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针刺听会,即刻平喘
1.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
2.主治:支气管哮喘。
3.操作:取0.35mm×25mm毫针2根,针刺双侧听会穴,直刺0.5~0.8寸,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并间隙运针1~2次。
二、爪刺乳根,消除乳疾
1.定位: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上。
2.主治:乳腺增生症、溢乳症。
3.操作:取0.38mm×40~50mm毫针1根,平刺乳根穴,进针深度为1~1.5寸,得气后将针稍退出,再向左、右两侧斜刺,形如鸡爪,即《内经》刺法中的“合谷刺”,并留针15分钟。
三、针对应点,疗四肢痛
1.定位:痛在上肢者,其对应点即在同侧下肢;痛在下肢者,其对应点即在同侧上肢。
2.主治:四肢痛症。
3.操作:取0.35~0.38mm×40~50mm毫针1至数根,在对应点垂直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并嘱患者活动疼痛部位。
四、针三突穴,利咽开音
1.定位:
天突:胸骨上窝正中
扶突: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水突:人迎穴至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
2.主治:声音嘶哑。
3.操作:取0.35mm×40mm毫针5根,先针天突穴,进针后沿胸骨柄后缘平刺,再针双侧扶突、水突穴,均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配刺合谷穴,并间隙运针。
五、针胸腔区,宽胸养心
1.定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各引2cm直线。
2.主治:心肌炎后遗症所致的胸闷、早搏等。
3.操作:取0.35mm×25mm毫针2根,针双侧胸腔区,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并间隙捻转运针1-2次。
六、针刺安眠,宁心安神
1.定位:翳风穴与翳明穴之间。
2.主治:失眠。
3.操作:取0.35mm×25mm毫针2根,针刺双侧安眠,得气后留针15分钟。
七、针灸脐下,理气通便
1.定位:脐下3分。
2.主治:便秘。
3.操作:取0.35 mm×40mm毫针1根,进针后留针15分钟并温针灸2壮。
八、针灸局部,治疗冻疮
1.定位:病变的部位。
2.主治:冻疮
3.操作:取0.35mm×25mm毫针1至数根,在冻疮部位的中心处,直刺1针至基底部,然后温针灸2壮。若冻疮已溃破,则在溃破处上方循经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15分钟,在冻疮溃破处则用艾条熏灸。
九、中脘梁门,专治胃病
1.定位:中脘:脐上4寸,在前正中线上;梁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主治:胃病。
3.操作:取0.38 mm×40mm毫针数根,先针中脘、梁门留针15分钟,期间温针灸1壮。再配合针刺足三里穴,亦留针。兼见积食不消者加取建里穴;伴腹泻者加天枢、上巨虚;伴便秘者加脐下3分;胃酸过多或胆汁返流者,则去足三里加上巨虚、阳陵泉。兼见恶心泛吐者加内关;兼见胃脘痛连及胁肋者加取期门;腹胀者加取阴陵泉。胃脘痛剧烈者,加取头针胃区。
十、围刺疱疹,再取少阳
1.定位:围刺:在疱疹外围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阳陵泉: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
2.主治:带状疱疹。
3.操作:取0.32mm×40mm毫针数根,在疱疹外周1-2分处向疱疹中心皮下围刺,一般少则3针,多则5针,并针刺疱疹相应夹脊穴,再针同侧少阳经穴支沟、阳陵泉,待得气后留针15分钟,并在此期间运转1~2次。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