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郭柏良-->医案-->案5、甘××,男,24岁。

案5、甘××,男,24岁。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初诊〕1963年5月9日。去秋以来,左胸胁之间,隐隐作痛且微胀,心跳急促。脉弦大。胸胁乃肺肝之位,而心脏居其中,肝有瘀滞,络道失于通畅,气行自亦有阻,症属肝着。治气不足以却病,当化瘀通阳为主,疏肝理气为佐,拟旋覆花汤加减法。

处方:旋覆花18g(包) 青皮9g(炒) 青葱管9g 广郁金4.5g 丝瓜络4.5g(酒炒) 路路通9g 橘络3g 晚蚕砂12g(包) 当归须1.5g(酒炒) 光杏仁9g 枇杷叶9g(去毛包) 红花0.9g 3帖

〔复诊〕5月14日。胸胁不舒,气血尚未宣通。再拟前法损益。

处方:旋覆花18g(包) 小青皮9g(炒) 当归须3g(酒炒) 东白芍12g(炒) 丝瓜络4.5g(酒炒) 橘络3g 红花1.5g 晚蚕砂15g(包) 薄荷叶4.5g(后下) 光杏仁9g 青葱管12g 鳖甲煎丸15g(包) 2帖

〔三诊〕5月16日。连投化瘀疏肝,胸胁尚觉隐痛,胃呆纳少。再守前法,酌为加减。

处方:旋覆花18g(包) 东白芍12g(炒) 青皮4.5g(炒) 生香附9g 降香片4.5g 当归须4.5g(酒炒) 橘络3g 晚蚕砂15g(包) 光杏仁12g 薄荷叶4.5g(后下) 红花1.5g 炙苏子9g 鳖甲煎丸15g(包) 3帖

〔四至六诊〕症情逐渐减轻。前方去橘络,加丹皮4.5g(炒),川郁金4.5g。

〔七诊〕5月24日。气行渐畅,胸胁脉络缓和,自觉诸恙已减轻。还须舒气和营。

处方:桑白皮12g 光杏仁12g 旋覆花21g(包) 炙苏子9g 白蒺藜9g(去刺炒) 降香片6g 东白芍12g(炒) 橘络3g 丹皮4.5g(炒) 生香附9g 薄荷叶4.5g(后下) 红花1.2g 鳖甲煎丸24g(包) 3帖

八诊:前方去薄荷叶、白蒺藜、橘络,加广郁金6g,橘叶9g,晚蚕砂15g(包) 2帖

〔九诊〕5月29日。胁部微有隐痛。脉象弦而无力,舌薄白。肝肺之气未畅,心营尚弱。治与肃肺养阴,以治其本。

处方:南沙参9g 丹皮4.5g(炒) 大麦冬9g 东白芍9g(炒) 晚蚕砂9g(包) 橘叶9g 桑白皮9g 象贝母9g 青皮4.5g(炒)白蒺藜9g(去刺炒) 枇杷叶9g 2帖

十诊:5月31日。症情更见改善。前方去青皮、蒺藜,加女贞子9g,云茯苓9g。2帖

十一诊:6月2日。心肺之阴渐复,肝亦得舒。再与养肺阴,培脾土,心资根治。但尚须静养一时,免致反复。

处方:北沙参9g 东白芍4.5g(炒) 粉丹皮4.5g 白前9g 冬瓜子9g 大麦冬9g 川石斛9g(先煎) 云茯苓9g 肥玉竹9g 橘络3g 晚蚕砂12g(包) 另用白扁豆30g 莲子30g 分4次煮粥服之。

按:本例血瘀阻于肝络,气聚不畅,是为肝着。法效《金匮》旋覆花汤,以旋覆花为主药,散肝经之气;青葱通阳调气;不用新绛以和血,而代以归尾、红花、鳖甲煎丸等物,治有形之瘀阻。惟恐药力未充,故助以逍遥法,但除去柴胡,加用蚕砂、蒺藜等,以祛经络之风。此外配合理气之品,使金不制木,则肝得舒而瘀得行。经过八诊后,主症基本消失。继进养营培土,胃纳逐见增加,渐得恢复。6月12日其母来说,已照常工作矣。昔唐容川曰:“肝着,即血粘着而不散也。”通过临床实践,信而有征。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