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杨依方-->医案

医案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案一、奚某,女,50岁,农民。

初诊日期:1963年2月3日。

主诉:神志昏迷已七天。

病史:脑血管意外,神志昏迷已七天,经病房抢救处理未见显效,特邀针灸会诊。症见目合,口开,鼾声,舌卷,失语,二便失禁,右肢强直拘急,右手握团不能伸直。

四诊:苔白,质红,中光剥,脉骨数。

辨证:肝风内扰,逼血上菀,发为风中脏腑之候,闭脱二证参见,症情复杂,治疗殊为棘手。

诊断:风中脏腑(脑血管意外)。

治法:开窍宁神。

取穴:水沟、太冲双(均理法),合谷双,颊车双,廉泉(均补法)用迎随补泻法,先针左侧,后针右侧,不留针,印堂,十宣刺出血。

第二天:诸恙如前,尚无好转之兆。续用前法参治。取穴:水沟、百会、风池双(均泻法)太溪双,合谷双(均补法),中冲双,隐白双,大敦双,至阴双(刺出血),针法同上。

第三天:鼾声已止,口开已合,向左歪僻,眼能张开,神志渐清,已能理解旁人呼唤,有欲言不出之状,但仍神疲思睡,呈半昏迷状态。取穴:水沟,曲池双,昆仑双,涌泉双(均泻法),合谷双(补法),针法同上,印掌,少冲双刺出血。

第六天:神志清醒,语言已能对答,但仍舌强言语不清,口歪,二便失禁,右肢仍难活动,用舒筋活络法。取穴:地仓,解溪,肩?k,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均右侧,泻法),用迎随补泻法,留针5分钟,百会、哑门,单刺不留针。隔天针治一次。

第十天:诸恙均好转,右肢能活动,口歪渐正,舌能伸出,言语渐利,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滑。取穴:百会,肩?k右,曲池右,合谷双,外关右,足三里右,解溪右,内庭右,三阴交双(均泻法)针法同上。隔二天针治一次。

第十五天:右肢活动续见便利,已能扶持移步,大小便亦能自主,略感头胀不舒。取穴:肩?k,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均右泻法)用迎随补泻法,留针10分钟,印堂,太阳双刺出血,隔天针治一次。

第二十天:诸恙逐渐痊愈,已能独自步履,只右肢感少力而已,再用前法巩固。取穴:肩?k,肩内陵,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均右,泻法),百会,印堂,用迎随补泻法,留针15分钟。

次日出院,经随访已康复。

案二、张某,男,72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4年5月3日。

主诉:右侧肢体麻木乏力。

病史:患者于一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觉右侧肢体麻木乏力,自行休息二天后,症状未见好转,即住当地卫生院,经查血压较高,右侧肢体肌力下降,CT示:左侧内囊区腔隙性脑梗塞,遂给予丹参静滴二十余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近日经人介绍来针灸科治疗,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略有头晕,纳呆,口干,无其他不适。

四诊:苔白腻,质红,脉弦细。BP28/14Kpa,形体瘦小,肌肤少华,右侧肢体活动少力,余无异常发现。

辨证:年逾古稀,风痰交阻,蒙蔽清窍,头晕乏力,肢体麻木,久病必瘀,气行不畅,是为风中经络也。

诊断:风中经络(脑血管病,脑梗塞)。

治法:益气和营,豁痰通络。

取穴:百会 风池双 肩?k右 曲池右 列缺右 合谷右 环跳右 阳陵右 悬钟右 太冲右 丰隆右 补泻兼施,留针30分钟。

内服: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20g 桃仁泥(打)10g 当归12g 赤白芍(各)10g 地龙干10g 炒淮牛膝12g 细桑枝20g 地鳖虫10g 广郁金10g 石菖蒲10g 炙远志12g 广陈皮6g 姜半夏6g 细川芎6g 原红花6g ×7贴

