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蔡小荪-->学术观点-->四、心细智园 倡审时论治学说治法
四、心细智园 倡审时论治学说治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内经》、《伤寒论》在反复阐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年、月、昼夜阴阳气交规律密切相关的基础上,强调不论采取针灸或方药治病,均应顺乎时序更替的变化。蔡师遵循前圣教导,在长期临证治疗中探索、创立了一整套妇科审时论治的学说和方法,颇具特色。
1.倡导周期调治法。月经及生育的月节律早在战国时期已有认识。至明,《本草纲目.人部》对此有了更明确的论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正常月经是女子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此而出现经、带、胎、产、乳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张景岳《妇人规.经脉诸脏病因》中曰:“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病,当以调经为先”。蔡师甚崇此说,认为妇科确当以调经为首重。而调经之道,在于明审月经周期节律,根据不同时期阴阳气交生理特点,进行适时适当治疗,方能获事半功倍之效。故早在70年代初,即在长期临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月经周期的四期生理特点和调治思路。蔡师指出;在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又因肝藏血、调血,脾统血、化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协同作用下,冲任气血相产资胞宫由虚而盛而满而溢又虚的月经周期中,随着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而出现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变化。月经期(经水来潮至净):胞宫气血由满溢泻渐至空虚,肾气、天癸作用相对消减。凡经期、经量、经色及经味异常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调、通下、固摄诸法。经后期(经净至排卵前):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从阴阳论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症的基础阶段,当补则补,当泻则泻,随其从而治之。经间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经期前14天左右);此期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阴精施泄的种子时期,若交接合时有受孕可能。治疗以促期阴阳转化为宗旨。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前);此期肾气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盈,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又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在具体治疗中,蔡师又将四期生理和妇科诸疾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的周期调治法,并创立一系列自拟方剂。如治疗不孕症之“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即月经期以理气调经之“四物调冲汤”加减治疗;经后其以育肾通络之“孕Ⅰ方”加减治疗,经间期及经前期以育肾培元之“孕Ⅱ方”加减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化瘀散结周期调治法”:即经前一周及经期,痛经型用化瘀止痛之“内异Ⅰ方”加减治疗、崩漏型用化瘀调摄之“内异Ⅱ方”加减治疗,经后期至经前期均用化瘀散结之“内异Ⅲ方”加减治疗。治疗子宫肌瘤之“化瘀消坚方”加减治疗;月经期用“化瘀调摄止崩方”或“化瘀调摄止漏方”加减治疗。其它如治疗闭经之周期 调治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之周期调治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之周期调治法等,均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2.开拓年度调治意识。蔡师在长期大量诊治不孕症过程中发现,每至春季,治愈病人即会显著增多,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此现象与古人“春主生发”理论颇相吻合。于是对两组资料进行了前瞻性统计分析:一组是蔡师1983年4月~1988年3月间治愈的167例不孕症病人;一组是1987年1~12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3608例产妇;均以推算排卵日的方法进行分季归类。结果表明,两组资料的受孕最高季节均在春季,但这种春季受孕率高的现象在不孕症组显得十分突出,经气象敏感度(M值法)测定,春季治愈有增加倾向(M>2),其他三季均是减少倾血(M
蔡师指出:“春主生发”之论是基于前贤对阴阳观的认识上。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这阴阳消长中,蕴育着万物的生生化化。其中阳气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一年之阳始于春,春天阳生则万物亦生;夏天阳盛则万物趋长;秋天阳减则万物为收;冬天阳衰则万物乃藏。故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以之喻之,则“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以成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所以有二七、二八之变;四七、四八之壮;六七、六八之憔;七七、八八之谢,亦皆主归于肾阳之气的盛、实、衰、竭。而人生于天地之间,宇宙之阳必能助化、影响人体之阳。张介宾曾明确提出:“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的病理概念。时间生物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和发展使人们拥有大量事实证明:季节相代,昼夜交替所形成的光线变化,对哺乳类生殖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松果体活动来实现的。光线能抑制其分泌,黑暗则反之。因而昼长夜短的光照周期,能使性腺功能处于相对最佳,从而有促进受孕作用。这种新观点,不仅从一个侧面动摇了狭义的“自身稳定”在现代生理学乃至整个医学中的统治地位,也为古老的中医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蔡师言,虽然夏天乃昼最长夜最短季节,秋季和春季之昼夜长短相似,但是冬去春来,是一个由昼短变为昼长的过程,所谓“阳气渐长,阴气渐消”,对生殖功能来说,是从被松果体长时间抑制逐渐转为短时间抑制,性腺活动的“自由度”在增大。从阴阳论,则阴气适从盛极而衰,阳气则生而上升,可谓是阴实阳充,故而能使人类生育功能处于相对最佳。对不孕症病人来说,机体的自身条件基础差,当有效的治疗使她们体内的不孕因素逐渐减少时,良好的生殖环境,可使其不孕因素变得更小更弱,于是“两精相博,形神乃成”。春季治愈率高现象的实质即基于此。1989年,蔡师带着这一学说,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医妇科学术交流会,推荐大会发言后,引起较强反响,得到充分肯定。
蔡师在创言人类生育年节律学说的前提下,积极利用这一规律探索、开拓治疗不孕症的思路和方法。鉴于目前许多不孕症患者,在中药治疗中均有长期服药之累,少则几月,多则愈年,在治疗的同时,也因持续地看病,煎药、服药、测基础体温,择时交合等治疗措施,带来了颇多颇重的心理负担。且长期服药,也易产生耐受性。蔡师提出:如果我们运用时间治疗学适时治疗能提高疗效的定理,利用年节律规律,着重于冬、春两季进行治疗,对于中药治疗不孕症,或许能达到缩短治程,提高疗效的作用。近年来,蔡师正在对两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一组是四季均长期用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洁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一组是仅在冬、春两季用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目前此项观察仍在进行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有待观察结果。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