 杜仲12g 桑寄生12g 续断12g 菟丝子12g 砂仁9g 制半夏9g 苍术9g 厚朴6g
服12帖泻止,纳开,月事淋沥亦愈。嘱服参苓白术散2月,两年夙疾竟告痊愈。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
案十四、李×× 男 成年
患慢性阿米巴痢疾12年不已,历经尝试各种抗生素及抗原虫药未能根治,日渐消瘦,困倦乏力,黎明盗汗,纳欲不振,左腹疼痛,泄泻不止,完谷不化。与四煨汤、硫磺蛋合服,竟渐获痊愈,后观察2年,未曾反复。
煨葛根9g 煨防风9g 煨木香9g 煨肉果9g 百部9g 川黄连4.5g 白芍12g 甘草9g 益智仁9g 大腹皮9g 制附子4.5g 生牡蛎30g(先煎) 白人参9g
硫磺蛋:精制硫磺,每次3g,纳入鸡蛋内,带壳蒸熟,去壳空腹服食,每天1-2个。
以上四例,均以四煨汤为主方,根据不同病情,配以不同方药,均获良好疗效。
案十五、杨×× 男 66岁
1989年1月初诊。原有结核病史。1988年10月开始出现上腹疼痛,有时剧烈。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诊断为胆结石。数日前因过食油腻后疼痛又发,伴有呕吐,大便不实,舌红苔薄腻,脉弦。此乃饮食不节,造成湿热内蕴肝胆,先拟疏肝利胆,清泄湿热为治,用柴牡五金汤加减。处方: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台乌药9g 制香附9g 金钱草30g 海金砂15g(包煎) 鸡内金9g 制厚朴6g 姜半夏9g 陈皮4.5g 茯苓12g 淡竹茹9g 枳壳4.5g 川楝子9g 冬葵子12g 冬瓜子12g 延胡索6g。
除头晕加潼白蒺藜各9g外,其余如上述加减,服用56剂,完全恢复,B超复查结石未见。再服舒肝和络饮以善其后。3年来未再复发。
案十六、黄×× 女 36岁
一诊:右胁胀痛放射至右肩部,食油腻则疼痛加剧已年余。在卢湾区中心医院作胆囊造影,提示为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近1周来疼痛加剧,口苦便干,尿黄,舌苔薄腻,脉弦细。治予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以柴牡五金汤加减。
处方:基本方加生大黄9g。另嘱每天煮雪羹汤代茶。
二诊:服药14帖后,右胁疼痛明显减轻,大便仍不畅。原方加郁李仁9g,7帖。
三诊:胁痛已解,仍予前法。原方去生大黄改制大黄,加香附、乌药各9g。隔日1帖,服2周。嗣后减至每周服2帖。并嘱不时服食雪羹汤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曾再发。
案十七、周× 女 45岁
患白塞氏病5年余,一直尝用激素治疗,疗效不理想。症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阴部亦有溃疡,牙龈肿痛乍愈乍发,肛门奇痒,足底结节隆起疼痛,不能下地行走。苔净脉细。此阴分伏热,化火内燔,宜与清阴泄热,佐以解毒。
(1)内服方:柴牡七白煎增损。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白薇9g 白芍9g 白芷9g 白僵蚕9g 白蒺藜9g 白癣皮9g 白残花4.5g 玄参9g 知母9g 苍术9g 厚朴6g 生甘草4.5g 连服14帖。(2)外洗方:生百部15g 杏仁15g 黄柏15g 胡黄连15g 防风15g 白芷9g 甘草9g 5帖。布包煎汤浸洗阴部、肛门,1天2次。
二诊:口腔溃疡已敛,阴部溃疡稍减,肛门作痒已愈。苔净,脉弦细。再与通幽泄热,清阴解毒。原方加磁石30g 紫石英24g 青果9g 赤芍9g 桔梗4.5g。服7剂。外洗宗前。
三诊:肛门奇痒未再发,阴部仍有余疮未敛,苔脉同前。因思自得本症以来,溃疡、结节此起彼伏,乍愈乍发,骠悍难治,刻下虽诸症向愈,而除恶务尽。再予内外兼治。原方连服14剂,外洗方5剂。
四诊:口腔溃疡全消,阴部溃疡亦愈,其他症状均未见再发。嘱守原方隔天一剂,连服二月。激素逐渐抽减,强的松从每日3-4片减至0.5-1片,至二月后全部停服。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案十八、包× 男 47岁