经治后,右侧肢体麻木渐见好转,特别是感到很舒服,活动也灵活许多,昨晚起无原因,睡眠不佳,头胀目眩,测BP28/15Kpa,苔薄白,质红,脉弦。仍用上法针治。原方除半夏,玉金,加合欢皮12 车前炭(包)12g ×7贴。续治二次,诸恙缓解,睡眠渐安,纳食增加,精神尚佳,右侧肢体麻木也见减退,BP25/12Kpa,再用上法续治,诸恙继续好转,自觉舒畅,共治14次痊愈。

案三、范某,女,19岁,工人。

初诊日期:1995年4月20日。

主诉:中风后右半身不遂三月余。

病史:患者于今年1月20日吃晚饭时,突然发现右手持碗无力,不能挟筷,渐而右下肢不能站立,立即呕吐。神清,无跌仆,急送周浦医院抢救,经脑CT头颅扫描见:左半脑囊内出血,即收入内科病区治疗三月。现语言不清,右侧肢体瘫痪,行走须人扶持入室。

四诊:苔薄,质暗红,脉细滑,BP150/96mmHg,右上肢抗肌力0°,下肢股四头肌抗力Ⅱ°,其他肌抗力低下,右面肌,口鼻向左偏瘫。

辨证:风中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经筋失养,故筋弛肌软,不能自主,形成半身不遂。

诊断:风中经络(脑血管意外,脑溢血)。

治法:疏风通络,养血和营。

取穴:百会 风池双 肩髃右 曲池右 外关右 合谷右 外劳宫右 环跳右 秩边右 委中右 承山右 昆仑右 均平补平泻法。

内服:珍菊降压片 丹参片。

医嘱:控制血压,稳定情绪,逐步加强肌力锻炼。

经治五次,上肢开始活动,下肢站立有力,语言渐利。十次后上肢已能抬举过头,下肢能自行步履,言语清楚。共治五月,以肌力渐复,能独自生活而停止治疗。

案四、周某,女,69岁,退休工人。

初诊日期:1994年5月28日。

主诉:右半身麻木少力月余。

病史:自4月22日开始,感觉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二天后症状未见减轻,即住医院内科病房,BP23/15Kpa,经丹参静滴和降压药物治疗二十余天,麻木未见好转。目前感觉右侧肢体仍是麻木不仁,抬举少力,行动尚可,右口角稍有歪斜。有高血压病史。

四诊:舌薄质绛,舌下静脉瘀紫,脉滑数。右侧肢体肌力低下,右下肢行走呈跛行,由人陪扶来诊,外院CT报告:右侧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辨证:风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失养,麻木不用。

诊断:风中经络(脑血管意外,脑梗塞)。

治法:疏风通络,调和营卫。

取穴:地仓 风池 肩髃 曲池 合谷 环跳 委中 阳陵 悬钟 丘墟

均右侧,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

医嘱:保持情志平静,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经治三次后症状减轻,法已见效,续治,右侧肢体加用温针,十次后诸恙均缓,麻木消除,独自前来,巩固治疗,共治四月痊愈。

案五、季某,女,71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5年7月13日。

主诉:头痛头眩耳鸣呕吐数年。

病史:常因劳累后头痛头昏加剧,急躁易怒,睡眠多梦,眩晕耳鸣时作,甚则房屋旋转,恶心呕吐。近日因农忙后上症又起,否认有高血压病史,素体尚健,能操持农田及家务,二便通调,纳食佳。

四诊:舌薄白,质红绛,舌下静脉呈瘀血斑状,色暗,脉弦细。BP134/86mmHg。

辨证:年老体虚,操守劳累,肝阳上亢,头昏头痛,眩旋耳鸣呕吐交作,不能动弹,稍动则房旋屋转,眩旋不休。

诊断:眩晕(美尼尔氏症)。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宁神。

针灸:印堂(1) 百会(1) 风池(1)双 听会(1)双 大椎(10) 肩井(10)双 风门(10)双 心俞(10)双 外关(1)双 合谷(1)双 太冲(1)双 均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中药内服:明天麻6g 纯钩藤(后入)12g 广玉金6g 淡黄芩10g 白甘菊10g 白僵蚕10g 生石决明(先)15g 灵磁石(先)15g 原茯神12g 细川芎6g 陈胆星(包)6g 赤芍白芍(各)10g 赤丹参12g 桃仁泥(打)10g 粉当归12g ×7贴

