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中医中药抢救麻疹严重病例的经验介绍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0年第1期14~17页
摘要:在1958年冬麻疹开始流行的季节中,我院开设了麻疹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千方百计抢救麻疹病童。
全院共收治麻疹病童1026人,其中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占绝大多数,我们依据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原则,从“病机、病能”上加以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即顺症、重症、逆症、险症、凶症、危症和弱症。这种分型的依据,主要是从临床症候的表现作为指征,各型之间,也不是绝对不相联系的,而是有着相互演变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必须灵活掌握,充分运用“辨证论治”的理法,不可胶柱鼓瑟。
在1026例中,用中医中药治疗者有136例,在此136例中,无一例是属于“顺症”类型,均为重、逆、险、凶、危、弱诸症。经治疗后,结果痊愈者129例,死亡者7例,治愈率为95.8%,效果尚较满意。
兹将各型的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赅要分述于下,并附以典型病例表,以供参考,并请指正。
第一型 顺症
(1)主要症状:为一般麻疹初起症候,患者有发热,微汗,咳呛喷嚏,流清水鼻涕,出现费—科氏斑,眉间微红,耳后项背疹点隐约,舌苔薄腻,脉浮数,二便通利诸症。
(2)八纲归类:为表热。
(3)病机分析:风邪在表。
(4)治疗原则:辛凉宣化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味银翘散,药物包括:荆芥、前胡、象贝、银花、连翘、豆豉、桔梗、牛蒡子、茯苓等药;便泻去牛蒡子加葛根、川黄连。
(6)病例介绍:无特殊,从略。
第二型 重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壮热,汗少,烦躁气粗,鼻翼煽动,咽红,声音嘶哑,咳呛痰稠,舌绛苔糙,溲赤便坚等症。
(2)八纲归类:为里热。
(3)病机分析:邪盛血热。
(4)治疗原则:养阴透邪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减黑膏汤,药物包括:生地、豆豉、荆芥、贝母、蝉衣、前胡、桔梗、连翘、银花、茯苓等。
(6)病例介绍:重型:住院号23665,弈××,女,11个月。诊断:1.麻疹,2.支气管肺炎,3.中耳炎。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12月15日,体温40.3℃,有汗,面红疹鲜,气急,舌苔浊腻,脉数,神志烦躁,二便有。主要药物:荆芥9g 防风2.4g 生地30g 石膏30g 知母9g 赤芍9g 丹皮9g 银花30g 连翘9g 甘草12g
12月16日,体温40.6℃,有汗,面赤疹透,气急,舌苔薄腻,质红,脉数,神志不安,二便有。主要药物:生地30g 麦冬9g 赤芍9g 丹皮9g 沙参9g 银花30g 连翘9g 荆芥9g 防风2.4g 甘草1.5g
12月17日,体温40℃,有汗,面赤,气急,舌红,脉细数,二便有。药同上。
12月18日,体温38℃,有汗,疹齐,气平,舌红光,脉细数,二便有。药同上。
第三型 逆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面恍唇青,形倦神疲,自汗出,皮肤湿润,疹点不密不透或隐陷,舌色淡,脉濡,溲清便溏等症。
(2)八纲归类:为里寒。
(3)病机分析:正虚邪陷。
(4)治疗原则:以扶阳救逆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味参附四逆汤,药物包括:别直参、附子、甘草、干姜、桂枝、升麻、当归等。
(6)病例介绍:
逆型:住院号23553,王××,女,1岁。诊断:1.麻疹,2.心力衰竭,3.支气管肺炎,4.二度营养不良。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12月9日,体温40.2℃,自汗,面白疹隐,气急鼻煽,舌苔白腻,脉沉细,四肢冷,二便稀溏。主要药物:附子6g 肉桂2.4g 西河柳6g 远志3g 樱桃核9g 别直参3g
