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李国衡-->证治经验-->三、颈椎病-->(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代医学各家观点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实践中认为此型是客观存在的不仅有颈椎病的局部症状,同时有全身夹杂症,其中包括交感神经症状,所以此型对临床辨证施治具有指导作用。

1.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颈椎骨质增生,韧带的钙化,肌肉牵掣等疼痛的刺激,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的反应。颈椎骨与关节退变,结构失稳,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时,也会影响及交感神经。由于经络气血失调和其他等原因,而发生头痛或偏头痛,眩晕。睁眼无力,视物模糊,眼部胀感。心律紊乱,心动过速,胸闷不畅。胃纳差,便溏或便秘。背部疼痛,多为胸椎6-7节段,手指关节疼痛,下肢轻度肿胀,腿不能直腿抬高。面部,颈部,手足等部容易出汗,或有麻木感。

2.检查辨证:

患者是在有颈椎病的基础上,颈椎骨与关节以及椎间盘与韧带等有不同病变存在,其他无特殊因素而发生上述症状,这是本病诊断要点。其次是症状时轻时重,有时症状又不甚显著,特别是与颈部疼痛轻重或其他部位疼痛轻重有关,也是辨证依据。如病史较长,症状持续不减,而有不断加重趋势者,或有外感内伤其他等病史,应另作检查和治疗。

3.治疗:

手法治疗:先作颈椎病常规手法而后辨证施法。头痛头晕或头昏胀者,加神经根型1-3步手法。眼部各种症状,加点揉,按揉面部睛明、攒竹穴,而后两手拇指按摩印堂,同时从前额眉棱骨起八字分推至枕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背部脊两旁俞穴,然后用手掌从肩后至腰部由上而下平推,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有益于心气恢复。手法反复操作约15分钟左右,每周2~3次,4~6周为一个疗程。

内服药物:头痛,头昏,视物模糊者,用杞菊地黄汤(医极方)熟地,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枸杞子,菊花,以滋肾养肝,益精明目。耳鸣加磁石,菖蒲潜阳开窍,睁眼无力加黄芪,白术健脾。颈头牵制眩晕恶心,用川芎钩藤汤(见前)加白芍,桑椹子,木瓜养血解痉。心律紊乱或心动过速者,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并酌加活血化瘀,宁心安神药味。汗出不多,时有时无可不用药,如汗出过多可加用糯稻根,浮小麦等敛汗药。肢体肿胀沉重,步态不稳者,可用伸筋活血汤加茯苓,平地木,赤小豆化湿水肿。

外用药物:熨药第一方(魏氏验方)升麻,细辛,白附子,防风,龙胆草,牙皂,陈皮,稻草根,远志,薄荷叶,钩藤,半夏。上药共研末,按一斤一包,放在铁锅中,加黄酒同炒,炒热,不可炒焦。立即装入预置的小布袋内,放在颈背痛处热熨,外盖棉絮或毛毯保温,每次须半小时以上,每天2~3次。每一包药可用2~3天,每次炒时均须加适量黄酒。颈项洗方等亦可应用。

混合型者,由于颈椎病病程持久,关节肌肉的不平衡,影响正常功能而累及其他部位病变。最常见者为伴发肩关节周围炎,其次为肩胛骨痛,背部菱形肌痛。临床上应全面兼顾,综合治疗。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