针药并用,症即减轻,经治3次,前方加减,症情稳定,改服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刺五茄片,缓缓图效,以冀减少发作,渐图弋获。

案六、龚某,女,27岁,工人。

初诊日期:1994年8月11日。

主诉:肢节疼痛半月。

病史:产后半月,因天气炎热,常吹电风扇取凉,渐感游走性肢节疼痛,肩膝关节酸楚,坐久则腰酸腰痛,右无名指中节肿胀不能伸直,偶作头痛。

四诊:舌薄白,质红,舌边有齿痕,脉浮细数。面色略显苍白,右手无名指中节略见肿胀,屈曲不利,其余关节活动正常,无肿胀。

辨证:产后气血亏损,复感风寒,外邪乘袭,筋脉不利,周身肢节疼痛,游走不定,《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为病,其性易动,故肢体疼痛流窜不定。

诊断:风痹(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期)。

治法:疏风活血,调和营卫。患者畏针,要求服用中药调治,所以老师采用蠲痹汤加减治之。

内服:生黄芪15g 细桑枝15g 片姜黄6g 伸筋草10g 宣木瓜10g 粉当归12g 荆芥防风(各)6g 细川芎6g 威灵仙10g 千年健10g 炒川续断12g 制狗脊15g 川桂枝6g 赤芍白芍(各)10g ×7贴

医嘱:保暖,不宜用冷水,千万不能用电风肩直接对着吹。

经治后肢节酸痛好转,右无名指肿胀亦减,续用前方,除威灵仙、木瓜加白僵蚕10g 白术10g ×7贴。再复诊时,诸症均瘥,右无名指屈伸便利,续治二次,即告康复。

案七、庄某,男,48岁,工人。

初诊日期:1994年5月14日。

主诉:腕踝关节肿痛6年。

病史:双足拇趾关节及足踝背肿胀发疼痛,流窜不定,渐延双手腕肿痛,此起彼伏,时发时止,近三年来发作愈频愈剧,步履艰难,经当地卫生院治疗,效果不显。

四诊:舌薄白,质淡紫,舌下静脉稍充盈,脉滑数88次/分,肿胀处均发热压痛,形肥体丰,有嗜酒史,有家族病史,其父共同生活,患此症亦已6年。血检报告:抗“O”333,血沉18,血尿酸1018。

辨证:酒湿壅滞化热,湿热久稽,循经下注,发为酒脚风,即痛风是也,病久经治不愈,滋蔓不已,流窜腕关节,久病不愈,当从血治。

诊断:酒脚风(痛风)。

治法:清热化湿,活血舒筋。

针灸:合谷 太冲 阳池 丘墟 行间 侠溪 商丘 足三里 三阴交 均双侧,用捻旋泻法,留针半小时。

内服中药:焦苍术、焦白术(各)10g 川黄柏10g 生侧柏叶12g 桑枝20g 防己10g 丹皮10g 淮牛膝12g 伸筋草10g 米仁12g 萆?Z10g 桂枝10g 赤芍白芍(各)12g 川芎6g 当归10g 桃仁泥10g ×7贴