12月10日,体温39.6℃/37.6℃,汗止,疹透,气急减,舌苔白腻,脉沉数,四肢暖。药同上。
逆型:住院号25415,徐××,男,13个月。诊断:1.麻疹,2.心力衰竭,3.支气管肺炎。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2月17日,体温35~38.6℃,无汗,面恍,唇紫,疹遏,气急,舌苔白润,脉伏,四肢冷,神志烦躁,二便有。主要药物:附子4.5g 桂枝2.1g 白芍9g 别直参3g 麻黄1.5g 紫菀3g 款冬9g 远志3g 升麻1.5g 西河柳6g。另:麻黄、芫荽、浮萍、西河柳各30g,煎洗。
2月18日体温38.6℃,微汗,面色转红疹透,气急,舌苔白腻,脉细数,四肢暖,呻吟,二便有。主要药物:党参6g 牛蒡子9g 蝉衣4.5g 象贝9g 生地9g 红花1.2g 紫菀
3g 款冬花9g
注:本病例至2月19日,体温退至37℃,二便正常,服药同2月18日方,旋即痊愈。
第四型 险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高热,无汗,不哭,无涕泪,咳呛气急,鼻煽喘促,面色青而恍白,疹象遏伏,溲黄便热,甚则神迷等症。
(2)八纲归类:为表实。
(3)病机分析:风寒闭肺。
(4)治疗原则:以宣肺达邪为主。
(5)常用方药: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药物包括: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前胡、桔梗、象贝、苏子等;神迷舌苔浊腻者加苏合香丸。
(6)病例介绍:险型:住院号23640,姜××,女,1岁。诊断:1.麻疹,2.支气管肺炎,3.循环衰竭。出院情况:痊愈。病历如下:
12月13日,体温41℃,无汗,面青,气急,鼻煽,舌苔绛、干,脉极数,神志昏迷,痉,有二便。主要药物:紫雪丹3g 麻黄2.1g 石膏30g 杏仁9g 甘草1.5g 葛根6g 连翘9g 僵蚕9g 象贝9g 茅根肉30g
12月14日,41~38℃,有汗,面青,气急,舌苔绛,脉数,神志见醒,有二便。主要药物:麻黄2.1g 石膏30g 杏仁9g 甘草1.5g 葛根6g 连翘9g 象贝9g 茅根30g
第五型 凶症
(1)主要症状:患者高热少汗,面赤气粗,疹色紫红,肌肤灼热而干,烦躁狂叫,昏迷谵语,jie齿,弄舌吐舌,甚则惊厥,舌苔深红干糙起刺,便闭或挟热下利,小便短赤。
(2)八纲归类:为里实。
(3)病机分析:火势亢极。
(4)治疗原则:以养阴清热、平肝息风为主。
(5)常用方药:用清瘟败毒饮为主,舌绛惊厥者加紫雪丹。药物有:生石膏、生地、犀角、赤芍、丹皮、知母、川黄连、黄芩、山栀、玄参、甘草、连翘、竹叶等。
(6)病例介绍:凶型:住院号23607,周××,男,8个月。诊断:1.麻疹,2.脑炎,3.支气管肺炎。出院情况:痊愈。
12月12日,体温41℃,汗少,面赤疹红,气急鼻煽,口渴,舌苔红绛,脉弦数,抽搐,手颤,有二便。主要药物:麻黄1.5g 石膏2.1g 石决明30g 石斛1.5g 麦冬9g 生地9g 杏仁9g 蝉衣6g 僵蚕9g 钩藤9g 荆芥9g 紫雪丹3g。针刺用穴:合谷、内关、大陵、神门。另:西河柳煎洗。
12月13日,体温41℃,得汗,气急鼻煽,口渴,舌苔红绛,脉数,抽痉,有二便。用方同上,另再服紫雪丹1,分2次服,针刺停止。
12月14日,体温40.2℃,气急鼻煽,舌苔红干,脉数,痉减,有二便。主要药物:别直参3g 生石膏30g 知母9g 甘草1.5g 粳米30g 杏仁9g 石决明30g 川黄连9g 僵蚕9g 钩藤9g
12月15日,体温39℃,有汗,面恍白,气平,舌苔腻,脉濡数,痉止,有二便。主要药物:移山参9g 麦冬9g 贝4.5g 远志4.5g 钩藤9g 石决明30g 陈皮4.5g 白术4.5g 甘草1.5g
12月16日,体温37.6℃,气平,舌苔薄,脉和,神清,有二便。用药同上。
凶型:住院号25167,蒋某某,男,5岁。诊断:麻疹后大脑炎。出院情况:痊愈。
2月10日,体温41℃,汗少,面青,气急鼻煽痰鸣,不能吞咽,舌苔浊腻,脉数,神志昏迷,烦躁,手足舞动,有二便。主要药物:苏合香丸1粒。荆芥9g 防风2.4g 麻黄1.5g 石膏30g 杏仁9g 甘草1.5g 苏子9g 白芥子1.5g 葶苈子3g 菖蒲9g 莱菔子9g 牛蒡子9g 蝉衣9g 竹沥达痰丸9g
2月11日,体温41.6℃,面疹见,气急,舌苔腻,脉数,谵语,烦躁,有二便。昨夜之药,尚在继续服用中。
