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陈汉平-->论文-->针灸作用与人体反应性的关系
针灸作用与人体反应性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 1997年第16卷第1期
摘要:针灸学是一门探讨经络活动、腧穴功能和刺灸方法之间以及它们与人体和致病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学科。
1.针灸与人体反应性关系的两面性:正常人体若受到致病性侵害,可导致抗损害的过程。损害同抗损害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着健康的维持或疾病的发生发展。刺灸腧穴一般均能诱发各种不同程度有规律的功能调节活动,或增强防卫能力或纠正异常的功能状态,从而促进人体抗损害的斗争。
此外,针灸与人体反应性关系另一十分重要的侧面是接受刺灸的人体对针灸刺激的反应,即对针灸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
不同反应性的人体或处于不同功能状态的同一人体,在接受相同腧穴相同量质刺灸的情况下,可产生不同的功能调节反应,具体反映了人体反应性对针灸作用的影响。
总之,实际上,古人创立的子午流注选穴治疗法充分表达了对针灸治疗时人体功能状态选择的重视。显然,对治疗时机的选择就是对人体机能状态的选择,因为依据生物节律理论,在不同时辰人体的机能是不同的。重视针灸治疗时机,择时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研究,是当代学者力图利用人体内在因素制约针灸作用这一规律的重要再实践。
2.主动改变人体反应性以提高疗效的初步实践
古人观察到,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的现象,为了增强疗效,采取催气手法或借中药以促气至或增强得气程度。现代研究也证明,通过入静或气功锻炼改变中枢功能状态,可提高针感循经传导出现率,以利于“气到病所”,提高疗效。应用纳络酮阻断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受体或以其他方法抑制β-内啡肽的释放,使电针穴位抗休克的作用得以增强。针刺疗效同患者血清T4、T3水平密切相关,穴区同种皮片移植(“皮植灸”)同艾灸结合能更有效地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延长荷癌小鼠生存期。灸药结合能明显降低HAC肿瘤细胞Con-、LcA、RCA3种凝集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C-erbB-2癌基因的表达、AgNOR计数、肿瘤细胞S期百分率,提示灸药结合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而实现的。
由于皮植或药物调整了机体的功能状态,改变了针灸同机体的关系,进而改变了机体同致病因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针灸治疗效能的发挥。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