医嘱:戒酒,饮食以清淡为主,严禁油脂,多饮开水,注意休息,节劳保暖,每周治疗一次。

一周后复诊,四肢肿胀发热疼痛均见减退,右手腕仍有作强感,针药续后,三次后诸恙平稳,无不适,取穴同上用补法,均加温针,中药除伸筋草,淮牛膝,丹皮,加赤丹参12g 生黄芪15g 六一散(包)12g ×14贴。每二周治疗一次。共治10次,无不适。适值公差外出1月,过度疲劳,推摩托车时不慎扭伤左膝踝足背肿痛,履地作痛。针灸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商丘、丘墟均双侧,膝眼、八风均左侧,全部用温针艾灸,中药内服:焦苍术白术(各)10g 川黄柏10g 米仁12g 防己10g 赤苓皮12g 冬瓜皮12g 淮牛膝12g 萆?Z10g 赤白芍(各)10g 丹参12g 桃仁泥10g 桑枝20g 川芎6g 生侧柏叶12g 车前子(包)12g ×7贴,壹周后复诊,左膝踝足背肿胀均退,其余诸恙稳定,针刺同上,中药除赤茯苓皮、冬瓜皮,加当归12g,泽泻10g,嘱复验血尿酸。一周后复诊,血尿酸382,诸恙稳定,同上巩固治疗。随访观察。已三年无复发。

案八、庄某,男,68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4年6月11日。

主诉:四肢末梢关节肿痛6年。

病史:6年前夜间开始左拇趾趾踝关节肿痛,渐延四肢腕踝指趾关节肿胀作痛,此起彼伏,缠绵不痊,发作间歇频繁,甚则不能履步,素来体形偏胖,并有嗜酒史,每当酗酒后疼痛更甚。其子患此症治疗已见效,故亦来治。

四诊:舌黄腻,脉滑数,四肢关节肿胀发热触痛,不良于行,足背有按陷,左足拇趾核骨痛较厉害。化验报告:血尿酸804mmol/L,血沉74,抗“O”333,类风湿因子:阴性。

辨证:酒湿内稽,寒湿侵袭,郁久化热,络脉痹阻,发为酒脚风,历久不愈滋蔓腕指。

诊断:酒脚风(痛风)。

治法:清热化湿,渗利小便,舒筋活血。

针灸:合谷 阳池 阳溪 腕骨(左) 足三里 三阴交 商丘 丘墟 足临泣 太冲 太白(左) 均泻法(用捻旋补泻法)

内服药:焦苍术、焦白术(各)10g 川黄柏10g 焦米仁12g 炒淮牛膝12g 车前子(包)12g 地力梗10g 六一散(包)12g 生侧柏叶12g 粉丹皮10g 粉萆?Z10g 桑枝20g 地龙干10g 川桂枝6g 赤白芍(各)10g 粉当归12g ×7贴

医嘱:禁酒,低脂饮食,穿宽松鞋,保暖节劳。

经治2次后肿痛渐退,步履渐便,仍用上法续治3次,肿痛均见减退,舌苔黄腻渐化。针灸同上,中药原方除桑枝,桂枝,加赤猪苓12g,地骨皮12g,续治4次,经化验血尿酸221mmol/L,血沉:10,诸恙告愈,再予原方巩固治疗1周,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案九、陈某,男,72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5年3月18日。

主诉:多个关节肿痛。

病史:素有类风湿病史十余年,全身诸关节酸痛,此起彼伏,常因天气变化而症状加剧,服抗风湿、激素类药物而得控制症状。今值初春时期,阴雨连绵,风寒湿邪交稽,右颈肩,双手指节,左膝,二踝关节肿痛又起作崇,不能履地,夜间疼痛不能入眠,纳食不香,有嗜酒史已40多年。

四诊:舌白腻,质淡,脉细数。双手指多个指间关节肿痛,屈伸受碍,左膝,二踝关节肿痛按陷。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抗“O”333,血沉30。

辨证:年逾古稀,精血亏损,风寒外袭,诸湿内稽,搏于关节,气血郁滞。关节肿痛,屈伸不利;风邪善行而数变,湿浊之邪留恋不化,迫于经络,日久不愈,遂成固疾。《诸病源候论》曰:“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

诊断:历节风(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疏风祛寒,化湿止痛。

针灸:新设(Ф右) 肩井(Ф右) 外关(Ф双) 合谷(Ф双) 外劳宫(Ф双) 膝眼(Ф左) 足三里(Ф双) 三阴交(Ф双) 丘墟(Ф双) 行间(Ф右) 承山(Ф右) 均平补平泻法。

