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陈苏生-->医话-->一、养生说-->偏颇和平衡
偏颇和平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偏中之两旁曰偏,故侧重一面曰偏。颇:不平也,偏向一边曰偏颇。
平:均也、齐一也,无高下曰平,如水平、地平是也。
衡:所以称物轻重曰衡,如天平之属。防止偏颇,保持平衡,在中医治疗法则中,始终占重要的位置。这种平衡观点,在对待养生之道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体温、血压、脉搏、血液酸碱度、血糖浓度等等,都得保持在正常的范围里。偏离这个水平,就是病态。偏颇太甚者,可因此而致死亡。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平衡,这种平衡是建立在相互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如物质的同化和异化,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血流方面存在着推力和阻力、体温的产生和放散、血液的凝固与抗凝固、免疫反应中之抗原与抗体、激素之间的相互拮抗与相互抑制……等等。没有一个器官,没有一种过程不是矛盾的对立,既有斗争,又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与运动。并且由此而保持了相对的平衡。不难理解,正常人的生活,原是相对地宁静的,疾病把人体的功能和体液扰乱了。这种被扰乱的功能与体液,它的表现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不管疾病的来源是什么,这种异常的功能,总得要矫正。
祖国医学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应用“阴阳学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经常用阴阳两字来引证人体内在的矛盾的斗争的动态,并以此来指导治疗。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物质以平为度,并非多多益善。功能以秘为贵,大忌兴奋暴露。以此为养身准则亦然。它们认为营养物质固然是需要的,但只令适用,便是够了。营养不足,固然是病,营养过剩,同样也是病。功能的发挥是有目的性的,该用则用,大忌机能妄用。所以功能衰退是病,功能亢进也是病。推而广之,人类的生活习惯思想行动,都受这条准则的约束。例如物质缺少而功能亢进,名曰阴虚阳旺。机能亢进,促令物资消耗,名曰阳旺阴虚。体内废料过剩,阻碍了功能的发挥,名曰湿盛阳困。功能衰退而致水湿潴留,名曰阳衰阴盛。这种术语,都是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得到的。至于有关生活方面如饥饱劳逸都要恰到好处,不及是病,太过也是病。都要以平为度,勿令偏颇为患。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