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李国衡-->证治经验-->三、颈椎病-->(三)脊髓型颈椎病:
(三)脊髓型颈椎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是颈椎病中严重的病症,除神经根症状外,脊髓受压或刺激,或脊髓受伤,不仅出现上肢,而且出现下肢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受压或刺激,上肢症状明显,下肢症状较轻或不明显者,治疗效果较佳。如压伤变性或有损伤,下肢肌肉紧张无力,行动不利,或排尿困难则难以治疗。
1.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失去弹性而突出;颈椎椎体后方骨质增生,骨嵴凸起;小关节的增生;黄韧带增厚或钙化等多种原因,均可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发病。椎管先天性矢状径狭窄亦是本病因素之一。有人曾对脊椎型颈椎病摄X光,研究证明患者其颈椎椎管矢径在C4~C7平面比正常人小3.02~3.72mm,说明椎管大小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有关。
本病有临床表现有轻中重的不同:轻型主要为上肢的一侧或两侧麻木无力,肩臂腕手指等部疼痛,有轻有重,或为烧灼感痛,或为刀割样痛;中型主要为下肢麻木疼痛,行走时有踩在海绵体上弹性感觉。或一侧,或两侧,或一侧的上下肢。或一侧上肢对侧下肢。呈现感觉改变或运动障碍;重型则四肢疼痛,麻木无力,活动困难。后期要影响到大小便的功能。
2.检查辨证:
常规检查如前。如原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而成为脊髓型者有颈部症状。一般脊髓型颈椎病颈部症状并不严重。肢体麻木,萎弱无力,运动功能障碍者,同时有颈椎病史,常有发作,而后出现脊髓束症状,应拟诊为本病。
生理反射异常,上肢肱二头肌、三头肌,下肢膝跟反射亢进或迟钝,消失。病理反射方面以霍夫曼氏征为阳性。严重病例则出现踝、髌阵挛。或巴彬斯基征阳性。屈颈试验对本病比较敏感,当屈颈时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但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十分复杂,既有压迫因素,也有外伤因素,还有脊髓血供障碍因素,在临床应详细辨证。尤其是应与神经科疾病作鉴别诊断。由于CT与核磁共振等检查仪器的进步,为本病明确诊断、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
3.治疗:
手法:常规手法1~2节,但常规手法中第2步与第5步手法施法时要轻而柔和,然后加法。患者取俯卧位:(1).医者用点揉,按揉,按摩等手法使斜方肌,岗上肌,岗下肌,菱形等放松;(2).双手拇指沿颈椎棘突傍侧,由下而上点揉,指力控制力量要柔和恰当,使颈项肌筋弛松;(3).用手部大小鱼际肌交替地按揉颈椎与上部胸椎棘上与棘间,以使韧带与小关节松解;(4).用掌根平推背部颈胸椎段两侧,由下向上平推,当推至颈根处时随即转向横椎至肩后,这是反经络走向平推,可以理气活血。四步手法作为一节,连作2~3节为一次手法,每周2~3次。4~6周为一个疗程根据疗效可缩短或延长。手法可缓解软组织痉挛,对椎管可起到减压的作用。
内服药物:颈部突出物压迫脊髓时,首先压迫血脉,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局部缺血,颈项无力,面色不华,心悸不寐等,脉细软,舌淡苔薄白,宜补气养血汤(伤科补要方)人参,白术,甘草,茯苓,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肉桂,以治营卫不足气血兼补。有外伤因素者,血瘀阻滞,颈痛颈重,脉弦,舌红苔腻,宜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方)赤芍,当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以活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并作随症加减。颈椎筋骨退变较重,间隙变窄,骨质疏松增生,头昏。宜四子散(魏氏秘方)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功劳子,随证加味以补肾养肝。四肢疼痛麻木,或有触电样感觉,上下肢出现病理反射,以上肢为主者宜伸筋活血汤(魏氏秘方)伸筋草,川牛膝,制狗脊,秦艽,当归,桑寄生,川木瓜,杭白芍,川断,乳香,没药,杜仲,生甘草。伸筋通络,活血镇痛。应临证加减。下肢症为主者宜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 参,甘草,当归,白芍,干地黄。以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李国衡在临床上对脊髓通畅视为重点,其次解痉以进行药物加减:气滞血凝者酌加青皮,川芎,制三棱,蓬莪术等;气虚少血者酌加黄芪,当归,首乌等;水湿滞留者加用汉防己,生米仁,猪苓,茯苓,赤小豆等利水化湿消肿。上下肢有痉挛现象者宜加胆南星,防风,葛根等化痰祛风解痉。
外用药物:颈项洗方,化瘀洗方(见前)。
枕颌牵引方法要求如前。颈围固定可以防止病情加重,有利于颈椎病恢复。颈围市上有售。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