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严世芸-->证治经验-->十三、病毒性心肌炎
十三、病毒性心肌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转归,本病应属于“温病”、“心悸”、“胸痹”等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素体虚弱,气阴不足,耗伤正气,温热病邪乘虚侵入人体,郁于肌表,并循经入里,化热传心,进一步耗伤心之气阴,终致气阴两虚,邪热炽盛的本虚标实证。迁延不愈,渐至阳气虚损,正气不支,而变生他证。
1.急性期 本病初起皆因外感时邪,由表入里,热伤心肌,故治疗以清热解毒泻火为主,随症加减,同时又应顾及热毒伤阴一面,纵然无明显伤阴的症状,也每于方中加入适量的滋阴养心之品。基本方:黄连6g 黄芩12g 板蓝根20g 生甘草6g 银花12g 连翘12g 党参12g 麦冬12g 五味子6g。胸闷不适者,加瓜蒌皮15g 薤白头10g 郁金12g;心慌不适者,加乌梅12g 灵磁石40g(先煎)。
2.恢复期 本病进入恢复期,多已无外邪的存在,邪去而正伤。其病变特点是机体阴阳气血的紊乱和由此产生的痰浊、瘀血等病理变化。因虚而致实,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虚实夹杂之症。治疗以调整阴阳气血为主,因虚致实的,兼以攻邪。由于风热犯肺,热邪伤阴。阴血同源,而致阴血亏虚。临床常见症状为心悸怔忡,胸闷胸痛,头晕目眩,烦燥盗汗,口干,失眠,便秘,尿黄,舌质红干、少苔,脉象细数。治疗宜滋阴养血安神,方用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党参15g 麦冬12g 五味子6g 炙甘草10g 淮小麦30g 大枣5枚。偏阴虚选加生地、熟地、当归、白芍、阿胶、黄精等,频发早搏加苦参、茶树根、桑寄生、虎杖等。偏阳虚加选黄芪、桂枝、附子、细辛;心动过速者加柏子仁、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心动过缓者在选用桂枝、附子、细辛基础上加桃仁、红花、郁金等。
本病在恢复期患者伴有慢性咽炎,尤以青少年为多。随着咽炎治愈,心肌炎恢复期症状每可得以减轻以至消失。本病属气阴两虚、邪少虚多,而以正虚邪恋、余邪热毒稽留的虚实夹杂最常见。咽炎系时邪气热毒上受或厥阴少阴之火上炎,如不及时治愈,可伤及心肌而加重病情。凡急性咽红咽痛伴有外感发热者,治以清热解毒,选方以银翘散、桑菊饮加减。对慢性咽炎,或已投清热解毒而少效者,多以生地、知母、黄柏、肉桂或交泰丸和大剂量解毒除痹药,如射干、挂金灯、开金锁等,使热毒清,咽喉利。
本病恢复期患者多因体弱表虚、反复感冒而病程迁延,感冒后心悸怔忡明显加重,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本病兼感冒时,心肌损伤在先,时邪复感在后,应先治外邪为急,不使心肌再伤,可辨证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疏解,解肌发表;对正虚明显者,以参苏饮、黄芪桂枝汤加减扶正祛邪。②心肌炎恢复期兼外感者,一旦表证得解或外邪退而未净之际,应迅即转入养心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③对体虚易感冒者,在未感冒阶段选用玉屏风散、黄芪桂枝汤,以益气固表。并告诫患者应注意避风寒,慎外感。
3.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以心律失常为主,如常见的有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早搏及交界性心律等。有的则表现为心肌劳累。后遗症患者有的伴有全身症状,有的没有明显症状,只是遗留较稳定的异常心电图。造成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精气内夺,心肾亏虚,积虚成损;一是心血亏虚,痰浊瘀血阻其运行之机。
①心肾亏虚 损其心者,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舌苔少,脉结代。治宜养心通脉,方用炙甘草汤为主方辨证加减(炙甘草20g 桂枝12g 生地20g 熟地20g 麦冬12g 阿胶9g(烊化),生姜3片,生晒参9g 麻仁12g 红枣五枚。损其肾者,则见心悸头晕,神疲乏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畏寒,小便清频,舌淡少津,脉象沉细或结代。治宜益肾生精通脉,基本方:鹿角片10g 补骨脂12g 山茱萸肉12g 女贞子12g 生地20g 熟地20g 桃仁12g 川芎10g 红花6g 地龙12g。
②痰阻血瘀:痰浊阻络者,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憋气,烦燥失眠,口干不欲饮,舌苔腻,脉象滑数、结代。治宜涤痰通络,方用涤痰汤加减。痰火盛者,加黄连、山栀。瘀阻心脉者,症见心悸怔忡,胸痛胸闷,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迟涩、结代。治疗宜活血化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 红花6g 川芎10g 当归12g 赤芍15g 枳壳12g 柴胡12g 生地20g 熟地20g 炙甘草20g 桂枝12g。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