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单养和-->证治经验-->三、治麻疹经验

三、治麻疹经验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单氏认为麻疹虽谓胎毒,但必感染天行时气及温毒疫厉才能发生。治疗则根据“痧喜清凉,痘宜温补”的原则,如早期宜宣透,中期宜清解,后期宜养阴,灵活施治。对升提药物如升麻葛根之类,即使在腹泻是也不主张多用,因升提之后,容易引起肺气上逆而至咳喘。

在辨证方面,注意:1)疹点:疹稀而红润者为顺;疹密色黯者为逆,疹点由上而下、先耳后颈项、再躯干四肢,顺序面透者为顺;由下而上,违序而透者为逆。疹透三天,渐次收没者为吉;透疹后疹子骤然回没,乃邪毒内陷,要防昏迷惊厥。再有疹黑夹斑者,俗称“痧夹斑”,为邪重毒甚之症;疹布全身,惟面部颗粒全无,最为重症。2)舌苔:苔薄白,为麻疹初期感邪较轻,若舌苔黄腻,为热毒重,每多变幻。麻疹透足后,舌苔渐化,如苔化而现红绛,为伤阴之象,养阴清热即瘥,如无神志昏糊,勿要误认邪毒内陷入营之症。若舌满布厚腻苔,药后不经,则为邪毒重甚之征。3)全身症状:发热虽高,但无气急鼻煽,疹透之后,热亦随之下降,三天之内退净者,为顺为吉;若透疹后发热不退,咳嗽气急鼻煽,为邪毒壅盛于肺,肺气不得宣畅,每致肺气窒闭,甚或告绝,是属凶症。至于大便下泄,是肺热移于大肠,在本过程中较为常见,并不影响麻疹之透发;但在便泄每日超过十次以上者,则当注意及之。再有麻疹回后,低热不退,形体渐瘦,属正虚邪恋,防成“痧痨”。

[病案举例]

邬宝宝:发热三天,咳嗽流涕,止泪汪汪,烦躁不宁,苔薄白,脉弦数。时邪外侵肺胃,为出麻疹之兆。拟清解宜透。

大豆卷9g 薄荷4.5g(后入) 杏仁(去皮)6g 蝉衣2.4g 桑叶3g 大贝母4.5g 桔梗2.4g 白茅根(去心)15g 牛蒡子9g

二诊:疹透满布,发热得汗微得,咳呛无痰,苔转薄黄,脉来滑数。邪既外达,谅可无妨。以清解彻余治之。

银花9g 连翘9g 杏仁6g 前胡2.4g 桔梗2.4g 大贝母4.5g 茅根(去节心)各15g 陈皮2.4g

三诊:痧回热退,咳呛未愈,入暮更甚,苔薄边红,脉来细数。邪恋肺胃未尽,而阴液微伤也。再步原意参入育阴之品。

南沙参9g 川贝母4.5g 天花粉4.5g 杏仁6g 前胡2.4g 马兜铃4.5g 橘白2.4g 橘络1.5g 芦根(去皮)15g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