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顾筱岩-->验方-->四、小阳和汤
四、小阳和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组成:熟地10g,麻黄0.6~0.9g,鹿角片12g,肉桂3g(研粉分吞),炮姜炭1.5g,白芥子3g,生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脱疽、鹤膝风、流痰。症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干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等阳虚寒凝之证。阳和汤一方出自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是一张治疗阳气内虚,精血不足,寒凝痰滞于肌肉、筋骨、血脉关节而成的阴疽的名方。顾氏临床常用王氏原方,认为其中取熟地甘温之性大补阴血,配血肉有情之鹿角温补肾阳,填补精髓,强筋壮骨,为图本之治;姜炭温中,助阳散寒,肉桂温经散寒,皆入营分,麻黄发越阳气,开腠理以散寒,使气血宣通,补而不滞;以白芥子温化皮里膜外之寒痰,消肿止痛为其佐,使生甘草和之。使肾精得填阳气得和,阴霾得散,寒痰得化,确为治阴疽之妙方。但顾氏又认为,阳和汤所主治者,皆属慢性虚证,服药少则半载,多则年余,日积月累,有麻黄伤气,熟地碍脾之虞。他常取原方制小其剂而用之,故称为“小阳和汤”。其中麻黄只用0.6~0.9g,熟地仅原方三分之一左右,如此可免碍脾伤气之弊。又鹿角胶,纯补,滋腻,价贵,入方又须另烊冲服。顾氏以鹿角代之,既有补肾助阳之功,又有活血、散结、消肿之效。且无滋腻之便,价廉用便,用代鹿角胶更妙。顾氏更提出流痰阴疽之成,既有先天不足,肾虚骼空之本,又有后天饮食劳倦,脾胃受损之因。以为温肾与暖脾在阴疽论治中具有同等的重要的意义。常将阳和汤与补中益气合用,更使倍参、芪,以升而补之,助其生化也。并令服食牛肉汁、鸡蛋、牛奶、豆浆等营养品,药食并进,使气血、阴阳调畅而阴疽得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