2月12日,体温40℃,汗少,疹透,气急,舌红,脉数,昏迷,有二便。主要药物:生地15g 豆豉9g 荆芥9g 防风2.4g 牛蒡子9g 蝉衣9g 前胡6g 桔梗4.5g 象贝9g 杏仁9g 钩藤9g 麻黄1.5g 石膏30g
2月13日,体温41℃,气急,舌苔薄腻质红,脉濡数,昏迷qi纵一次,有二便。主要药物:至宝丹1粒,苏合香丸1粒。麻黄1.5g 杏仁9g 生地30g 石膏30g 甘草1.5g 豆豉9g 银花30g 连翘9g 赤芍9g 丹皮9g 竹沥达痰丸9g
2月14日,体温39℃,舌苔光,脉数,神迷,有二便。主要药物:生地15g 麦冬9g 石斛9g 银花30g 连翘9g 远志3g 菖蒲9g 玉泉散15g 别直参3g
2月15日,体温38℃,气平,能食,脉细数,神清,有二便。主要药物:生地15g 麦冬9g 石斛9g 银花9g 连翘9g 玄参9g 玉泉散9g 别直参3g
2月16日,体温37.2℃,气平,舌润,脉细,抽搐,有二便。止痉散1.2g 石决明30g 生地30g 明天麻6g 牡蛎30g 忍冬藤9g 钩藤9g 木瓜4.5g 伸筋草9g
第六型 危症
(1)主要症状:患者有壮热持续,面容青灰,双目上视,目睛朦混,气急喘吼欲绝,腹膨,脐凸,肝肿大,汗出如粘,疹隐,四肢冷厥,舌苔光红如被膜,脉伏或散诸症。
(2)八纲归类:为表里俱实或表实里虚。
(3)病机分析:正虚邪实。
(4)治疗原则:以扶正达邪为主。
(5)常用方药:以麻杏石甘汤、黄连解毒汤、三子养亲汤、竹沥达痰丸等方综合加减施治,药物包括:麻黄、杏仁、石膏、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莱菔子、苏子、白芥子、葶苈子、银花、生地、别直参等品。
(6)病例介绍:危型:住院号25167,吴××,男,10个月。诊断:1.麻疹后支气管肺炎(融合型),2.心力衰竭,3.肠麻痹。出院情况:痊愈。
2月17日,体温41℃,自汗,面苍白青灰,吼喘鼻煽,不知食,舌苔浊腻,脉散乱,神志昏迷,有二便。主要药物:附子6g 磁石30g 桂枝1.5g 白芍9g 麻黄1.5g 石膏30g 甘草1.5g 苏子9g 芥子1.5g 莱菔子9g 葶苈子3g 远志3g
2月18日,体温40℃,额汗,唇紫,吼喘痰鸣,舌苔浊腻,脉数,神志昏迷,有二便。主要药物:附子3g 磁石30g 桂枝1.5g 白芍9g 麻黄1.5g 石膏30g 甘草3g 苏子9g 白芥子1.5g 莱菔子9g 葶苈子3g 远志3g 银花15g 竹沥达痰丸9g。灸穴:中府、膻中、肺俞、风门等穴。
2月19日,体温41℃,汗少,面浮肿,吼喘鼻煽,知食,舌干有刺,烦躁,有二便。主要药物:豆豉9g 生地30g 石斛9g 麻黄1.5g 石膏30g 杏仁9g 川黄连2.1g 竹沥30g 银花15g 连翘9g 紫雪丹0.9g 别直参3g
2月20日,体温37.4℃,有汗,面恍白,鼻煽痰多,舌苔中心腻,易怒,有二便。别直参3g 麦冬9g 象贝9g 紫菀3g 款冬花9g 远志3g 姜半夏9g 陈皮4.5g 苏子9g 莱菔子9g 白芥子1.5g 银花9g 竹沥达痰丸9g
2月21日,体温37.2℃,有汗,痰尚多,神爽善怒,有二便。移山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1.5g 陈皮4.5g 生地30g 枣仁9g 莱菔子9g 浮小麦30g 竹沥达痰丸9g
第七型 弱症
(1)主要症状:患者系久病或病后再得麻疹,有微热、微咳、纳呆,舌苔薄淡或灰润,小溲清长,容无华色,面目浮肿,时或出汗等症。
(2)八纲归类:为表里俱虚。
(3)病机分析:正虚邪恋。
(4)治疗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
(5)常用方药:为四君子汤或生脉散,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牡蛎等。
(6)病例介绍:弱型:住院号25200,徐××,女,3岁。诊断:1.麻疹,2.支气管肺炎,3.心力衰竭。出院情况:痊愈。
2月24日,体温39.4℃,有汗,面恍白,咳嗽音哑,舌苔薄腻,脉濡数,有二便。主要药物:沙参9g 麦冬9g 生地15g 紫菀3g 远志4.5g 桔梗4.5g 银花9g 连翘9g 牛蒡子9g 蝉衣4.5g 甘草1.5g 竹茹6
2月25日,体温38.6℃,有汗,面恍白,咳嗽,纳平,薄腻,脉濡数,有二便。党参9g 白术6g 紫菀3g 款冬花9g 象贝9g 甘草1.5g 陈皮4.5g 茯苓9g
2月26日,体温37℃,微汗,面恍白,舌苔薄白,脉细数,有二便。用药同上。
宝根1号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观察