中药内服:焦苍术、焦白术(各)10g 川黄柏10g 焦米仁12g 炒淮牛膝12g 追地风10g 炒福泽10g 车前子(包)10g 地力梗10g 粉防己10g 生侧柏12g 丝瓜络10g 细桑枝20g 淡附子10g 地龙干10g 制川乌制草乌(各)10 ×7贴

医嘱:忌劳累,宜保暖,避风寒,少行步。

经治二次后,双踝关节肿势渐退,能履步,夜间已能安寐,舌苔白腻渐化,质淡,脉细数,再宗原意,续治,中药续服。又经3次治疗,诸症均缓,关节肿痛均退,步履便利,苔薄质淡,脉细数,取穴同上续治,服中药不便,改服雷公藤片,每次2片,一天3次。巩固治疗4次。告愈,患者满意。

案十、阮某,女,45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4年6月4日。

主诉:肩肘膝踝关节肿痛。

病史:类风关6年,数经治疗,一再反复发作,肩、肘、腕、膝、踝关节均呈漫肿,强硬疼痛,活动受限制,二肘屈曲不能伸直,天气变化及劳累后症状加剧。

四诊:舌薄白,质淡,脉细数。肩、肘、腕、膝、踝关节皆见肿大,强硬,无红肿,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65,抗“O”333。

辨证:风寒湿邪侵袭,正气阻遏,气血凝涩,运行不畅,《巢氏病源》曰: “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

诊断:历节风(类风湿关节炎)。

治法:扶正祛邪,理气活血。

针灸:肩?k(Ф0双) 曲池(Ф双) 天井(Ф双) 阳池(Ф双) 合谷(Ф双) 膝眼(Ф0双) 足三里(Ф双) 商丘(Ф双) 丘墟(Ф双) 太冲(Ф双) 均平补平泻法。

内服药:雷公藤片,每次2片,一天3次。

医嘱:节劳,保暖。

每周治疗1次,经治2次,症状开始缓解;治疗5次,诸症稳定;治疗10次后,二肘关节能伸直;治疗15次,二膝关节亦能伸直;共治20次,肩肘腕膝踝肿痛均退,活动便利,告愈。

案十一、冯某,女,44岁,工人。

初诊日期:1994年6月25日。

主诉:四肢关节酸痛五年,近一年加剧。

病史:四肢关节酸痛肿胀五年,时轻时重,曾去上海类风炎专科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过“抗风湿”类药物,症状反复发作,近一年来肿痛加剧,愈发愈厉,以右侧为甚,持物无力,职业制冷经常与寒风为伍,致畏寒怯冷倍于常人而影响正常工作,不胜家务操持。

四诊:苔薄白,脉濡细。右手中、无名指间关节肿胀,屈曲持握活动欠佳,余四肢关节均见不同程度的压酸压痛。

辨证:人过中年,精气渐衰,外邪乘虚而入,留恋关节,肿痛交加。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

诊断:历节风(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疏风祛寒,舒筋通络。

针灸:曲池(Ф双) 阳池(Ф双) 合谷(Ф双) 外劳宫(Ф双) 委中(1 2) 阳陵泉(Ф双) 足三里(Ф双) 昆仓(Ф双) 三阴交(Ф双) 丘墟(Ф双) 均平补平泻法。

经治二次,关节肿痛虽退未尽,活动渐利,续治加八邪(Ф双) 八风(Ф双);再治五次,诸恙均减,活动正常;又巩固治疗二次。建议保暖节劳,尽可能调离制冷工作,以免复发。