1980年9月在瑞金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唇口及阴部龟头反复出现溃疡。眼珠发胀,视力昏糊。当即予激素治疗,因有不良反应,转求中医。诉因环唇生疳绷紧如茧,张口困难不能进食,目珠胀痛,阴部溃疡,小溲浑赤,大便秘结5日未解。诊见舌质红绛中有裂纹,苔黄,脉来弦数。此心脾郁热内燔,先予通幽解毒主之:
土茯苓30g 忍冬藤30g 连翘9g 白薇9g 生地9g 玄参9g 黄芩9g 枳实9g 生大黄9g(后下) 郁李仁9g 火麻仁9g 玄明粉9g(冲) 生石膏30g(先煎) 升麻6g 厚朴6g。连服7帖
二诊:头2帖毫无动静,仅稍转矢气。第3帖得下宿垢如胶糊状。下后口疳稍减,苔黄化半。去玄明粉,加生牡蛎30g(先煎)、柴胡、丹皮、赤芍、黄柏、白薇、白芷、白僵蚕、白癣皮、白蒺藜各9g 连服10帖。另服六神丸每日30粒。
三诊:因连日畅下,将生大黄改为同煎,再连服10剂。
四诊:黄苔化净,出现玫瑰色鲜绛舌。予前法加减,原方加黄连、山栀、枸杞子、麦冬各9g。另服六神丸每次10粒,一日3次。连服10帖。
五诊:药后唇口疳疮收敛,红肿消退,龟头溃疡愈合。但停药后即大便闭结不通。原方去生军,重用玄参15~30g、生地15~30g,连服2月余,口唇及阴部完全告愈。但宿根未除,次年清明又发,自服前方,仍收到控制疾病,使之逐步缓和之效。后3年每在清明好发期前1月服上药。并嘱常服黑木耳、生梨等滋润养阴之品。后五年期间遂未再发。
按:白塞氏病虽非常见多发病,然临床亦不鲜见。上举案例,均经确诊,因西药对症治疗效不应手,方请先生予诊。柴牡七白煎之柴胡牡蛎宣畅气血,“土、忍、翘、薇”通幽泄热,为正本清源之图。七白参差使用,以防腐收敛,控制病变之蔓廷。可用以却病,亦可用之预防复发。取药平淡,用药清灵,无苦寒伤中之弊,亦稳中取胜之道也。
案十九、陆×× 男 45岁
1985年12月4日初诊。口腔反复溃疡七八年,近来舌体,口腔粘膜经常溃破,色红中黄而凹陷,牙痛甚至影响咀嚼食物,大便不畅,溲赤,舌红边有破剥,脉弦数。心脾郁热,胃火上逆。先拟柴牡七白煎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清泄郁热。
白蒺藜9g 白薇9g 白蔹9g 白芷6g 白僵蚕6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生地12g 淡竹叶9g 生石膏24g(先煎) 黑山栀9g 茯苓9g 甘草4.5g 木通4.5g 泽泻9g。服3帖
二诊:服药后舌体及口腔溃疡和牙痛都有减退,大便已通,但夜寐不酣,舌红,脉仍弦数。再按上方加夜交藤15g 合欢皮24g,服7帖
三诊:舌体及口腔溃疡均已消退,疮面已愈合,牙痛已除,夜寐稍安。再按原法续进,以资巩固。上方去石膏、木通,再服十剂。此后至今未再复发。
案二十、蒋× 女 17岁
患全身性红斑狼疮2年,心、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损害,长期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激素撤减困难。面如满月,颞颐痤疮累累,毛发稀疏,身热颧红,肝区胀痛,四肢关节红肿痛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郁凝瘀成毒,阴虚火旺营热。先生予疏肝和络、清化解毒之剂;重用土茯苓、忍冬藤各30g 连翘、白薇各9g。连服2月后,诸恙渐平。追踪1年症情稳定。
案二十一、徐×× 女 45岁
1976年8月11日初诊。诉患“类风关”已逾年。经西药治疗症状可缓解,然停药即复,转求中医。症见指关节略变形,膝、踝关节游走性疼痛,面目虚浮,纳可,寐差,脉细缓。先生以止痛解毒、祛风胜湿合养心安神为方: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制川乌、生甘草、独活、秦艽、防风、防己各9g 淮小麦24g,大枣3枚。14帖后,关节疼痛大安,面浮减,寐亦转佳。前后服药二月有奇,诸症霍除。
案二十二、许×× 男 38岁