出处:中医杂志 1998年第39卷第1期36页
摘要:小儿呼吸道感染,大多因病毒引起,据目前所知,呼吸道感染病毒有130多个型别,且变异繁多,而人体免疫力又不能持久,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中医药在改善小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扶正驱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上海市名老中医、儿科专家徐蔚霖对婴幼儿体虚多病的治疗有独到经验,集数十年临床经验,拟定了宝根1号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获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本组收集门诊患儿10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呼吸道成都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1岁。1岁以内者11例,1岁以上~3岁者56例,3岁以上~7岁者24例,7岁以上者9例。就诊时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者3例,支气管炎者25例,上呼吸道感染者24例,哮喘9克;100例中合并营养性贫血者12例(其中轻度11例,中度1例),合并厌食者44例,大便不调者25例。
2.治疗及观察方法
全部病例服宝根1号方。药物组成:党参9g 白术9g 当归6g 生地9g 南沙参9g 白芍9g 五味子1.5g 仙鹤草9g 功劳叶9g 白扁豆9g 豆蔻1.5克(后入) 生牡蛎30克(先煎) 炙远志4.5g。根据具体症状加味:面白无华、气虚汗多者加黄芪9g 糯稻根30克;贫血者加何首乌9g;寐欠安者加夜交藤9g;纳滞加谷麦芽各9g 神曲6g;大便干结加全瓜蒌9g 麦冬6克;口干加川石斛9g。服药2个月为1疗程,每2周随访1次。
服药前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IC),有必要者加测血常规、摄胸片等。服药1疗程后复查C3b、CIC值,如未达正常值者,加服1疗程后再复查1次。停药6个月后随访1次。
3.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C3b指标达正常范围,连续2个月内无感冒或偶有1次感冒;有效:C3b值有所提高,尚未达正常,服药期间发病次数减少;无效:C3b值提高不明显,感冒无明显好转,每月仍有1次以上感冒或支气管炎。
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52例,有效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92.0%。 经2个疗程治疗后合并统计,显效7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达100%。
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所测60例健康儿童C3b、CIC的正常值:C3b13.5±3.32%,CIC4.76±1.36%。观察100例复感儿治疗前后二者的变化:治疗前复感儿C3b值为10.23±2.1%,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为17.46±2.27%;治疗前CIC值为2.42±1.54%,治疗后为2.35±0.53%。C3b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感儿为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影响对外源性致病原的粘附清除能力,致使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不足。经1疗程治疗后,患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症状减轻,病程缩短,纳食增加,大便调畅,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营养性贫血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改变以每月发病次数、天数作为疗效的依据,100例治疗前发病次数2.25±0.64、发病天数10.31±2.54;治疗后发病次数0.65±0.47、发病天数3.56±1.30,治疗前后比较P