案十二、俞某,男,32岁,干部。

初诊日期:1962年5月9日。

主诉:失语、失明、失聪。

病史:10日前曾受惊恐,次日连续奔波旅途,隔二天即精神不正常,喜独自呆立,寡言笑,连续三天又自饮高梁酒,精神兴奋不能自制,一昼夜未睡,旋即睡,不进饮食渐致虽在醒时,双目视而不见,两耳听而不闻,不能言语。昨晨入院,检得体温36.8℃,脉搏7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正常,无特殊阳性体征,眼底无病变可见。检查小便,血液均属正常范围。初步诊断为癔病。给三溴合剂、冬眠灵、维生素丙及葡萄糖液等西药1天,无效,特请针灸科会诊。

四诊:舌质红,苔腻滑,脉弦细。

辨证:惊则气乱,心脾受邪,浊痰蒙蔽,神志失宁,邪郁气逆,逆气上走清窍,遂有失明、失聋、失语之症。

诊断:郁症(暴喑,暴盲,暴聋)(癔病性失明,失语,失聪)。

治法:安神,开窍,利咽。

取穴:中冲21(刺出血) 百会1 风池21 哑门1 心俞21 天鼎21 通里21 间使21 合谷21 均泻法,用迎随补泻法,哑门不留,其余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用捻旋补泻法泻之。

第2天查房,气乱痰蒙,心神欠宁,诸症如前,结予安神定志,豁痰为治。

针灸:上星1 合谷21 神门21 大陵21 太溪21 太冲21 中脘1 列缺21 丰隆21 均泻法,中脘,丰隆用提插补泻法,太溪用阴刺法,余穴针法如上方。

第3天查房,意识渐清,神志渐宁,语言已复正常,问话对答如流,自诉视力依然模糊,只能看到1尺距离,听力正常,耳鸣颇甚,舌质红,苔薄,脉细软。

针灸:同上方加太阳21 睛明21 两穴泻法,余依上方。

第4天查房,诸恙均见好转,精神恢复正常。自诉视远已较清,视近反而模糊。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软。湿痰渐降,气乱渐平,再以宁神和营。

针灸:上星1 风池2 1 神门2 1 太冲2 1(以上泻法) 大椎1 合谷2 1(以上补法)均用随补泻法,留针15分钟。

本例经针刺治疗迅即好转,第2次针治时即能呼痛,并能辨别疼痛部位,第3次针后视力即恢复。针治4天后观察2天,痊愈出院。

案十三、姚某,男,28岁,工人。

初诊日期:1964年5月9日。

主诉:语言错乱,精神失常。

病史:一周前心情抑郁,头痛胸闷,睡眠欠佳,渐致言语错乱,精神失常,突于今日昏倒而入院,经对症处理疗效不显,邀请针灸科会诊,现状,神志呆木,唉声叹气,不言不语,大便闭结不通。

四诊:舌苔黄腻,边尖红,脉滑大。

辨证:痰浊蒙蔽心包,邪入阴分,心神恍惚,精神错乱。

诊断:郁症(癔病)。

治法:开窍宁神。

取穴:印堂1 刺出血 人中1 风池2 1 合谷2 1 神门2 1 大陵2 1 太冲2 1 足三里2 1 心俞2 1 均泻法,用捻旋补泻法。

第四天查房,经治睡眠好转,大便已行,神志清晰,言语对答如常,但诉头痛,足麻,视物模糊,舌苔腻,脉弦细,再用前法出入,续用上方,加睛明2 光明2 以泻法,太溪2 补法,针法同前。针治后神志渐清,一切恢复正常,继续观察3天,痊愈出院。

案十四、唐某,男,73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5年9月29日。

主诉:头眩耳鸣三天。

病史:近因劳累少寐,致头眩耳鸣,项背腰脊酸楚,鼻流清涕,晨起鼻塞耳胀,语音低微,感寒则四肢冰冷,发音嘶哑,稍事劳动或多步则肢体发软,神疲力乏,入夜尿频。

四诊:舌薄白,质淡胖,脉虚细。精神疲惫乏力,诉说病史时,语音低微无力。

辨证:症属中气虚衰,元阳不足。

诊断:虚损(身体虚弱)。

治法:益气和营,温养脾肾。

取穴:大椎(Ф0) 风门(Ф0双) 肩井(Ф0双) 肾俞(Ф0双) 命门(Ф0) 风池(1双) 印堂(1) 合谷(1双) 足三里(1双)均平补平泻法。

医嘱:节劳保暖,适当活动,多食牛、羊肉,以温养脾肾,益中气,助元阳,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谚云:“药补不如食补”,此之为食疗也。

