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陆德铭-->论文-->陆德铭治疗乳腺癌及其术后经验撷萃
陆德铭治疗乳腺癌及其术后经验撷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4;21(2):61~62
摘要:陆德铭教授,治外科疾病,经验颇丰,尤擅治乳房疾病,对乳腺癌及其术后的治疗临症经验至为丰富,佳案层见迭出。笔者随师临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将其介绍整理如下,从中可窥其一斑,以飨同道。
1.辨证辨病 扶正抗癌
陆德铭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毒留滞有关。肝肾不足,气虚血弱,冲任二脉空虚,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久则聚痰酿毒,相互搏结于乳中而成癌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癌)、因实(癌)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其病本虚而标实。正如《医宗金鉴.积聚篇》所说:“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和邪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故陆师临症以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原则,分清虚实主次,辨别邪正盛衰,慎重权衡,立足于扶正祛邪并施、辨证辨病用药方法,以扶正培本为主,祛邪抗癌为辅,力争“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以提高机体抑制肿瘤因素,从而达到抗癌、抑癌目的。陆师强调乳腺癌贵在早期诊断及早期综合治疗。他主张早、中期乳腺癌应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配合中药以减毒增效;对于晚期乳腺癌应以扶正法为主,佐以祛邪治疗原则,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而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由于大病、久病、手术而致气血亏虚,临症更应侧重扶正培本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始终,以增强机体抗癌作用,又为祛邪抗癌创造必要条件。故常在辨证用药基础上,辨病用药,分期选用有抗癌活性药物。陆师经验,晚期乳腺癌及其术后3年内患者,应扶正祛邪并重;乳腺癌术后3~5年患者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术后5年之后则应扶正培本。陆师认为,扶正祛邪中药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平衡,增强机体抗癌、抑癌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症状,稳定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2.融通中西 精专用药
陆德铭教授遣方用药别具一格,既考虑中医的理法方药,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力争一药多用。陆师常谆谆教诲,用药如用兵,宜精不宜多,药多味杂可妨碍脾胃运化,且可破伐正气。故临症常以生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生地、天花粉、枸杞子、玄参等滋阴生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莪术、石见穿、丹参、露蜂房、牡蛎等祛邪抗癌。另外,据祖国医学“肾主骨”,“骨生髓”,“髓养血”理论,常以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等补肾生血,维护正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黄芪、白术、生地等扶正培本之品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内分泌调节,有抑瘤、抗转移等作用;莪术、石见穿等活血化瘀之品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改善肿瘤患者“高凝”状态,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防止放射性肺纤维化,并有一定促进机体免疫机能及消炎作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之品有直接抗癌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及有消炎作用;而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等有直接抗癌作用,并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升高外周血象,调节内分泌,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的防癌作用。陆师将这些有实验基础的扶正培本之品与抗癌药物列为一伍,齐奏扶正抗癌之力。
陆德铭教授积数十载临床经验,认为药物用量的轻重,至关疗效。根据陆师经验,乳腺癌及其术后患者,大病、久病或手术,正气大虚,邪实亦盛,处方用药量轻,虽补则无力扶正,欲攻而难达病所。故有些药物必以超量方能奏效。如生黄芪、党参、莪术、石见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常各用30~60g 露蜂房一味,虽言其甘平有毒,亦常超量使用12g 然白术、玄参、陈皮等则以常量9~12g处之,以病为度。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