4.典型病例
郭×,女,3岁,初诊日期1994年3月20日。反复咳嗽2个月,晨起咳甚,痰多色白,平素每月至少感冒1次,纳滞,面白无华,盗汗,便艰溲黄,舌苔白腻,脉濡细。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查血红蛋白112g/L,血WBC 6300,N 0.54,L 0.46,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C3b 7.5%,CIC 2.8%。证属肺脾两虚,气血不足,外邪留滞。由于小儿肺脾两虚,日久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阴阳失调,以致邪恶不去。治宜健脾益气,扶正达邪,调和阴阳。处方:党参9g 南沙参9g 白术、白芍各9g 当归6g 生地9g 仙鹤草、功劳叶各9g 生牡蛎30g(先煎),炙远志4.5g 豆蔻1.5g(后下) 五味子1.5g 浙贝母9g 莱菔子9g 白前9g 前胡6g 七叶一支花9g 糯稻根30g 神曲6g 甘露消毒丹9g(包煎)。服药2周后复诊,咳已止,纳增,便畅溲清,予服宝根1号原方。共2月,复查血红蛋白125g/L,C3b 15.0%,CIC 2.5%。胸片未见异常。服药期间未出现感冒、咳嗽症状。
5.讨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是完整的机体免疫的一个子系统,红细胞通过膜上的C3b受体而发挥特异的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作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一项指标,运用于临床,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应用中药宝根1号方对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1~2个疗程的治疗后,红细胞C3b花环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表明宝根1号方能调控机体免疫功能,防御上呼吸道感染,减低发病频率,具有免疫增强剂的作用。
徐老认为小儿脏腑柔弱,尤以肺、脾、肾三脏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三脏之间互有关联。因脏气未充,藩篱不固,故而易受外邪,且病邪留恋,反复不已。因此,徐老在治疗上注重分清标本缓急,同时由于小儿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灵敏,随拨随应,用药更须审慎,清补均要恰到好处,仔细掌握剂量。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拟定了宝根1号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中:党参、沙参同用益气健脾生津,研究表明,党参能使机体周围血管扩张,能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加,也可能同时增加了红细胞C3b的免疫粘附作用。当归、生地补血活血凉血,可能与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促进C3b受体的运输有关。白术、白芍同用柔肝健脾,调和阴阳;仙鹤草、功劳叶同用益气养阴,五味子敛肺滋肾;远志安神、牡蛎潜阳;豆蔻、扁豆化湿健脾,调节胃肠机能。徐老用药注重归经属性、气味厚薄,喜用对药,方中党参对沙参,白术对白芍,仙鹤草对功劳叶,三对对药阴阳互补,相得益彰。该方药性平和,无副作用,患儿乐于服用,作为防治本病,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中医药在红细胞免疫方面的作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徐蔚霖治疗女童性早熟用药经验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8年第25卷第10期461页