1979年冬因腰酸乏力而就医。尿常规检得蛋白质(+++),颗粒管型2~3/Hp,红细胞少量;血尿素氮15.4mmol/L(44mg%)。住某医院治疗数月,症状无好转,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568毫g。患者拒绝接受激素治疗而自动出院。转请先生诊治时,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头晕,腰膂酸楚,腿膝无力,纳谷欠馨,小溲清长多泡沫,腑行欠畅。苔薄舌质淡,脉来濡缓。夫腰为肾之外腑,肾乃封藏之本;筋为肝之余,肝乃罢极之本,肝肾两亏,邪浊羁留,精微流失,无以营筋养络。治拟强肾泄浊法。方用桑寄生20g 续断15g 狗脊15g 鹿含草30g 生黄芪30g 煅牡蛎30g 柴胡9g 枳实12g。进药7剂,诸恙渐减。尿常规:蛋白质(+),余阴性。守方1个月,尿蛋白由少量转阴,腰酸明显好转,纳便自调,精神渐振,已能站立售货半天工作。如法调治,随访迄今,已恢复全日工作多年。
案二十三、张× 男 66岁 退休教师
罹糖尿病4年有余,业经饮食控制,口服D860降糖治疗有效。后因药源紧张,无法坚持常规治疗,遂见消谷善饥,多饮多尿,头晕足软蜂起。检得空腹血糖13.3mmol/L(248mg%),尿糖(++~+++),尿醋酮弱阳性。患者形肥体硕,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脉来弦缓。先生认为消渴之症,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异,但总是糖代谢功能之紊乱,其本则一也。故对此病恒于对症施治中加“苍玄芝茧”以祛湿泄热,敛阴潜阳,颇收桴鼓之效。本例方用苍术30g 玄参15g 黑芝麻12g(碾末冲服) 茧壳6g 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生黄芪30g 黄精12g 天花粉30g 地骨皮12g。4帖药后,餐后2小时尿糖为(+),空腹血糖9.9mmol/L(180毫g%),三多症状显著减轻。续拟原方加党参15g,共10剂。药竟,尿糖每日空腹及餐后共测4次,均为阴性,空腹血糖7.2mmol/L(130mg%),诸恙悉平,纳便自调。单纯中药治疗,随访多年,血、尿糖量均在正常范围。
案二十四、朱×× 女 45岁
苦失眠10余年,常服安眠药而寐终不安。头痛卓卓然,日服镇痛片而疼痛不解。反复感冒,月无数日安适,汗之而表气愈虚,清之则里真益怯。向有胃下垂,纳谷久虚,脘痛时作,攻补俱不得。虚阳上亢,躁难自安;营卫失和,洒淅形寒,口燥咽前,厌恶凉饮。有表不敢表,惧重虚其表;有热不敢清,恐愈寒其中;温卫解肌,原是正治之法,又恐触犯咽痛,处方下药每有顾此失彼之虞。综观全局,权衡得失,其总是阳浮于上,阴虚于下,营卫不和,气血舛乱之象。治病必求其本,循此施治,持之以恒,日久当有弋获。遂予加减潜阳宁神煎14剂,以资观察。
制附子9g 灵磁石30g(先煎) 酸枣仁12g 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 紫石英15g(先煎) 远志9g 夜交藤15g 合欢皮12g 知母9g 甘草9g 川芎6g 白芍9g 枸杞子12g 潼沙苑12g 白芷9g 明天麻6g。
守方至42帖,诸恙大减,西药镇痛片由4~5片/日递减为1片/日,乃至难得头痛时偶服之。躁热自汗如雨现象消失,夜寐自安,已摒弃安眠西药。纳谷尚差,但精神渐振,已能处理繁忙公务而无倦容。续进前方加减,共70剂,胃纳日馨,诸症霍然,前后判若两人。
案二十五、詹× 女 30岁
17岁始即有嗜眠,家居做女儿时时常昏昏睡去不能自支,然心中明白,能闻别人讲话,但无法自醒。19岁结婚,翌年娩第一胎男婴后月经一直未转,但续而孕育。近三年来,睡意益浓,记忆力减退,无论行、立、坐、卧均可有发作性睡眠,先感头昏头痛、眼睑沉重,旋即沉沉睡去,不闻鼎沸人声,每日发作10余次,每次约20分钟许,但夜间仍能睡足8小时,而梦多纷纭。纳便如常,苔白,脉缓。久用强脑益智开窍之剂罔效。治疗之对策,正治不已则从治。窃思发作性嗜眠,似乎神志不足,但夜寐多梦,仍是神不守舍,治当潜阳宁神。
制附子9g 灵磁石30g(先煎) 酸枣仁9g 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 夜交藤9g 合欢皮10g 制半夏9g 北秫米15g 茯神9g。
投药10帖,夜梦好转,白日睡眠发作减少。如法调治半载,经闭12年后第一次复潮,且逐月有汛。发作性嗜眠基本告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