患者遵嘱回去,日服羊肉粥。针灸先后诊治3次,取穴同上,治后诸恙均见好转,半日后神充实,精神大振,四肢温暖,发音清晰,诸恙霍然而愈。

案十五、杨某,男,34岁,教师。

初诊日期:1962年10月11日。

主诉:失眠。

病史:失眠2年,心中懊nao,彻夜不寐,间或多梦不宁,躁急易怒,头晕头痛,口苦纳呆,胸胁胀痛,神疲乏力。

四诊:脉弦细而数,舌质红尖绛,苔薄液少。

辨证:肝胆火炽,肝为风木之脏,木火内盛,风阳上扰,阳亢不得入于阴,故目不暝,神不安。

诊断:不寐(失眠)。

治法:潜阳熄风,清镇宁神。

取穴:百会 风池 合谷 神门 阳陵泉(以上泻法) 足三里 三阴交(以上补法) 均用迎随补泻法,留针30分钟。

第7天复诊:失眠有所改善,但仍多梦易怒,胸胁胀闷不舒,胃纳不佳,头晕健忘,精神不振,舌脉如前,同上加内关2(泻法),余依上方。

第10天三诊:睡眠饮食俱佳,夜梦渐安,精神转佳,然尚易于触怒,健忘,舌质微红,肝阳虽制,心神未宁,再予平肝宁神。百会 风池 肝俞 合谷 神门 阳陵泉 行间(均泻法) 心俞(补法),用迎随补泻法留针30分钟。

第15天四诊:迭经针治肝阳渐制,心神渐宁,睡眠已酣,多梦亦安,诸恙均减,脉转细软,舌质微红,仍用前法巩固治疗,针治后失眠已痊,停针。第2年初夏,因劳累紧张,情绪过度兴奋,失眠之症又作,但症状较前减轻,故仍用上法加减,治疗2次即愈,至今未发。

案十六、钱某,女,11岁,学生。

初诊日期:1994年9月8日。

主诉:腹肌阵阵抽动。

病史:一年前感觉腹肌不自觉阵发性抽动,逐渐加剧,后在上海儿童医院治疗,诊断为“多发性抽动”,曾用耳针疗法及内服西药,症状缓解,但疲劳后,抽动加剧,去上海因交通不便,故来本院针灸专家门诊治疗。

四诊:舌苔薄白,质淡,脉细软。腹肌抽动时整个身体抽动,伴瞬眼肢颤,面色恍白,肌肤消瘦。

辨证:阳气虚衰,津液暗耗,温养乏力,筋惕肉(目闰)shun。

诊断:多发性抽动。

治法:用耳穴探测仪测定耳穴----交感神门,上腹,下腹,脑点,手指,皮质下,过敏点,眼,心,心点。用王不留行子作耳穴贴压,每周治疗一次,左右两耳轮换。

医嘱:经常按压耳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经治后,shun动渐少,四次后基本控制,面色转红润,六次后精神活泼,学习成绩渐好,共治10次,痊愈。

案十七、冯某,女,32岁,农民。

初诊日期:1962年1月4日。

主诉:上腹痛。

病史:右上腹阵发性酸痛已5天,发作时呻吟不绝,坐卧不安,诊为胆道蛔虫症,收入病房,经对症治疗后,一度好转,但近二天剧痛又起,疼痛自胃部放散至脐周围,并牵连腰背疼痛,数用止痛,仅稍安片刻,特邀针灸会诊。