摘要:徐蔚霖主任医师,悬壶60载,在儿科领域造诣颇。笔者有幸受业于徐老,特将先生治疗女童性早熟的用药经验叙述如下。
1.病在冲任 源在肝肾
中医学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故中医学以天癸至作为生长发育的转折点,而且女子年龄在“二七”,若先于此年龄则为异常。我国古代文献中尚无性早熟的完整记载。患儿有乳房发育临床表现者可归为“乳疬”,若有月经提前来潮者亦可归于“月经先期”。本病病在于冲任,源在于肝肾。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失调,精血不足。冲任二脉皆属于肾,若冲任失调,则肾气不充。肾为先天之本,主元阴元阳,小儿肾常虚,肝常有余,易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不能制阳,阴阳失调,相火偏亢,则冲任二脉亦为病,“天癸”早至;冲任二脉和肝肾经脉相互交错,且肝肾同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肾肝须相协调,若肝气不疏,郁久化火,湿热内蕴,在上则挟痰瘀上炎结于乳络,在下则湿热下注,引动相火,月经提前出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营养问题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偏食、过食、蛮补现象日趋严重,其饮食多以荤菜为主,很少吃蔬菜,而鸡鸭鱼肉、牛奶鸡蛋等,均为血肉有情之品,有培补肾气的作用,从而使小儿纯阳之体内蕴火热,促使性早熟发生。
2.辨证分虚实 治疗先疏肝
肝之经脉布两胁,绕阴器,本病所见乳房发育、带下和月经来潮皆与肝经异常有关,故用药以入肝经药为先。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肾常虚”的生理病理特点,辅以滋阴壮水、清肝泻火、调和气血阴阳,治疗重在肝、肾二脏及冲任二脉,(如逍遥丸、六味地黄丸、甘露消毒丹、归脾丸等)使患儿阴阳平衡则疾病可愈。临床可从虚、实来辨证,虚者为肾阴不足,实者为肝郁气滞。阴虚则阳亢,治疗从“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肝郁气滞则化湿化热,以疏肝解郁、清利湿热为治则,使阴阳平衡,冲任有节,气血调和。在同类入肝经药中,又有所筛选,如用柴胡、八月札可疏肝理气;郁金活血祛瘀而止痛,行气解郁而疏泄肝郁;鬼箭羽味苦性寒,能破血破症结;潼蒺藜与刺蒺藜,一擅入肾补虚,一偏入肝平肝,合用时有肝肾同治、水木兼顾之妙,尤宜用于肾虚肝郁之症;青皮长于疏肝破气;陈皮多入脾,长于燥湿健脾,二者配伍既可两调肝脾,又能两调脾胃。徐老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天花粉对本病有特殊疗效。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有开郁结、降痰火之功,又取其清热散瘀之力,能化乳房提早发育所带来的肿痛。同时,天花粉与牡蛎配伍应用。牡蛎咸寒,化痰软坚兼清虚热,二者相辅相成,降痰火,散坚结之功颇佳。
此外,治疗中还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意顾护脾胃。幼儿的特点是稚阴稚阳,脏腑柔弱,形气未充,阳既不足,阴又未盛,物质基础和功能均未臻完善,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由于机体发育较快,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而脾胃的运化和吸收却有一定限度,于是表现为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服药方面,采用间歇服药的方法,嘱家长1周服药5剂,即服3日停1日,续服2日再停1日,使药液浓度不至于过高,让脾胃有一个吸收调整的过程。方中所用中成药一律放入药液中同煎,减轻脾胃负担和小儿服用时的不便,同时在方剂中加入豆蔻,因其辛温芳香,可行气化湿、温胃止呕,在方剂中起到调和作用。
3.病案举例
其他
针灸治百日咳
出处:大众医学 1959年第2期48页
《实用儿童营养学》
出处: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年5月第一版,苏祖斐主编,徐蔚霖参加编着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