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胡建华-->学术观点-->三、情志疾病,心肝为主

三、情志疾病,心肝为主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先生长期从事精神神经疾病的临床与研究,认为精神系统疾患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先生指出:本病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血亏耗,心神失养,或情志怫郁,肝气横逆,上犯于心所致。故提出:情志疾病心肝求的学术观点。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有狂躁型和抑郁型。狂躁型精神分裂症,中医属狂症范畴,《临证指南》曰:“狂由大惊,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先生以为:此症当为郁怒伤肝,气失疏泄,郁而化火,津液被熬,结成痰火,扰乱心神,导致发狂。由于痰火上扰,心窍被蒙,故见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由于肝胆火旺,痰火壅盛,可见怒目直视,盛气凌人,甚则骂詈不避亲疏,由于热盛津液被灼,故多见便干,舌红,脉数。处方则以甘麦大枣汤为基础,养心安神,化痰解郁;铁落饮以镇心降火,百合知母清热润燥;狂躁征象严重者,常加用龙胆草、黑山栀、生大黄等直折肝火。如治一患者,男性,47岁。18年前因受刺激而致精神失常,意识不清,狂躁不安,暴怒毁物,时或哭笑,时或打人骂人,夜不能寐,大便干结,7日1行。曾住某精神病院治疗,服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症情时有反复。近因家中琐事刺激,诸证又现,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数。证属肝郁化火,痰浊内蒙,扰乱心神,情志逆乱。治宜泻火化痰,养心安神。处方: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大枣9g 菖蒲9g 炙远志4.5g 丹参30g 龙胆草9g 黑山栀12g 生大黄9g(后下) 知母15g 生南星20g。服药7剂,精神渐趋正常,原方增减再服1月,并自行减量和停用西药,各症消失而告康复,后改用养血安神中药调理。1年后因精神刺激稍有反复,但程度明显减轻,再用原方调治l周即愈。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之“癫症”范畴。《证治汇补》云:“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俗呼为心风,此志愿高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先生认为本证与《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脏躁症”颇相似,多因心脾素亏,思虑劳倦过度,通过骤受惊恐等因素而诱发,导致心胆俱虚,肝阳上扰,痰浊内蒙,窍络不利。处方常以甘麦大枣汤养心润燥,甘以缓急,菖蒲、远志、丹参豁痰宣窍,安神解郁,再以生南星、铁落等镇惊平肝安神。如治一女性,39岁。1985年春季因精神刺激而致神思恍惚、表情淡漠、不言不语、脾气急躁,恐惧幻听。外院精神科诊断为“抑郁型精神分裂症”,予以氯氮平、奋乃静等治疗,症情曾一度缓解。就诊前因骤受惊恐,上症又现,且经行腹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骤受惊恐,心胆俱虚,冲任失调。治宜镇惊安神,调和冲任。处方: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大枣9g 丹参30g 菖蒲9g 炙远志4.5g 知母l5g 百合l5g 生铁落60g 肉苁蓉12g 益母草12g 生南星15g。上药连服半月,精神渐趋正常,后又续服1月余,症情未再反复,经临腹痛也瘥。随访1年余,精神正常。

2、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患者多数见有情绪急躁易怒,恐惧焦虑,恶梦纷扰、眩晕泛恶,胸闷胁痛诸症。此乃心神不安,肝火亢盛之象。先生多用甘麦大枣甘缓之品,先缓其急,百合知母汤麦冬以润其燥,龙胆草、川大黄以泻其火,待症状得以控制后再转入以治本为主。用党参黄芪、炙甘草、五味子、淮小麦、大枣、白术等益气养心宁神,生地、川芎、丹参、麦冬、枸杞子、旱莲草、石决明养阴清肝潜阳,选用首乌、桑椹、苁蓉、蜂蜜等补益肝肾,柔和润燥之品,以润肠通便。

范××,男,44岁,初诊:1996年9月19日。近年来徜徉于股市之中,涨落于瞬息之间,情绪时而惊喜,时而颓唐。渐致神思恍惚不宁,急躁易怒,心悸怔忡,夜不安枕,大便干燥,三四天1行。舌苔薄黄。脉象弦滑带数。治拟养心安神、清肝泻火。处方: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大枣9g 石菖蒲9g 炙远志6g 龙胆草6g 川黄连4.5g 知母15g 百合15g 制大黄9g 全瓜蒌15g 生南星15g。14剂。二诊:服上方14剂,情绪稍安,心悸怔忡已减,睡眠好转。大便仍干燥,隔2天1行。苔薄黄,脉弦滑。再予前法加减。处方: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大枣9g 石菖蒲9g 炙远志6g 龙胆草4.5g 知母15g 百合15g 生大黄9g(后下) 紫丹参15g 生南星15g。14剂。四诊:情绪明显稳定,睡眠已较初诊时增加2小时,大便先坚后溏,日行2次。苔黄已化,脉弦滑。再守原意。处方:原方生大黄改为6g。14剂。上方连服28剂,情绪、睡眠均安,大便日行1次。停服中药。处方:镇惊泻火合剂500ml2瓶,每服30毫升,日服2次。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