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姜春华-->证治经验-->七、痹证之本在肝肾 重用生地效称奇-->(二)生地川乌,相辅相成
(二)生地川乌,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根据痹证的病机与临床表现,大体上包括了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等,这些病西医大多采用抗炎、止痛等对症疗法,或应用大贴量激素取效于一时,但病情多有反复,不易痊愈。先生积几十年治疗痹证的经验,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张扶正固本,强调以肾为本,运用补肾法为主治疗各种类型痹证,并结合中西医结合科研实验研究,将大量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功效的中药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进行筛选,组合新方,“地乌蠲痹汤”(见“经验方选要”)就是先生自拟的一张治疗风寒湿热痹的有效方,方中以大量生地黄为君药,生地黄具滋阴润络,凉血清营,补益肝肾之功,《本草经》有“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的记载。先生用生地黄治疗顽痹一般用量在60~90g之间,最多可用至150g
其用意有三:第一,生地甘寒,入肝肾经,可滋养阴血,补肝益肾,得酸平之淮牛膝,辛温之五加皮协助,共同发挥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的作用;第二,风寒温三痹中寒痹和湿痹均需辛温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温燥烈之品无不有伤阴耗血之弊,方中的川乌、蚕砂、威灵仙、独活便是此类药物,得大贴量之生地,可缓和它们的燥烈之性,双向调节,取利祛弊;第三,根据《本经》记载,地黄有除痹作用,生者尤良,风寒湿三痹中行痹需以散风为主,佐以祛寒理湿,但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更须参以补血之贴,血不足者痹着不行,生地黄补血养血,补养充足,自然流通洋溢而痹行矣。另外,药理实验证实,生地黄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是促进免疫功能的药物;而且又可调节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阻抑自身抗体的形成,具有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方中制川乌性味辛温有毒,《外台秘要》说川乌有六大作用:除寒一也;去心下坚痞二也;温养脏腑三也;治诸风四也;破聚滞气五也;止感寒腹痛六也。在这六大作用中,尤以温经散寒祛痹止痛之功为最著,所以张寿颐誉其“善入经络,确是妙药。”与生地相配,各具其功,相得益彰,共为方中主药。威灵仙窜走十二经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益以独活?
986年一期报导,江西省波阳县中医院朱炳林医师曾偶得此方,悉本县吴××因患坐骨神经痛赴沪就诊于先生处,先生予“地乌蠲痹汤”,服后六贴知,十贴已,十二年未曾复发,遂应用于临床,曾治疗风寒湿之痹患者5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先生临诊治疗痹证,注重辨证论治,强调肝肾为本,以扶正为先,又善用专病专方,且根据不同病情,通权达变,灵活化裁,故每获良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