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董廷瑶-->医案-->十九、疫毒痢案
十九、疫毒痢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郭××,女,7岁。
主诉:下痢赤白两天,里急后重,日十余行。
诊查:高热神昏汗淋(体温39.5~40℃),纳呆作恶,脉伏微细,舌苔厚腻。
辨证:是为疫毒下痢,积热蕴郁,冷实不清,内闭欲脱也。
治法:病势危重,亟须温脾汤温通下达,以力挽之。
处方:淡附子4.5g 干姜3g 肉桂1.5g 酒浸大黄9g 玄明粉9g(分2次立服) 炙甘草3g 当归4.5g 党参6g 炒白芍9g
二诊:二进温脾汤,热毒外泄,痢次反增,日十七八次之多,赤白粘冻,兼夹绿色。热和神清(体温38.3℃),阳回肢温,吐恶亦戢,脉象细数,舌红苔化薄。病有转机,然郁滞未清,尚须苦寒泄热。
处方:葛根6g 酒炒黄芩6g 炒川黄连2g 白头翁4.5g 川黄柏4.5g 秦皮9g 马齿苋9g 银花炭9g 扁豆花9g 车前子9g 2帖
三诊、四诊:服药后,症情递减,仍宗前义,上方去秦皮、川黄柏,加酒炒赤芍、酒炒苦参,加减增损,续服药7帖。
五诊:热度已平,痢下初和,胃纳转佳,但大便溏泄,面浮形萎,舌淡苔厚,脉滑软数。此为痢后土虚,脾阳不振也。再拟温中消滞,以化余湿。
处方:党参4.5g 焦白术9g 炮姜2.4g 肉桂1.5g 广木香2.4g 陈皮3g 川厚朴3g 山楂炭9g 煨葛根6g 酒炒黄芩4.5g 7帖
六诊:痢愈腹软,大便仍溏(粪培养三次阴性),两脉细弱,舌根尚腻,胃纳转佳。是脾阳虚耗,须温运固涩以善其后。
处方:党参4.5g 焦白术9g 生姜炭3g 粳米15g 山药9g 煨木香3g 扁豆花9g 石莲子9g 石榴皮炭9g 赤石脂9g 5帖
服上方药后诸恙均和而出院。
按:患儿下痢赤白,高热神昏,属疫毒痢(西医诊断中毒性菌痢)。病势危重,非常法所胜。董氏辨其热高神昏,肢厥面白,脉伏苔厚,虽似热胜厥胜,却为冷实与湿热疫毒错杂蕴郁而成内闭欲脱之象也。谓其内有实积,非攻不去;里有阴寒,非温难解。故选用千金温脾汤寒温互施,补泻并用。以桂、附、姜、草温中回阳;参、归、白芍调和气血;投硝、黄泄热开结,荡涤积滞。俾阳气得回,阴寒之邪即夹湿滞下泄也。继以葛根芩连合白头翁汤,参入理气化滞之品,苦寒泄热,导滞和痢。继后再用温中法为主,或参消滞或参固涩,惟见证辨治,终获全功。 又,熊胆灌肠剂为董氏自制疫毒痢之急救方,由熊胆0.6g 马齿苋15g 黄柏12g 椿根白皮15g组成。下血多者可加苦参9g。用水200ml煎至3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熊胆苦寒无毒,入心肺肝胃四经,功能清火凉血,解毒开结;椿根皮苦寒而涩,入胃大肠经,功能燥湿清热,涩肠固下;川黄柏、马齿苋均为治痢要药。董氏精于幼科,擅治小儿各种难病重症,现介绍治疗婴儿吐乳症、厌食、肠套叠、肠麻痹的独到经验,以见一斑。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