四诊:舌苔白燥,脉象滑大,腹痛拒按,按之膨满,无发热,无腹泻。

辨证:脏气虚弱,蛔虫虬结,动则作痛,伏则休止,今聚众发动,故攻撑来去上下,剧痛难忍,腹痛脉当沉弱,今反滑大,当为蛔虫作崇。

诊断:蛔虫腹痛(胆道蛔虫症)。

治法:行气舒络,驱虫止痛。

针灸:巨阙 足三里双 阳陵泉双 内庭双 均泻法,用捻旋补泻法,留针1小时。

针后疼痛立止,因大便不畅,给予肥皂水1000毫升灌肠,排出大量蛔虫,住院观察3天,治愈出院。

案十八、张某,女,48岁,医生。

初诊日期:1994年12月8日。

主诉:胆囊结石手术后便秘。

病史:患者于93年10月因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术后二月感右胁胀痛,背胛酸沉不舒,神疲纳呆,大便干燥难解,常用开塞露,果导类药物帮助通大便,闻及耳穴能治病,故前来诊治,因患者本人是西医内科医生,已是动足脑筋,亦不能纠正症状,希望中医综合疗法能治好自己的便秘。

四诊:苔薄白,质红,舌下静脉充盈,脉细数。见右胁肋手术刀口一期愈合,腹平软。

辨证:胆道手术后,体虚未复,功能紊乱,津液暗耗,不能润肠,以致大便燥结。

诊断:大便燥结(胆囊术后综合症)。

治法:补脾健胃,润肠通便。

针灸:用耳穴探测仪测定耳穴----胆、胃、心、内分泌、肩背、神门、肾、大小肠、交感、便秘点。先取右耳,用王不留行子贴敷,一周后调左耳,自行按压穴位,一日数次,常有酸胀感为宜。

治疗一次后,大便二日一行,但较前轻松;治疗二次后,大便日行一次,三次后便行通畅,患者满意,坚持耳贴敷到恢复正常而告止。

案十九、赵某,男,10岁,学生。

初诊日期:1963年2月5日。

主诉:小便不通。

病史:因败血症住院治疗已4天,现尿闭,膀胱膨满,少腹作胀,经4次导尿,仍然欲尿不得。特邀针灸会诊。

四诊:苔薄质红,脉滑数。小腹膨满如皮球。

辨证:膀胱气化不利,水液运行失常,水道通调受阻,小便闭塞不通。

诊断:尿闭(尿潴留)。

治法:清热达邪,助肾利尿。

针灸:中极1 阴陵泉1 双 次liao1 双 均泻法,用捻旋补泻法,3小时后,小溲依然未解,续予针治,取百会1泻法,用迎随补泻法,大敦1双 刺出血;关元,阴陵泉双,太溪双均泻法,用捻旋结合提插补泻法,针后3小时,小便即能自解,以后恢复正常排尿,住院一星期后痊愈出院。

案二十、冯某,男,40岁,农民。

初诊日期:1994年10月22日。

主诉:右面瘫五天。

病史:五天前自觉口角向左歪斜,右眼不能闭合,右面部板滞不适,食物咀嚼时滞留于右颊和齿龈之间,喝水时有流涎。

四诊:舌薄白腻,质淡胖,脉细软,右侧额纹消失,右鼻唇沟浅机,口角左歪,耳后乳突区稍有压痛,不能鼓颊。

辨证:风邪中风于阳明经络,经气阻,筋脉失养,纵缓不收发为歪僻。

诊断:歪斜风(右面神经瘫痪)。

治法:祛风散寒,疏通经络。

针灸:风池右 1 听会右1 颊车右10 地仓右10 迎香右1 太阳右1 阳白右10 合谷双1 均平补平泻法(下同),人中1 承浆,单刺不留针,隔日针灸1次。

内服药:淡全蝎6g 纯钩藤12g 白僵蚕10g 白附子10g 明天麻6g 白甘菊花12g 香白芷6g 谷精珠10g 细川芎6g 荆芥防风(各)6g 桑枝15g 桑叶3g 赤芍白芍(各)10g 粉当归12g 淡黄芩10g 紫丹参12g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